砂鑽苔草

在距海稍遠,但海水浪花可以吹到的砂地上也有分布。 但是在粘壤質或粘質的鹽土上,是看不到此種植物生長的,而山地酸性砂質土壤上,因沒有鹽分,也不見生長。 在春,秋嫩草剃的砂鑽苔草也為綿羊所喜食,夏季果期對綿羊的適口性則大為下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木質,橫生或垂直向下。稈粗壯,長10—20cm,基部圍以黑褐色呈纖維狀破裂的舊葉鞘。葉基生,條形,長20—30cm,寬2—8mm,質強韌,黃綠色,邊緣有細齒。雌雄異株,雌穗狀花序較大,矩圓狀卵形,長4一6cm,直徑約2.5cm;雄花序較小,小穗多數,密集,長l.5cm,苞片革質,短葉狀,長於花序;雌花鱗片黃綠色,卵狀披針形,頂端漸狹成芒尖。果囊披針狀卵形,略短於鱗片,平凸狀,栗色,基部具海綿狀組織,頂端驟狹成長喙,喙口具2小齒,小堅果,倒卵狀矩圓形(圖79)。

地理分布

在我國分布於黑龍江、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台灣等省區,國外朝鮮、日本也有。

生物生態特徵

砂鑽苔草為根莖型砂生植物,橫生根狀莖或垂直生根狀莖多具分枝,節生黃褐色鱗片,並著生腋芽,在生長季節內,即由腋芽不斷萌發成新株。山東半島海濱,砂鑽苔草一般初春萌發,4月下旬芽出砂面;5—6月為春夏營養生長期,6—7月為花果期;8—10月為夏秋再生營養期,綠草期直至霜降,但不再開花結果。越冬種子,經低溫階段以後,春季可萌發成實生苗。砂鑽苔草是我國中溫和暖溫氣候區沿海砂灘上鹽性砂土的指示
植物。它的生長地,根部所接觸到的土壤pH值一般是6.8—8.0。在遼寧、河北、山東和江蘇北部的沿晦砂灘上,凡是海水浪花經常可以到達的地方,此種牧草常占優勢。它在海灘上的分布限於陸地稍高、排水良好處,也就是指海潮最高線不能達到的地方。在距海稍遠,但海水浪花可以吹到的砂地上也有分布。植物根系較深(砂下根莖深度有20cm),可以從底層吸收鹽分。但是在粘壤質或粘質的鹽土上,是看不到此種植物生長的,而山地酸性砂質土壤上,因沒有鹽分,也不見生長。所以,它一面指示土壤的鹽性,一面也指示著砂土。它可以稱為需鹽的砂性植物。同砂鑽苔草時常生長在一起的植物有,匍匐苦蕒菜(Ixerisrepens)、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a),海邊香豌豆(Lathyrusmaritimus)、腎葉打碗花
(Calystegiasoldanella)、單葉蔓荊(VitextrifoliaL.Var.Simplicifolici)、蒼耳(Xanthiumsibiricum)。地梢瓜(Cvnanchumthesioides)、興安天門冬(Asparagusdauricus)、沙蓬(Agriophyllumsquarrosum)。

飼用價值

砂鑽苔草為牛、馬所喜食,特別在春季和秋季是華北,華東砂質海岸以砂鑽苔草占優勢的良好放牧季節;到夏季果穗成熟,鱗片堅硬粗糙,適口性下降。在春,秋嫩草剃的砂鑽苔草也為綿羊所喜食,夏季果期對綿羊的適口性則大為下降。砂鑽苔草的化學成分如表79。從表中所列數據叮以看出,砂鑽苔草所含的粗蛋白質和無氦浸出物還是比較高的,加之在溫帶、暖溫帶沿海砂地有大面積分布,所以在這些地區還是一種良好的天然牧草。砂鑽苔草的化學成分隨生育期而有變化,在營養期,隨著植物體的生長,粗蛋白質含量逐漸增加,開花以後則下降,而粗纖維的含量則有所增加。在秋季花果後再萌發的莖葉,仍然營養物質含量高,適口性強。所以,宜在春,秋兩季利用為好.由於砂鑽苔草在沿海砂質海岸分布廣,面積大,綠草期長,不僅是—種良好的放牧飼草,而且也是海岸砂地防風固沙的良好植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