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村[江蘇省睢寧縣姚集鎮石碑村]

睢寧縣姚集鎮的一個行政村。常住人口3000多人,下轄12個村民小組,村民主要從事梨、蠶桑、棉花等種植,是睢寧縣新農村建設試點村。

概況

睢寧縣姚集鎮石碑村位於睢寧縣城西北方向,距姚集鎮政府駐地4公里。黃河故道平原區,全村轄12個村民小組,人口3000餘人。主要農作物為小麥、大豆、玉米。經濟作物蠶桑、梨樹、棉花。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外出務工為主。

村名傳說

姚集鎮西南有個石碑村,原名十百莊,原是拾姓和百姓人家形成的村莊。傳說,在清朝康熙年間,號稱天河的黃河水猛漲。當時駐守徐州的道台,在一天夜間偶得一夢,即夢見黃河從徐州向下游瀉水要衝開一千道口子,他驚醒後嚇得一身冷汗。因為他非常清楚他這個水官的重大職責,皇上每年撥給他大量護壩護堤銀兩,若保不住這黃河大堤,別說沖開一千道口子,就是沖開一道口子,也是犯下殺頭之罪。

第二天一大早,他急忙召集下屬官員前來議事,商討如何保護黃河大堤良策。有一屬下聽道台敘述後立即站起稟報:“老爺莫急,按照周公解夢原理,夢都是相反的。你夢中要衝開一千道口子,反過來就是牽(千)往一處。也就是說此次泛濫黃水最多只沖開一道口子或許沒有一處。”道台又忙問:“即使是沖開一道口子,誰知又會在什麼地方呢?”那小官眉頭一皺,屈指掐算道:“十百十百,十個百就是一千,據聽說下游有個叫十百的村莊,這黃水很可能在那兒決口。”道台猛然醒悟,立即與下屬一同向下游沿岸巡查,約走一百五十里左右,到了睢寧境內的西北部,果然查到有個叫十百的村莊,險情十分嚴峻,黃河水面與大堤高度基本持平,黃水決口在即。道台當即立斷,花重金動員當地百姓迅速運土築堤,他用幾個篩筐裝滿金銀,放在大堤上,向百姓發令:“凡是能夠運上大堤一筐土的,金銀盡抓。要是實在擋不住了,以鳴鑼為號,只要鑼聲一響,各自逃命。”

後來,大堤不斷增高的速度還是慢於兇猛的黃水上漲速度,道台只好吩咐鳴鑼,鑼聲一響,人們爭先逃散,惟有道台一人呆呆地站在大堤上。他想,黃河決口是我防禦不力而造成,無論我逃到哪兒,都免不了一死,我寧可為抵擋黃水而死,也算是我盡到了最終職責。於是,他迅速往黃水決口險要位置隻身躺下,閉上眼睛等待無情的黃水沖淹。這時,黃河水神一看,此地竟然還有這種捨命為民的護堤官員,水神十分感動,便火速喝令大水調頭向北而去。道台躺倒半天覺得流水聲音漸遠,他睜開眼睛一看,一丈多高的水頭朝北涌流了。他立即爬起跟著水頭緊追,但兇猛的水頭已把他撇下很遠。再定睛一看,黃河水頭掃著鐵牛圩東側堰灣處沖開了一個大口子,後取名叫金盆口。水頭衝到大堤下500米處又沖成兩個大汪塘,後取名叫金潭和銀潭。同時淹沒了黃河南岸大片莊稼,連當時的睢寧縣城也遭了大災難。

居住在十百的人們躲掉了這場大水沖淹,於是,全村人民自發地在黃河險段的大堤下豎立一塊石碑,一是永遠紀念那位道台為民盡心盡責的功績,二是作為如實記錄每年黃水上漲水位的標尺。自從有了這塊石碑的永存,原來的十百莊就自然演變為石碑莊了。隨著村莊逐年擴大,現為石碑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