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橫武術

石橫武術始於清康熙13年(1675)。吉安知府王崇禹告老返鄉,請梅占魁、鄒光振二位武林高手護送回平陰,二人返回時,路過肥邑石橫村,見此山水清秀、經濟繁華,遂意居於此,開始了邊習武傳武邊耕種的生活,前來拜師學藝的人絡繹不絕,石橫武術名聲大震。到了清末民初,石橫村練武學拳已形成高潮,參加的人數多達千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每到春節、元宵節、廟會及喜慶日子,習武人就在公共場所比武獻藝、單練對打、各露絕技,觀光者八方雲集,熱鬧非凡。歷史演變,形成梅、鄒、徐三大武術世家,他們互相學習古今槍法,拳路兼容,當時盛傳“徐家槍、梅家棍、鄒家皮錘不用問”的歌謠,石橫武術至此到達頂峰。

石橫武術

“鏢不打銅城,槍不扎石橫”,這句流傳了三百多年的民謠,是對石橫武術讚譽的真實寫照。撫今追昔,石橫武術可謂是淵源流長,有著一段興衰起落的滄桑歷史……
石橫武術始於清康熙13年(1675)。吉安知府王崇禹告老返鄉,請梅占魁、鄒光振二位武林高手護送回平陰,二人返回時,路過肥邑石橫村,見此山水清秀、經濟繁華,遂意居於此,開始了邊習武傳武邊耕種的生活,前來拜師學藝的人絡繹不絕,石橫武術名聲大震。到了清末民初,石橫村練武學拳已形成高潮,參加的人數多達千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每到春節、元宵節、廟會及喜慶日子,習武人就在公共場所比武獻藝、單練對打、各露絕技,觀光者八方雲集,熱鬧非凡。歷史演變,形成梅、鄒、徐三大武術世家,他們互相學習古今槍法,拳路兼容,當時盛傳“徐家槍、梅家棍、鄒家皮錘不用問”的歌謠,石橫武術至此到達頂峰。徐家槍吸收了梅鄒二家之長,以楊家槍、拐子槍和72路花槍為主,並有少林刀、明堂刀、對砍刀三路,虎尾三節棍和太極拳。梅家棍有太棍、五虎群羊棍、單練盤龍棍等;鄒家皮錘以拳路為主兼學槍法。他們中武林高手的傳奇故事至今還在流傳。梅派傳人梅冠軍為光緒皇帝護駕被提拔為江西守備;鄒家皮錘的佼佼者鄒光振一錘揍跑狂徒的故事亦傳為佳話。此外,昌士成的鞭、昌士祿的流星錘,王軍建、王英坡的雙刀,陳興貴、尹元祚、尹嵩祚的刀槍功等都赫赫有名。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時期,由於戰亂災荒,習武練拳處於低潮。解放後,石橫武術再掀高潮,習武人數高達千人,武壇精英又參加了各級的比賽,為石橫人民增了光。徐光洪、尹雲祚、梅桂春(女)等多次參加縣裡舉辦的武術比賽,徐茂勛徐光玉、梅玉德、尹嵩祚分別在上海、青島參加了華東地區舉辦的武術比賽,受到陳毅元帥的接見。“文革”時期,習武練拳再度中斷。
1978年以後,石橫武術又開始升溫,武壇老將熱心傳藝,引得眾多武術愛好者前來習武,有的中國小還開設了武術課。目前,徐、梅、鄒三門武術世家都有後人習武傳藝,他們以弘揚“強身健體、磨鍊意志”的石橫武術精神為宗旨,培養武術後人。
縱觀石橫武術今昔,它是隨著社會及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願石橫武術伴隨著社會及經濟步伐的加快而不斷發揚光大,不斷掀起習武的熱潮,使傳統武術後繼有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