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鎮[永新縣下轄鎮]

石橋鎮[永新縣下轄鎮]

石橋鎮位於永新縣城東端,距縣城11公里,屬城郊結合部,是一個融“紅、綠、古”為一體的旅遊資源富集鎮。東臨高橋樓鎮,東南與坳南鄉相連,南接曲白鄉,西南與才豐鄉接壤,西毗禾川鎮,西北與埠前鎮交界。全鎮國土面積108平方公里。 轄16個行政村,75個自然村,184個村小組,總人口28000人。總面積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000畝,有林面積76500畝。

建制沿革

兩漢時期,就有先民在這塊土地上耕作繁衍。

宋元祐七年(1092年)後,永新縣劃為73都。從縣境北部的虹橋、左坊起始,大致按逆時針方向依次冠以數字序號作為都的名稱,其中一部分都還分上、下都。石橋鎮分屬六十四都一部分、六十八都一部分、六十九都一部分、七十都一部分及七十一下都一部分。

元至順初(1330年),永新縣劃為十一鄉八十八都。石橋鎮分屬積慶鄉,思賢鄉。

清乾隆九年(1744年)之後,永新為北西南東四鄉,石橋屬東鄉一部分。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全縣有二鎮二十三鄉。石橋分屬東平鄉,崇正鄉。

1949年,分屬城廂區(白水鄉、合光鄉、日光鄉)及石橋區(官田鄉、夏陽鄉、石橋鄉、雙江鄉)。

1956年撤區並鄉,石橋鎮分為日光、石橋、夏陽三個鄉。

1958年9月,全縣各鄉鎮建人民公社。

1960年,日光併入墾殖場。

1961年6月,石橋公社曾分為石橋、夏陽兩個公社。

1961年9月,兩者又合併為石橋公社。

1972年10月,日光從墾殖場分離,成立公社。

1977年6月,日光與石橋合併。

1978年11月,復設日光公社。

1984年,公社改為鄉鎮。

2001年3月18日,石橋鄉經民政廳批准撤鄉建鎮。

2001年12月,與日光鄉合併為石橋鎮。

行政區劃

轄16個行政村(官田村、江背村、一山村、奇山村、石橋村、黃嶺村、梅荷村、長溪村、沿曲村、樟梘村、白鷺村、合光村、燎原村、壠中村、日光村、北嶺村)、165個村小組和1個居委會(石橋街居委會)。鎮政府駐石橋段。

地理環境

石橋鎮位於永新縣東部,中心位置位於北緯38°39′ 東經104°04′,為永新縣東部中心城鎮。東連天河鎮,西毗埠前鎮,西南接禾川鎮,北界高橋樓鎮。全鎮面積105平方公里,距縣城10公里。

地形地貌

石橋鎮位於羅霄山脈中段,處萬洋山與武功山余脈接觸地帶。屬半山區,微丘地形。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氣候特徵

石橋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

自然資源

石橋鎮生態良好,物產豐饒。境內氣候宜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風景秀麗,資源豐富。全鎮耕地面積2.3萬畝,山林面積7.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7%。尤其是碧波崖風景區空氣負氧離子濃度達到28萬個/立方厘米;斗上水庫總庫容800萬立方米,每年可發電200萬千瓦時;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石灰石、錳、鐵等,其中梅田石灰石儲量在1000萬噸以上,熟石灰產量和質量均位居全市前列。石橋的油菜榮獲國家“金花獎”;“鷺樟魚苗”歷史悠久,遠近聞名;日光優質稻種暢銷周邊省市,被市政府確定為實施糧食高產創建工程鎮;蠶桑產業,被國家商務部列為“東桑西移”實施鎮。

石橋鎮[永新縣下轄鎮] 石橋鎮[永新縣下轄鎮]

截至2012年,石橋鎮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石灰石、錳、鐵等。其中以梅田石灰石為主,儲量在1000萬噸以上;其他礦產資源儲量也相當豐富,尚待開發。

截至2012年,全鎮山林面積7.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7%。

截至2012年,碧波崖風景區空氣負氧離子濃度達到28萬個/立方厘米。

截至2012年,斗上水庫總庫容800萬立方米,每年可發電200萬千瓦時時。

人口民族

截至2012年,石橋鎮總人口2.8萬人,主要民族是漢族。

經濟

綜述

2010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1億元,財政總收入289.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54元。

第一產業

石橋鎮--全國“金花獎”萬畝觀光油菜基地 石橋鎮--全國“金花獎”萬畝觀光油菜基地

2007年,石橋鎮建立了日光壠片1萬畝優質油菜基地。成立蠶桑 發展基金,全鎮桑園超過2000畝。鷺樟魚苗產業產值突破500萬元,糧食豐產工程每畝達1200斤。

2010年,全鎮糧食播種面積達到2.2萬畝,總產量達到1500萬公斤;在日光村發展水稻制種2200畝。2010年全鎮桑園面積達到4200畝,產鮮繭1.6萬擔,實現收入2100萬元。2010年全鎮種植油菜1.5萬畝。2010年全鎮魚苗水面養殖面積達到750畝。

第二產業

石橋鎮工業方面先後引進企業21家。2010年,共引進資金1.2億元,完成稅收2000萬元,實現出口創匯90萬美元。石橋鎮吸引浙江省嘉善縣羅星街道在縣工業園區規劃建設了2000畝的“永新—羅星”工業園。

第三產業

石橋鎮規劃建設碧波崖自然生態景區,投資5000萬元,項目建成後,每年能實現銷售收入2000萬元。

社會事業

石橋鎮交通便利,經濟活躍。永里公路貫穿全境,全鎮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公車實現了全覆蓋。蓮花坪大橋,石橋大橋、虎山大橋的建成通車,加強了鄉鎮之間的商貿互動。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在全面改造提升原商貿街的基礎上,一個占地50畝的“商貿+居住”的商貿城即將啟動,必將提升小城鎮建設的檔次和水平。

基礎設施

2010年,虎山渡改橋項目全面竣工,日光至東里油返砂公路改造即將完工,啟動了蓮花坪大橋連線永里線公路項目建設,累計鋪設村級水泥路達到30多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標。全面完成了吉蓮高速石橋段建設的征地拆遷等工作。北嶺等4個“十一五”貧困村的整村推進全面完成,白鷺等7個增補貧困村的扶貧開發有序推進。全面完成斗上水庫渠系的維修和清淤,完成基本農田改造2000畝,有效提升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完成“一大四小”造林綠化7400畝。

教育事業

1986年原石橋鄉、日光鄉共有國小20所,中學2所。

2001年並鎮後,通過調整學校布局,撤併成國小10所,即:石橋國小、夏陽國小、江背國小、梅荷國小、雙江國小、沿曲國小、白鷺國小、睦堂國小、日光學校、山田國小;初級中學1所即石橋中學。

2010年,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基本實現“全覆蓋”,最佳化全鎮教育布局,白鷺、夏陽兩座希望國小全面竣工並投入使用。

醫療衛生

截至2010年石橋鎮的醫療機構有石橋鎮中心衛生院。

2006年實行農村合作醫療改革,全鎮農民參合率達到86%。2007年達91.2%。2008年新農合參合率達91.2%。2010年,困難民眾最低生活保障、困難民眾醫療救助、居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等新農合農民參合率達95%,新農保工作全面有序推進。投資200多萬元新建了鎮衛生院,醫療條件大為改善,新增住院床位20個。

文化事業

1998年8月,石橋鎮文廣站成立,鎮出資16萬元購買衛星天線接收機等設備,轉播10套衛星電視節目。

2000年元月實現縣鄉光纜聯網,有線電視節目增至27套。

在2000-2002年間,石橋先後建立了四個移動和聯通基站,全鎮的無線訊號覆蓋率達100%,電信電話用戶3500多戶,進村率達100%,寬頻用戶達90家。

交通

永里公路(319國道)貫穿全境,全鎮實現村村通水泥路,蓮花坪大橋,石橋大橋、虎山大橋建成通車。石橋鎮境內還有高速公路G72。

歷史文化

石橋鎮歷史悠久,建村逾千年的樟梘村有傳頌於世的明朝三世二品右都御史劉敷;明嘉靖年劉孔愚,著有《衡訂集》。

石橋是革命老根據地湘贛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28年6月,毛澤東同志在石橋村進行革命活動,謀劃籌建湘贛省石印局等。蘇區革命期間,這裡有紅軍醫院、紅軍被服廠、造幣廠,在樟梘村劉氏宗祠內尚保留紅軍標語和紅軍圖畫,記錄著革命歷史印跡。

風景名勝

石橋鎮的旅遊景點有梅田洞、碧波崖和斗上水庫等,其中“碧波飛瀑”每年吸引眾多遊客。

•碧波崖

梅田洞 梅田洞

碧波崖溪水出自鹽石之巔,沿山谷岩石東西彎,從懸崖上瀉下,形成碧波縹緲之勝景, 因而行名。眾多景觀中,尤以流泉飛瀑為奇,共有6處瀑布,都由50米以上的高處懸崖奔瀉而下。此外,碧波崖上還有洗心橋、化魚潭、一杯泉、鹿馱仙、仙人橋、石室、碧波庵、石刻“雲中挺秀”等。

•梅田洞

碧波崖 碧波崖

梅田洞,又名寶仙聖洞,位於石橋鎮義山腳下,有兩個洞口,陽為玉虛洞 ,陰為合壁洞。

著名人物

•劉發秀

劉發秀(1916—2003),江西省永新縣石橋鎮虎山村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一兵團副師長,新疆軍區第四師師長,南疆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新疆軍區副司令員,烏魯木齊軍區副司令員。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龍振彪

龍振彪(1914—2000)江西省永新縣石橋鎮梅田村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為少將。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