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將軍戰場歌

《石將軍戰場歌》是明朝詩人李夢陽的作品之一。李夢陽一生清節不渝,不阿權貴。此詩也具有鮮明的諷諭色彩,抨擊了封建官場之黑暗,也體現了李夢陽反宦官反權貴,剛直耿介的可貴精神。

基本信息

【名稱】《石將軍戰場歌》

【年代】明代

【作者】李夢陽

【體裁】樂府

作品原文

石將軍戰場歌[1]

清風店南逢父老[2],告我己巳年間事[3]。

店北猶存古戰場,遺鏃尚帶勤王字[4]。

憶昔蒙塵實慘怛[5],反覆勢如風雨至[6]。

紫荊關頭晝吹角[7],殺氣軍聲滿幽朔。

胡兒飲馬彰義門[8],烽火夜照燕山雲。

內有於尚書[9],外有石將軍。

石家官軍若雷電,天清野曠來酣戰。

朝廷既失紫荊關,吾民豈保清風店。

牽爺負子無處逃,哭聲震天風怒號。

兒女床頭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10]。

將軍此時挺戈出,殺敵不異草與蒿。

追北歸來血洗刀,白日不動蒼天高。

萬里煙塵一劍掃,父子英雄古來少[11]。

單于痛哭倒馬關[12],羯奴半死飛狐道[13]。

處處歡聲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師。

應追漢室嫖姚將[14],還憶唐家郭子儀

沈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經過淚滿巾。

黃雲落日古骨白,沙礫慘澹愁行人。

行人來折戰場柳,下馬坐望居庸口[15]。

卻憶千官迎駕初[16],千乘萬騎下皇都;

乾坤得見中興主,殺伐重開載造圖[17]。

姓名應勒雲台上[18],如此戰功天下無!

嗚呼戰功今已無,安得再生此輩西備胡[19]。

作品注釋

[1]明英宗1449年(正統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南侵,土木堡一戰,英宗被俘,瓦剌部遂挾持英宗進攻北京。石亨于謙指揮得北京保衛戰中,表現出色,封鎮朔大將軍。此詩即詠其事。石將軍:石亨,渭南人。後恃功高,日益驕縱,下詔獄,以謀反罪論斬,死於獄中。

[2]清風店:在今河北省易縣。石亨追瓦剌軍於此。

[3]己巳:公元1449年(正統十四年)。

[4]遺鏃(zú):留存下來的箭頭。勤王:地方官吏起兵救援危難之中的王朝。

[5]蒙塵:天子出走曰蒙塵,此處指英宗被也先所俘虜。慘怛(dá):傷痛。

[6]反覆句:指瓦剌兵乘勝入侵,勢如風雨。

[7]紫荊關:在今河北省易縣的紫荊嶺上。是年十月,也先挾持英宗攻陷紫荊關,向北京進兵。

[8]彰義門:京城九門之一。當時瓦剌軍曾攻彰義門,被明軍擊退。

[9]於尚書:即于謙。

[10]兒女二句:謂孩子們被鼓角之聲嚇得伏在床頭不敢動,鄉間的人攀登屋上窺探戰事情況。野人:鄉下人。旌旄:泛指軍中旗幟。

[11]父子英雄:指石亨及其侄石彪。《明史石亨傳》:“其從子彪,魁梧似之。驍勇善戰,善用斧。也先逼京師,既退,追擊余寇,頗有斬獲,進署指揮僉事。”

[12]單于:本為匈奴最高首領稱號,此處借指瓦剌部首領。倒馬關:在今河北省唐縣西北。明代與居庸關.紫荊關合稱三關。石亨曾追擊瓦剌部首領也先的弟弟於此。

[13]飛狐道:又名飛狐關,在今河北萊源縣和蔚縣交界處。這裡兩崖壁立,一線通天,蜿蜒百餘里,形勢十分險要。

[14]嫖姚將:指霍去病漢武帝時,霍去病為嫖姚校尉,前後六此擊敗匈奴,官拜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15]居庸口:居庸關,在今北京市平昌縣西北,為長城重要關口。

[16]迎駕:指瓦剌同意放回英宗,明朝派人迎接英宗回京。

[17]載造:同“再造”,指國家破敗之後,重新締造。圖:版圖,地圖。

[18]勒:刻石。雲台:漢代所建高台。漢明帝為追念前代功臣,曾命人在台上畫了鄧禹等二十八位大將軍的肖像。

[19]胡:當指韃靼。明中葉前後,韃靼為主要外患。《明史韃靼傳》:“正統後,邊備廢弛,聲靈不振,諸部長多以雄傑之姿,恃其暴強,迭出與中夏抗。邊境之禍,遂與明終始雲。”李夢陽寫此詩時,正是韃靼侵邊而朝廷抵禦無方之時。

後世影響

1.石亨跋扈伏法,臣節有虧,要之戰功不可沒,此特表其戰功也。上皇返國,實由尚書之守,將軍之戰,特為表出。中雲“還憶唐家郭子儀”,以不失臣節愧之也,此作者微意。(沈德潛《明詩別裁集》)

2.敘事錯互,比擬失倫,但矜才氣,絕無脈理。(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

3.國初諸賢,頓軼元.宋.中.晚唐而上之,厥後名流輩出,李獻吉則一代詩人之冠也。但學濟南則鶩藻麗而害清真;學竟陵則蹈空虛而傷氣格,不可不知耳。(李沂《秋星閣詩話》)

作者簡介

李夢陽,字獻吉,號空同子,祖籍河南省扶溝縣大崗人。1473年出生於甘肅慶陽,後又還歸故里,故《登科錄》直書李夢陽為河南扶溝人。

李夢陽於公元1493年(弘治六年)登癸丑科鄉試解元,公元1494年(弘治七年)登甲寅科進士。初授戶部主事時,即對當時外戚壽寧侯張延齡怙寵橫甚,人莫敢問的器張氣焰深惡痛絕。他不畏權勢,直言上書,寫了有名的《應詔指陳疏》,直陳時弊的“二病、三害、六漸”,大膽地揭發了壽寧侯“招納無賴,網利賊民、奪人田土,拆人房屋,虜人子女,要截商貨,占種鹽課,橫行江河,張打黃旗,勢如翼虎”等罪行,因此引來殺身之禍。壽寧侯懷著對他的刻骨仇恨,於帝前對其百般陷害,將其解職問罪,嚴刑拷打,諸貴戚亦並急欲殺害李夢陽而後快,後因皇帝不許,李夢陽才得官復原職。

公元1505年(弘治十八年),李夢陽進郎中,時武宗(即正德皇帝)初立,宦官劉瑾等“八虎”使皇帝萬機漸廢,諸大臣上書皆不能上達,他又毅然為戶部尚書韓文寫疏揭發劉瑾,幾成殺身之罪。先是公元1507年(正德二年),劉瑾假傳旨貶李夢陽為山西布政司經歷(掌管出納檔案),並勒令其退職回家,後劉瑾又羅織罪名,使李夢陽入獄。多虧康海力求,才使李夢陽免死。

公元1510年(正德五年),劉瑾被誅,李夢陽冤案平反,官復原職,升為江西按司提學副使。後又因其得罪人太多,最後以李夢陽“欺壓同列、挾制上官”之罪讓其居家住閒。公元1519年(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謀反被誅,原銜恨之人趁機揭發李夢陽是其同黨,又將李夢陽逮捕入獄。多虧大學士楊廷和、刑部尚書林俊等人上書力陳李夢陽無罪,才使他得以獲釋。嘉靖帝即位後,諸大臣雖對李夢陽相繼屢薦,終因幾十年風雨的世宦生涯,使李夢陽看透了世間之險惡,竟不為官。他治園池,招賓客,飲酒著述,名馳海內。公元1531年(嘉靖十年),李夢陽卒,時年59歲。

李夢陽不畏權勢,不阿權貴,更重要的是,他才藻雄勢,卓然以復古自命,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以氣節文章雄視一代,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為七才子,或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磷、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等號稱十才子,均以李夢陽為首,堪稱古文詞一代宗師。其一生著述甚豐,有《樂府古詩》三十六卷、《疏書碑誌序集文》二十七卷、《空同集》八卷刊行與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