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石獅市石光中學位於石獅市風景秀麗的寶蓋山旁東港路東段,是石獅市委、市政府為進一步最佳化教育資源,所規劃打造的一所高質量、有規模、有強勢競爭力的國家級示範校,是石獅市規模最大的一所學校。學校由高中部和國中部組成。創辦於1946年,2006年與石獅市華僑中學合併,成立石獅石光華僑聯合中學,分為東港路高中校區和群英路國中校區。2014年原石獅石光華僑聯合中學拆分,東港路校區成為現石光中學並重辦國中,原群英路國中部校區獨立更名為石獅市實驗中學。
學校歷史
石光中學的誕生是必然卻又偶然的事情。
創建
1945年盛夏的一個傍晚,石獅一些熱心地方公益的人士偶然相聚,在談到抗日戰爭勝利後的僑鄉建設時,都認為石獅有辦一所中學的必要。經多方聯絡,是年9月16日,吳慕農、鄭健魂、施能樞、蔡若樵、蔡雲漢、楊孫岱、王孝重 等24位發起人假石獅鎮公所舉行籌建中學座談會,決議增請施草源、王清輝、蔡祥汫 、吳源介、王幼邨等人參加發起,擇定石東車站為臨時校舍,議決校名為“石光”,以寓“石獅之光”之意。同年11月26日,由17名地方人士組成,吳慕農任主任委員的石光中學董事會籌備委員會成立,籌備工作全面啟動。
石獅區的旅菲眾僑領聞風回響,遂於翌年2月10日在馬尼拉市成立石光中學旅菲董事會,並開始為學校籌募開辦基金。訊息傳來,眾發起人信心倍增,籌備工作迅速展開。不久,石光中學首屆董事會組成,並著手辦理立案申請,社會各界也給予多方的配合和支持。
經過近一年的緊張籌備,籌委會成員歷盡千辛萬苦,立案申請幾經周折,學校終於獲準先行設辦。遂於1946年8月開始招生,9月14日正式上課。其時,學校規模很小,校舍設備十分簡陋,全校僅有教職員12人,學生分初一上甲乙兩班,初一下和初二上各一班,計190人。
1947年2月和8月,董事會和學校先後獲省教育廳批准立案,而直至1948年5月和7月,才先後獲教育部批准備案。學校開辦一年,辦學頗具特色,校董會遂訂於1947年11月11日舉行周年校慶。此後便沿用此日期為建校紀念日。1948年6月,首屆國中學生畢業。同年秋即增辦高中部,首招高一新生25名。至1949年秋,學生已增至334人,教職員29人。
艱難探索
新中國成立後,學校仍保留僑辦私立性質。由於僑匯一度中斷,辦學經費日窘,高中部被迫於1950年秋停辦。翌年2月至6月,因戰備需要,學校曾遷往靈秀山金相院上課。此後,為適應教育事業迅猛發展的需要,學校經多方籌資,得以先後興建了一大批校舍,校園也隨之逐漸擴大。
1956年第二屆董事會成立。同年8月高中部復辦,教職工增至60多人,學生1200多人。此後的十年間,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學質量迅速提高,校譽日隆。至1966年春,已發展成為擁有教職工100左右人,學生1500多人的完全中學了。
“文革”期間學校曾一度停課,教師受到衝擊,校園彈痕累累,設備被洗劫一空。1970年春,學校得以複課。是年秋季至1972年春季,曾在容卿、龜湖、塘邊、坑東四村設立分校。受“文革”影響,1966年7月曾易校名為“紅衛中學”,1969年2月又更名“石獅中學”,直至1978年9月始復原校名石光中學。1970年2月,學校由私立轉為公辦。
近代
1980年11月11日,第三屆董事會和旅菲校友會同時成立。1983年3月香港校友會也宣告成立。自此,旅外僑親、校董、校友又恢復了對學校的支持。從1982年至1986年,旅港同胞邱仲齊、王荷幼、蔡孝煙等三位副董事長先後捐建了仲齊樓、荷幼樓和南校門,旅菲、旅港兩校友會也分別捐建了尊師樓和備用電房(含發電設備),使慘遭破壞的校園開始得到改觀。
至40周年校慶前夕,海內外校友已先後成立了12個校友會。40周年校慶後,廣大校友又紛紛以屆為單位成立同學聯誼會。
1988年10月石獅建市後,石光中學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鄉親、僑親、校董、校友更是以前所未有的熱情關注、支持石光中學的發展。繼旅菲僑胞吳子備、吳漢源兩位副董事長先後捐建兩幢教學樓之後,旅菲、旅港兩個校友會為加速改善母校辦學條件的進程,積極組織力量對母校的校舍布局進行重新規劃和大規模改建。與此同時,各屆同學聯誼會和眾多校友以及一些友好單位、社會人士也踴躍捐資、捐物,支持學校充實、更新教學設備和建設校園環境。
辦學條件的日臻完善,鄉親、僑親、校董、校友熱心教育、無私奉獻精神對廣大師生的教育和激勵,使石光中學開始步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1992年,學校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發展規劃。全體師生以振興石光為已任,同心同德,銳意進取,並以德、智、體諸方面的顯著成績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和充分信賴,得到各級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1993年和1995年,學校先後被授予泉州市級文明學校和福建省級文明學校的榮譽稱號;1994年和1996年,又先後被省教委確認為省普通中學三級達標學校和二級達標學校,實現了在三至五年內上兩個新台階的奮鬥目標。
1996年至2006年
五十年校慶至今的十年,是石光中學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時期。這十年,在廣大海內外校友及社會各屆的傾情支持下,在上級領導的熱切關懷和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各項工作都呈現出喜人的發展態勢。
加強硬環境建設,學校舊貌換新顏。十年來,學校多方籌措1,500多萬元資金對學校進行全面的改造。主要有:新建了規格較高的七層理化生實驗大樓和功能齊全的綜合辦公大樓;完成了教學樓的改造及多媒體雙向教學網路室內播音系統、電子備課室、音像閱覽室、多媒體教室和多媒體理化生實驗室等一系列現代化教學設施的建設;建成了學校校級領導和各處室的電腦聯成集辦公教學為一體的區域網路,並通過DDN專線上網;投入280萬元建成了石獅市一流水準的總面積為8000多平方米的塑膠運動場。
條件的改善,提高了學校的品位,展示了石光中學的良好形象,為師生的學習、工作、生活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也為學校今後的發展蓄足了後勁。
十年來,學校更加注重了與廣大海內外校友的聯繫,使廣大校友對母校的發展更為關注,校友們情系母校,關注校園,在感情上和物質上給予了母校雙重的投入,校友及僑親們在母校於先前或近年分別設立了“蔡良礎獎學金”、“石光中學旅菲校友會獎學金”、“石光中學石獅校友會獎學金”(後改為“石獅石光教育促進會獎教獎學金”)、“陳文棟獎學金”、“張賜福紀念獎學金”等多項獎學助學基金,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極大的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在廣大海內外校友的支持下,經過全體師生的不懈追求和努力,石光中學教育教學等各方面均取得可喜的成績。
2002年,學校以高分順利通過了福建省一級達標校的驗收評估,是當時石獅市唯一的一所一級達標中學。也實現了幾代石光人的夙願。
2003年,學校實行了初高中分離,原石光招生片區的生源轉入華僑中學和鳳里中學,石光中學獨辦高中。
2005年,學校新的領導班子高瞻遠矚,鮮明地提出了“人文關懷立校,科學教育興學”的辦學理念,學校各項工作又向前邁進一大步,學校被教育部師範司授予“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稱號,學校在此基礎上,成立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實驗班。
2006年,根據石獅市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為滿足廣大人民民眾的意願,進一步整合優質的教育資源,市委、市政府整合石光中學、華僑中學,成立石獅石光華僑聯合中學,全力打造國家級示範高中。
這十年來,石光中學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馳名海內外,先後有澳大利亞文化考察團、日本大阪文化訪問團、日本平安女子學院大學師生訪問團、加拿大阿爾伯達教育機構以及西藏、浙江等20多個教育部門、兄弟學校領導來校參觀交流。菲律賓《世界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多家各級媒體也對石光中學辦學成績進行了宣傳報導。學校也先後獲得福建省文明學校、福建省中國小校園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福建省普通中學學籍管理先進集體、福建省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福建省中國小實驗工作先進單位、福建省高中會考先進單位、福建省先進教工之家、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等200餘項省地級榮譽稱號。
石光華僑聯合中學時期
2006年秋季到2014年春季結束,石光華僑聯合中學經歷了8年合併辦學時期,實行“一塊牌子、一套班子、兩個教學區”的辦學模式。2006年秋季,石光華僑聯合中學高中部遷入有“人性化、園林化、信息化、藝術化”特色的新校區。新校區占地223畝,總投資近2.5億元,硬體建設居於全省領先水平。設備一流的現代教育中心,設施先進的教學樓群和實驗樓群,功能齊全的各學科專用教室和科學技術實驗室,以及教工宿舍、學生公寓、師生食堂,各類體育場館等,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舊校區則作為國中部繼續使用,繼續以它良好的社會聲譽吸引了一批批學子前來就學。強強聯合後的石光華僑聯合中學在原石光中學、華僑中學校友及社會各屆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優勢互補,以追求高質量育人為辦學目標,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推動學校各項管理穩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實現了與時俱進,跨越式發展,初、高中辦學效益均成效顯著,並先後取得了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藝術教育先進校、福建省綠色學校等十餘項國家、省、地級以上的榮譽稱號。聯合中學迅速成為一所高質量、有規模、在泉州市有較強競爭力的省一級達標中學。
現在
2014年8月4日,為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調整最佳化中心城區學校的布局,擴展我市教育發展的空間,以進一步滿足市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在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經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石光華僑聯合中學新校區更名為“石獅市石光中學” ,石光華僑聯合中學國中部更名為“石獅市實驗中學”。同年秋季,石光中學開始恢復招收初一年學生。目前學校有62個教學班,學生3116人。
展望未來
悠悠七十載,英才輩輩出;年年桃李盛,代代相映紅。學無止境,教無巔峰。我們堅信,有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有廣大海內外校董校友的關愛,有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通過我們全體師生的努力,在未來的歲月里,我們一定能夠秉承傳統,延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