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一堂

簡介

知一堂醫藥有限公司承襲清朝醫學家王清任在京開辦的“知一堂醫館”,始於1830年,是由王清任第四代傳人牽頭成立,並於2017年增資1000萬元人民幣。

經營範圍

中藥材種植;醫學類會議組織策劃;中草藥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服務;消毒產品、保健食品、化妝品、藥品的技術研發;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銷售日用品、化妝品、食品、機械設備、醫用設備、藥品、醫療器械。(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公司類型

有限責任公司

企業介紹

蘇州知一堂醫藥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承襲1830年清朝醫學家王清任在京開辦的“知一堂”醫館,是一家中醫藥科研機構,擁有100多位國內外知名的中醫專家科研團隊,並與中國中藥協會、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華風濕骨病協會建立深度合作,致力於發展中國中醫醫術與人體骨病的科研工作,2017年推出了國內首款純中藥熬制的雙配方膏藥,引起了業內巨大反響,2018年喊出了“古中醫、新技藝”的口號而在業內走紅。同時知一堂醫藥公司也是出色的創新公司,將古中醫的醫術融合現代科技技術,研發出貼劑系、推拿系、養生系、護眼系、針灸系的中醫藥創新產品。

企業文化

利他、共贏、知行合一

“知行”是中國傳統哲學的重要範疇,其始於《尚書》與《左傳》,《尚書》有“非知之艱,行之惟艱”之說,《左傳》有“非知之實難,將在行之”之說。知指認知或良知,行指行為、行動,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這也是知一堂公司在企業責任和企業運營力上堅持的原則。

品牌建設

2017年12月,知一堂醫藥有限公司建立了貼劑類知名品牌:御用古方,並研發出中醫史上第一款純中藥熬制的雙配方膏藥:御用古方膏,這款膏藥始於1830年,採用清朝醫學家王清任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秘方研製而成,並具有四大專利技術:

①純中藥熬制的膏藥

御用古方膏藥是一款由26味純中藥熬制而成的膏藥,改變了傳統鉛膏對人體的危害,其味道呈現淡淡的中草藥藥香味,並於2016年獲得國家頒發的“無鉛無重金屬外用貼劑”專利證書。

②雙配方膏藥,巴布劑配方+黑膏藥配方

御用古方膏是由36位專家團歷經四年研發出來的一款雙配方膏藥,由巴布劑配方和黑膏藥配方組合而成。

③防水、會呼吸易吸收的膏藥

御用古方膏採用了價格昂貴的油溶性無紡布和食用級粘合膠,透氣性更強,粘合度更適宜,貼敷御用古方膏可以正常生活用水和洗澡而不會脫落和殘留,其核心的貼敷技術及活經通絡秘方,讓人體對藥效的吸收更快、更多。

④動、植雙藥合一的膏藥

御用古方膏藥提出了動植雙藥合一的中醫概論,動入骨、植養骨,雙藥合一讓藥效吸收更快、給藥更準、調理更溫和。

品牌故事

知一堂承襲於清朝醫學家王清任的知一堂醫館,王清任(WangQingren,1768~1831)又名全任,字勛臣。清代直隸省(今河北省)玉田縣人。富有革新精神的解剖學家與醫學家。

王清任受祖上行醫影響,20歲便棄武習醫,幾年間已譽滿玉田;30多歲時,到北京設立醫館“知一堂”,為京師名醫,善用黃芪。他醫病不為前人所困,用藥獨到,治癒不少疑難病症。據清光緒十年《玉田縣誌》載,有1人夜寢,須用物壓在胸上始能成眠;另1人仰臥就寢,只要胸間稍蓋被便不能交睫,王則用1張藥方,治癒兩症。王清任是中國清代的一位注重實踐的醫學家,他對祖國醫學中的氣血理論作出了新的發揮,特別是在活血化瘀治則方面有獨特的貢獻。他創立了很多活血逐瘀方劑,注重分辯瘀血的不同部位而分別給予針對性治療,他的方劑一直在中醫界受到重視,並廣泛套用於臨床,經臨床實踐驗證,療效可靠。活血化瘀法是祖國醫學寶庫中的一份重要遺產,從秦漢以來,活血化瘀法不斷充實完善,而以清代王清任的學術成就尤為引人注目。他的學術思想不僅對中醫內外婦兒各科作出了貢獻,而且對針灸臨床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免責聲明:

1、本詞條所展現的公司信息、產品信息及其他信息均由詞條所屬企業自行提供和編輯,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合法性由詞條所屬企業完全負責。

2、頁面圖文信息由企業自主編輯、提交內容,互動百科僅對違反法律法規的內容進行審查,不對內容的真實性核驗,不對正確性進行保證,請您在參考過程中遵循審慎原則。

3、本詞條不做任何行動建議,互動百科不對任何第三方根據本詞條內容採取或者不採取行動負責。

如發現以上經營主體發生違法違規欺詐等不誠信行為歡迎大家進行線上舉報,或傳送舉報郵件到[email protected]

目錄

熱門問答 企業諮詢

* 本詞條由知一堂創建並享有著作權

Powered by HDwiki © 2018

取消

010-83568201

分享詞條給好朋友

新浪微博 QQ空間 微信 周邊環境 1 / 9 掃碼或保存

長按上圖保存二維碼,使用微信掃一掃右上角的"相冊"掃碼,再分享好友或朋友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