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豆

看花豆

豆科菜豆屬中的栽培種,學名 Phaseolus multiflorus Willd.。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花多而得名。別名:大白芸豆、大花豆、大黑豆、看花豆。具有糧食、蔬菜、飼料、肥料和觀賞等用途。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赤花蔓豆 赤花蔓豆

豆科菜豆屬多年生纏繞性草本植物,是多花菜豆中的一個變種,在本地只做一年生栽培。看花豆葉青綠色,為三出複葉,卵形,葉柄有凹溝,葉上疏生茸毛,腋生總狀花序,花蝶形,花色有紅色和白色兩種,莢果長形微彎曲,莢喙粗壯。種子腎形,開紅花的種子帶斑點,所以又叫虎斑豆。

生長環境

看花豆為常異花授粉作物,異花授粉率30~40%,媒介主要為蜂類。開花結莢率約6~10%。結莢率低的原因為自花授精不稔和高溫障礙。多花菜豆比菜豆屬中的其他種耐寒,要求溫涼濕潤的氣候。苗期不耐澇,開花期不耐旱,成熟期需少雨晴朗天氣。溫度超過25℃雖能開花但不易結莢。在熱帶地區海拔在1200米以上,氣候冷涼的地方種植可正 常開花結莢,1 200米以下的地方種植不易結莢。但也不耐霜凍,生長期間溫度底於5℃時易受冷害,要求無霜期至少有120~130天,屬中日性植物,少數品種在短日照下正常開花結莢。種子無休眠期,子葉不出土。對土壤要求不嚴,土層深厚的山坡和平地,有機質豐富的土壤都適宜栽培,在pH值4.9~8.2的土壤上均能生長,但以pH值6~7為宜。

荷包豆 荷包豆

多花菜豆生活力強,普遍為一年生,亦可宿根為多年生。圓錐根系,能形成細長的塊根,側根在土壤表層水平分布後向下垂直生長,幼莖有毛,開白花的幼莖綠色,開鮮紅花的幼莖紫色,莖略有棱、分枝1~5個,相互纏繞。莖長2~4米。三出複葉,互生,複葉的葉柄長10~16厘米,有凹溝,疏生茸毛。小葉的葉柄短,葉卵圓至棱形,全緣,基部楔形或截形,頂部漸尖或急尖。葉面色綠,葉背灰白。腋生總狀花序,花梗細長,有棱,著生小花的花軸比花梗長。小花對生。一個花序上約有小花10對,多的20對以上。花冠大,色白或朱紅或鮮紅,旗瓣紅、翼瓣白的很少。莢果略彎,長10~15厘米,寬約2~3厘米,成熟時褐黃色,喙彎曲。每莢有種子2~4粒,多的可達9粒,種子寬腎形,凸扁,種子間有隔膜。百粒重90~150克。粒色有單色及花色,臍大,長圓形。子葉淺黃色。

分布範圍

起源於墨西哥或中美洲,或這兩地區。在墨西哥發現公元前7000~前5000年的多花菜豆籽粒殘存物。中美洲是多年生類型的馴化地。至今仍有栽培。瓜地馬拉和歧亞帕斯(Chiapas)海拔約1 800米的冷涼濕潤高原上有很多野生多花菜豆類型。在2 200年前墨西哥德哈康谷地(Tehuacan valley)已有馴化的多花菜豆。1633年引入歐洲。中國種植多花菜豆的歷史不詳,雲南、貴州、四川等省早有栽培。

溫帶地區種植較普遍。在中美洲、非洲、亞洲的熱帶及亞熱帶都有種植。主產國有阿根廷、英國、日本及中國,其次為墨西哥、哥倫比亞、肯亞、聯邦德國等。每公頃可產籽粒1 200~1 700千克。鮮莢產量9~37噸。中國以雲南、貴州、四川、山西等省種植較多,每公頃產籽粒1 000~3 000千克。

栽培技術

栽培方式有單作、間作和套種。也有在田間四周及庭園隙地種植。播種期為4月至6月。播種密度,單作的行距85~100厘米,穴距25~35厘米,每穴播種2~3粒,播深5~6厘米,每穴留苗1~2株,每公頃4.5萬~6.0萬株。與馬鈴薯間作時每3~5行馬鈴薯種多花菜豆1~2行,伸蔓時搭支架,與玉米間作時可用玉米稈作支架。固氮能力不高,除用有機肥、磷肥、鉀肥作基肥外,須追施氮肥,孕蕾至開花期追施1~2次氮肥增產效果顯著。中耕結合培土防止倒伏。莢果成熟期不一致,要分期採收,帶莢曬乾後再脫粒,可保持粒色光澤。

主要品類

中國的多花菜豆的種質資源有大白芸豆、大花芸豆、大黑芸豆三種類型,已蒐集資源約80份。大白芸豆的籽粒比大花芸豆的略小,但心實,百粒重較重。大黑芸豆粒小,百粒重輕,種植很少。大花芸豆及大白芸豆分布較廣泛。栽培的多花菜豆,均為地方品種,如雲南省的南華大白芸豆、祿勸大花豆、陝西省的漢中大白豆,貴州省的威寧大花豆等。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在整理地方品種時選出了賓川大白芸豆,其特點為早熟、粒大、豐產性好; 日本種植的品種有早生白花豆、中生白花豆、大白花豆及紫花豆。英國紅花類型的有Achievenent、Enorma、Princess。白花類型的有Czar、Desiree、Emergo等。

成分

100克乾子實含蛋白質約20%,脂肪1.8%,碳水化合物62.0%,鈣114毫克,磷354毫克,鐵9.0毫克,維生素B0.5毫克,維生素B0.19毫克,維生素PP(抗糙皮病維生素)2.3毫克,維生素C2.0毫克。一般食用乾豆粒,調製方法多樣。煮食、制湯、制糕點、豆餡、罐頭等,嫩莢作蔬菜,莖葉作牲畜飼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