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莊村[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橫山橋鎮省莊村]

省莊村[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橫山橋鎮省莊村]

省莊村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該村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村風文明

簡介

滬寧高速公路橫山道口,就是省莊村的標記。如此重要的交通要道,為省莊村發展“道口經濟”創造了良機。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但是這裡卻有漂亮的居住小區,有6層高的公寓樓。白天,這裡車水馬龍;晚上,這裡流光溢彩,不是都市,勝似都市。2007年,省莊村共實現經濟總量12億元,人均年收入11312元。

“道口”活力:兩大市場成亮點

俗話說:“路通,財就通。”道路對沿線經濟的拉動力是十分巨大的,它就像新的經濟大動脈,成為拉動地方經濟的黃金通道。但是,如何才能讓“道口”與省莊的發展融為一體,使“道口”發揮最大的效益呢?土生土長的省莊人圍繞“農”字動起了腦筋。

2000年9月,村投資1800萬元建成的橫山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正式開張,市場占地面積達11.5萬平方米,其中營業房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雖然市場在初創階段有過一段時間的低迷,但憑藉著省莊人民的智慧,這一市場很快成為了他們致富的平台。在批發市場內,無論是蔬菜區、瓜果區,還是糧油品副食區、禽蛋交易區,看到的都是人頭攢動、生意興隆的景象。2007年,市場的交易額已經達到了6.5億元。

從“道口經濟”中嘗到甜頭的省莊人再次“妙筆生花”。他們針對橫山橋鎮毛紡織企業多,並且有一定知名度的情況,利用村里建起的豐樂公寓底樓門面房,投資30多萬元進行配套設施建設,於2005年10月開辦了村裡的第二個專業市場——橫山毛線批發市場,成為省莊村發展三產的新亮點。

“道口”產業鏈,帶動一方村民致富

在省莊村的西南角,有一方沙梨示範園,水泥桿支起的棚架整齊有序,每一棵梨樹都通過竹棒引枝上架,面積達500畝。這是橫山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總經理吳泉培為市場精心培育的沙梨種植基地。除此之外,批發市場在村里還有一個近500畝的蔬菜基地。這樣,道口帶動了市場,市場帶動了農戶,形成了一條“道口產業鏈”。

專業市場的興起,帶動了省莊村的人氣,一些老百姓也藉機辦起了飯店、賓館、休閒中心等,從而進一步促進了省莊村第三產業的發展,使“道口經濟”發揮出了最太的效益。如今,在省莊村的2300多位村民中,已有20%以上的人捧起了三產的“飯碗”。

六成村民進公寓、全國敬老模範村

“道口經濟”裝滿了老百姓的“錢袋子”,也加快了省莊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從建設橫山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開始,村集體用於村莊建設的資金已達5100多萬元。2003年8月該村建成了45幢別墅、70戶公寓房安置東方大道拆遷戶。如今豐樂小區、豐樂公寓既整潔又幽靜;7000多平方米的豐樂廣場上不但有寬敞的健身場地,而且有各種健身器材,周圍的休閒草坪高低起伏,小巧的亭子、清澈的池塘也為廣場增色不少。在老東方大道的南側,一幢5000多平方米的老年公寓已經建成。新村建設讓省莊村民眾集中居住度大大提高了,至2014年已有60%的村民集中居住到高速道口附近的戚月線和新、老東方大道一帶,其中有200多戶住進了村里統一建造的小區公寓。

如今,省莊村的“道口經濟”清晰顯現。站在省莊村規劃前,這一感覺更為強烈。今後,省莊將以東方大道為中心,兩邊建起新的居民安置房、工業集中區、商貿樓、物流區,一幅新農村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參考數據

村莊位置:橫山橋鎮域西部

村莊戶數:780餘戶

村莊人口:2280餘人

三產總值:12億元(2007年)

利潤總額:3581萬元(2007年)

上繳稅收:2325萬元(2007年)

人均年收入:11312元(2007年)

村集體收入:479萬元(2007年)

勞力轉移:1518人

文教設施:兩處籃球場、三處健身廣場、室內綜合活動室、家長學校等三所培訓基地

醫保條件:全村人口100%參加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企業職工參加了社會醫療保險

福利待遇:為全村村民以戶為單位辦理財產保險;60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發放養老金330元;免費為村民安裝天然氣

獲得榮譽:全國敬老模範村

周邊景點

橫山旅遊風景區

橫山風景區位於武進東北部,緊靠滬寧高速常州段芳茂山出口,交通便利。風景區以清明山為主體,占地200餘公頃,素以勝跡眾多,風景優美著稱。大林寺原為南朝梁代道教發源地,曾建登仙館。明代更名大林寺,此後屢加修繕,規模甚大。今大林寺繼萬佛樓、五百羅漢殿開光後,又興建九層善財寶塔。寺內有千年連理古銀杏樹,曾枯萎,寺院開放後枯枝發芽,枝繁葉茂。院內丹井則相傳為南朝道士王八百鍊丹處。白龍廟始建於宋紹興年間,清光緒年間重建,主要建築有玉皇大殿、東嶽殿、十王殿、聖母殿等。廟內兩顆古銀杏樹,結有下垂“樹參”,極為罕見。廟外一株古白玉蘭樹高大挺拔,花季銀裝滿枝。大林寺和白龍廟還各有一口龍井,相傳是白龍娘娘投井現身之所。橫山谷峰錯雜,泉澗淙淙,其中玉泉位於芳茂山東側,一壺泉位於橫檔山巔,清冽甜淳,少而不涸。山水如此秀麗,引得歷代名流埋骨歸葬,晉有右將軍曹橫,宋有常州知府李餘慶、抗元英雄包奎,明有學者謝應芳等,更增地靈人傑之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