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與超越:20世紀中國文學死亡主題研究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圖書信息

作 者:肖百容
叢 書 名:中山大學中文系學術文叢
出 版 社:嶽麓書社
ISBN:9787806658161
出版時間:2007-06-01
版 次:1
頁 數:232
裝 幀:精裝
開 本:32開

內容簡介

《直面與超越:20世紀中國文學死亡主題研究》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藉助多門學科的知識,梳理了20世紀中國文學死亡主題的發展脈絡,揭示了中華民族認同和直面死亡的心理過程,同時,又顯示了死亡意識的變遷對文學死亡主題的內涵及形式所產生的影響。面對死亡,現代生命既有困境,也實現了某種超越。

作者簡介

肖百容,1970年生,湖南邵陽人。現任教於廣西師大文學院。1999年於湖南師大獲文學碩士學位。2003年於中山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2003~2005年在南京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先後在《文學評論》、《中國文學研究》、《廣東社會科學》等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曾獲廣東省“南粵優秀研究生”。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選題產生的原因、意義與研究方法
第二節 相關研究概述
第三節 若干概念的界定與辨析
第二章 死亡:自我的出場(上)
第一節 個人時間的發現及其意義
第二節 丘景尼等人的悲觀道德觀
第三節 魯迅等人的死亡實體觀
第四節五四時代的自殺觀
第三章 死亡:自我的出場(下)
第一節 五四詩歌:自我與直面
第二節 五四小說:異己恐懼
第三節 魯迅:從直面到超越
第四節 馮至:於瞬間尋覓永恆
第四章 自然主義死亡觀
第一節 社會現實條件和傳統文化淵源
第二節 沈從文:“自然數盡,從不悲泣”
第三節 林語堂:說一聲“這是一曲好戲”而走開
第四節 廢名:想像那個“不可言說的境地”
第五節 與五四個性主義死亡觀的比較
第五章 英雄主義時代的死亡
第一節 一個英雄主義的時代
第二節 現代英雄壯歌
第三節 《深深的山谷》:死於英雄的陰影下
第四節 英雄之死:人格完善的途徑--論《紅岩》並與《牛虻》比較
第六章 從求真到消解
第一節 個性主義死亡意識的復甦與對生命真實的追問
第二節 死亡之真--論史鐵生創作的死亡主題
第三節 死亡:分裂的喜劇--論余華小說的死亡主題
第四節 拒絕死亡--論池莉等人的日常生活小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