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早期,長5.8厘米,通高36.3厘米,公元前11-10世紀,故宮博物館藏。近長方形,圓角,蓋上長方形提手,飾夔紋,面飾直紋,夾以夔紋,器面同,圈足亦飾夔紋。最早出現之例。
簠 fǔ
簠是古代祭祀和宴饗時盛放黍、稷、粱、稻等飯食的器具,《周禮·舍人》:"凡祭祀共簠簋。" 簠的基本形制為長方形器,蓋和器身形狀相同,大小一樣,上下對稱,合則一體,分則為兩個器皿。簠出現於西周早期,主要盛行於西周末春秋初,戰國晚期以後消失。
直紋青銅簠,西周早期,長5.8厘米,通高36.3厘米,公元前11-10世紀,故宮博物館藏。近長方形,圓角,蓋上長方形提手,飾夔紋,面飾直紋,夾以夔紋,器面同,圈足亦飾夔紋。最早出現之例。
西周早期,長5.8厘米,通高36.3厘米,公元前11-10世紀,故宮博物館藏。近長方形,圓角,蓋上長方形提手,飾夔紋,面飾直紋,夾以夔紋,器面同,圈足亦飾夔紋。最早出現之例。
簠 fǔ
簠是古代祭祀和宴饗時盛放黍、稷、粱、稻等飯食的器具,《周禮·舍人》:"凡祭祀共簠簋。" 簠的基本形制為長方形器,蓋和器身形狀相同,大小一樣,上下對稱,合則一體,分則為兩個器皿。簠出現於西周早期,主要盛行於西周末春秋初,戰國晚期以後消失。
簠式爐,清中期產品,作為薰爐使用,是清乾隆朝仿古銅器中較為精美的一件。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文物規格 外形特徵 工藝特點 名詞解釋 細部特徵青銅飪食器是古代王公貴族在進行祭祀、喪葬、朝聘、征伐和宴饗、婚冠時舉行禮儀所使用的器物。作為禮儀重器,不同規格大小的青銅器皿盛煮食物,相應代表了主人的身...
簋(guǐ) 簠(fǔ) 盨(xǔ) 敦(duì) 豆考古學上以使用青銅器為標誌的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階段,又稱青銅時代或青銅器時代,由張光直院士最早提出。中國青銅文化,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技術嫻熟、內容豐富...
文化概論 文化說略 最早文明 中國文化中國古代的青銅食器
注音 基本信息 詳細描述 銘文內容 銘文大意青銅盨是漢族在古代盛食物的銅器,橢圓口,有蓋,兩耳,圈足或四足。盨是用來盛黍稷的禮器,從簋變化而來,西周中期偏晚的時候開始流行。
詞典釋義 器物簡介 禮器西周早期的典範之作,相當於今天的碗,是商周時期的盛飯工具。文獻中說是用來盛黍稷稻粱的器皿,容量為一升或二升,用途已明。青銅簋出現在商代早期,但數量較少,...
基本資料 簡介 形狀 發展 夔龍西周奴隸主,制定出整套禮制,規定了森嚴的等級差別,以維護奴隸制統治秩序。由於禮制的加強,一些用於祭祀和宴飲的器物,被賦予特殊的意義,成為禮制的體現,這就...
分類介紹 主禮器 分類 鑄造技術 與玉器青銅器製品。 馬家窯青銅刀 雖然從考古資料來看,中國銅器的出現,晚於...獨特的造型系列:容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等等。青銅器上布滿了饕餮紋,夔紋或人形與獸面結合的紋飾,形成神靈的圖紋,反映了人類從原始的愚昧狀態向...
歷史沿革 製作工藝 主要分類 主要作用 鑑定方式的青銅禮器、食器有鼎、方鼎、鬲、甗、簋、簠;酒器有觚、爵、觶、角、觥、斝...。常見的花紋有獸面紋、花冠顧首龍紋、分尾的鳥紋及新出現的直條紋、波曲紋和鱗...基本概念主要包括青銅禮器、樂器、兵器、工具和其他日用雜器等。西周...
基本概念 正文 銘文特點 發現及研究 年代及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