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賦

背景資料

據《中國通史》載,戰國、秦及漢時屬遼東郡。東漢時為房縣。三國及晉時屬昌黎郡。唐時歸渤海國顯德府。遼時屬顯州奉先軍。金、元、明、清各時代分別屬廣寧府、路、衛、縣。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原盤山驛舊址改稱盤山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盤山廳治所由盤蛇驛遷至雙台子。民國二年(1913年),始稱盤山縣。1913年至1956年,儘管歷史有更疊,盤山縣稱謂一直沒變。1966年盤山與盤錦農墾局合併,成立盤錦墾區(地級)。1970年改盤錦墾區為盤錦地區。1984年成立盤錦市。
盤錦歷史悠久,文脈傳承有序。境內無山多水,地勢平坦,民風淳樸自然,是我國第三大油田――遼河油田所在地,是遼寧省重要的商品糧和優質大米出口基地,是世界第一大葦塘的所在地,有國家級的遼河口自然保護區。盤錦市先後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區、全國有機食品加工基地、全國循環經濟建設試點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市,是鑲嵌在環渤海圈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作品原文

遼河萬流匯聚,濕地形勝獨攬。紅山先民生息所,明代長城經行處。甲午陸戰場,漢卿桑梓地①。
曰盤錦市者,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名也;曰盤錦墾區者、盤錦地區者,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名也;其前身曰盤山者,或曰晚清“盤蛇”之誤,殆斯時乃大澤之地,縱有驛道不過一蜿蜒之蛇。然此名少見經傳之地,亦有得以賦乎?有以哉!甚矣哉!
其吾鄉也,乃遼河入渤海之地。河海相匯,氣象殊異。碧水相環,雲蒸霞蔚。蘆盪浩淼,鍾靈毓秀。鶴頂丹呈,灘涂霞染。海韻河風,滔滔情懷。河海開畫境,丹青寫意;沃土蘊天籟,福祉待興。
觀象在天,攬勝於地。九河下梢,負冀遼太子之洪力②;四場聯洋,造全球濕地之大觀。冰封河口,斑海豹繁衍棲息;春潮乍涌,白天鵝列陣成行;綠葦初滋,黑嘴鷗聯翩戲水;黃蘆揚絮,丹頂鶴率與翔空。更有紅海灘者,陸觀如岸續紅氈,海望似浪生火焰,此誠鹼蓬草之奇觀也。
大澤堪大,當世界不讓其尊③;小城不小,於邦國之列先籌。或曰地靈人傑,地之靈異,人必傑出。雖名之未遠,應之可彰。稽之載籍,大荒西之醫巫閭山北為屏障;考之地下,遠上古之紅山文明時見端倪④。乃知文明不棄斯地,青史早標吾鄉。清水小鹽灘,漢遼東屬國房縣遺址秦風不遠;三岔河渡口,唐太宗東征河蟹搭橋傳說至今。明代長城一百十八里,蜿蜒立吾鄉,塊塊青磚壘黑土;甲午陸戰數千子弟兵,奮起田莊台,滴滴熱血祭遼河⑤。
駕掌寺張家忽焉崛起⑥,遂有西安學良大義扶邦。青蓮泡李龍石一時才俊,聯蓋朝野,疏書治河⑦。興稻作、助鄉學,漢卿鎮紙今猶在;舒胸臆、吐丹青,龍石墨寶仍攝魂。九一八之變,倭寇悍然強占大東北;九二一反擊,鐵漢橫刀抗日第一槍⑧!九龍屯聚建國功臣,舊沙場記憶未曾散;大葦盪生真理衛士,張志新膽氣成絕響⑨。性情也!血氣也!中華魂,民族魄!
上口子高蹺,演繹民間風情;古漁雁文化,承載漁家傳說⑩。自然、生態、人文、非物,遺產夥矣!得令致廣大而盡精微。天籟也!久遠乎!壯美哉!放懷於斯,性靈為之陶冶,修為因而激勵。流風所及,生機一派,萋萋然以致不衰也。
上世紀,甲子冬,盤錦市緣油而生。披荊斬棘憑雙手,艱苦卓絕唱大風。大會戰思路,石油人採風。心聲朗潤,草廬作公堂;月影朦朧,燭光伴天燈。四方精英集匯,八面商賈昌隆。
一座新城崛起,數年浩蕩生風。河海漾清波,有“南大荒”之逸氣;井架挽流雲,是“遼河人”之才情。因油而生,首批小康(11);連年財序,我鄉多前。曾經“十三妹”,不讓沈、大、鞍。油田屈尊其三,華錦名列百強。裝備製造熱,船舶修造忙。稻米享宇內外之譽;河蟹於普天下為鮮。話生態,綠色基地比家園;說旅遊,濕地情懷接水天。一河舉兩岸。岸南新區唯美,岸北老區改觀。濕地公園美,遼河大橋寬。發展者,百姓福祉所系,科學發展者,中華強盛所依。
子曰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文以化之,國學永續。遼河之碑林(12),獨步當代,往來其間,晉唐風韻撲面,細雨潤物;遼河美術館,笑傲藝壇,出乎其中,明清翰逸浸染,文脈暗承。細雨潤物,滌盪精神濁流;文脈暗承,建設精神家園。文化者,軟實力也,既造崑崙肝膽,又生創新靈魂。信亦哉!
人事有更替,往來成古今。臨河上溯,歷史湯湯而來;憑海遠望,新風浩浩撲面。其吾鄉者,文明之果也;其吾鄉者,奮鬥之花也;其吾鄉者,和諧福地也。
噫!欣逢盛世,感慨萬千。五千年文明蘊藉,地負海涵;二十載建設碩果,世矚人說。昔日殊榮,載譽青史;今朝偉業,寫盡藍圖。美哉盤錦,其美哉,吾知鵬程萬里之可期也!

文章注釋

①漢卿:張學良,字漢卿。
②冀:河北,遼:大遼河、遼河,太:太子河。共有21條河流由北向南流經盤錦市。
③大澤:盤錦市有世界最大蘆葦盪,亞洲最大濕地。
④紅山文明:《牛河梁遺址》一書標註紅山文化重要遺址位置及分布圖示注的第12點為盤錦市郊(盤山縣沙嶺鎮文奎村)。
⑤明代長城:盤錦市內有明代長城,西起大荒四台子東至古城子三岔關,為土築夯實結構。田莊台:大窪縣田莊台為中日甲午戰爭陸戰場,其地清軍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⑥駕掌寺:大窪縣東風鎮駕掌寺,張作霖出生地。
⑦李龍石:為盤山縣青蓮泡村一清末舉人,左宗棠辭世,他受一大臣之邀寫輓聯,寫得貼切入微,於是朝中二十多名大臣爭相邀請其為左宗棠撰聯,二十多幅輓聯雖出自他一人之手,宗旨相同,但風采各異,博得滿朝喝彩。之後,他提出治理遼河之禍,不久,政府撥銀治河,成一時佳話。
⑧鐵漢:王鐵漢,盤山縣羊圈子人。在日軍衝擊北大營時,率部奮起打響中國抗日第一槍。
⑨張志新:文革時期為捍衛真理冤死在盤錦市新生勞改農場的烈士。
⑩上口子高蹺:盤錦上口子高蹺經國務院批准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拓展項目。古漁雁文化:盤錦古漁雁民間故事經國務院批准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1)首批小康:盤錦市在全國首次評比的小康城市中名列前茅。
(12)碑林:遼河碑林,孔德成先生題名為“中華第一碑林”,是國內唯一不斷代、墨寶最集中、最齊全的園林式碑林。

作者簡介

曹路,男,1963年生於盤錦市,工商管理碩士,高級經濟師,盤錦市文化局副局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