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藻菌病

主要侵犯皮下組織,但間或可以波及深部結構。 病初起為一皮下結節,逐漸擴大。 皮下腫塊較局限,質硬,不痛,但時有癢感。

概述

這是由蛙糞黴菌引起的一種綜合徵。主要侵犯皮下組織,但間或可以波及深部結構。我國已發現有此病:上海所見的2例均系來自江西;近來我們見到一例來自江蘇。

症狀體徵

病初起為一皮下結節,逐漸擴大。皮下腫塊較局限,質硬,不痛,但時有癢感。腫塊常與皮膚粘連,但不與皮下組織如肌膜等發生粘連,因而常可移動。其上部皮膚發生萎縮或色素增加等改變,但不破潰。增大的腫塊可以波及肩、臂、面、頸或整個腿部、臀部等。少數患者肝、腸及肌肉也可受累。曾有兩例因而死亡。未見有侵犯淋巴結或發生血源、淋巴等播散者。有的患者可致白細胞升高,嗜酸性粒細胞可達30%。

診斷檢查

臨床、病理及真菌培養常可確診,但應與腫瘤、膿瘍、象皮病、蠕蟲感染、潰瘍、分枝桿菌病相鑑別。

治療方案

可服碘化鉀,劑量每日30mg/kg,持續達1個月以上。兩性黴素B僅在上藥無效時方可一試。克霉唑對本病之治療尚滿意。我們用伊曲康唑,每日200~400mg,歷時8月以上治癒1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