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丹青藝術館

白馬丹青藝術館

洛陽白馬丹青藝術館是成立於洛陽的禪意書畫館,由馬勇飛先生與王妍女士攜一批省級書法美術家於2016年聯合創辦。

概述

洛陽白馬丹青藝術館是成立於洛陽的禪意書畫館,由馬勇飛先生與王妍女士攜一批省級書法美術家於2016年聯合創辦。洛陽白馬丹青藝術館坐落在洛陽市伊濱區,與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隔河相望,交相輝映。順伊水而上兩公里是佛教藝術寶庫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白馬丹青誕生於此,有佛教的文化,有禪意的土壤。

宗旨

此藝術館的成立旨在新時期書畫大環境下強調返樸歸真、松靜身心、由心發跡的創作理念,追求禪意、禪學的美學趣境,發揚中華民族藝術思想和本土文化精髓。

簡介

創始人

馬勇飛字隨雲1987年生於洛陽,長期從事書畫研究,從小深受書畫藝術薰陶,書法師從,王剛,張華,長久以來對禪意書畫的研究頗有心得。馬勇飛先生成立洛陽白馬丹青藝術館,則是試圖將佛教文化與書畫文化相融合,探索本土傳統文化的發展之路。創辦人王妍女士,1988年生,自幼酷愛繪畫,畢業於洛陽師範學院美術系。師從工筆老師龔雪晴,寫意老師文柳川,索鐵生;2009年曾參與過洛陽電視台創作的大型紀錄片《賣畫姑娘》的拍攝;2015年任職於洛陽沃德書畫院院士;2016中國書畫家協會洛陽常務理事,2016年被美國書畫藝術研究院特聘為洛陽創作基地理事。

作品系列

《禪語心境》、《問道禪心》《禪語悟道》《靜心禪語》《童子拜佛》、《童子拜觀音》等作品,均體現了一種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觀主義和卓爾不群的禪境風骨,筆墨至簡,妙趣橫生,達到畫中有禪、禪中有畫的境界,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

地理位置

洛陽市伊濱區經開區孝文大道與吉慶路交叉口西100米
地址:洛陽市伊濱經開區吉慶路1號

交通指南

軌道交通
洛陽站出站口至伊濱區專線,至孝文大道伊水苑白馬丹青藝術館下車
洛陽二連浩特至廣州G55高速關林站下車左拐至孝文大道伊水苑白馬丹青
龍門高鐵站下車坐967路到伊濱區孝文大道伊水苑下車全程約20分鐘

創作思想

白馬丹青藝術館白馬丹青藝術館
白馬丹青藝術館白馬丹青藝術館
禪意書畫的藝術創作思想源自佛教,但它不僅指以佛教內容為表現題材的創作,它是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發展史中的美學思想,是一種創作思維和創作境界,在表現形式上有豐富的體現。是中國民族藝術思想和本土文化的精髓。
文人畫的學術成就是中國書畫藝術發展的最高層次代表,考證文人畫的發展史,會發現,文人畫的美學理論和藝術思想的核心是禪意。
中國傳統文人們所追求的藝術道理內涵皆是禪意,是人天合一,超越時空的生命把握與真理的終極追求是其本質,“道”即是萬物的總規律,“理”是事或物的具體規律。
歷代書畫藝術家所追求的是在思維境界上的得悟,不以書面技法形式的追求為目的。所以唐代的閻立本當上了宰相,被別人呼為畫師時,十分氣憤,勸戒子孫,永遠不能習畫。李成是一位大畫家,他卻說:我是一位儒者,怎能與畫工相處呢?這說明古人的思想意識中,將藝術技法的層次放在後面,對創作思維境界的追求放在首位。書畫品評標準以人為本,而人必須是有思想境界的體禪悟道者。
無論他們的藝術理論源自儒學,道學,無論他們是否學佛拜仙,究其核心,皆與禪學通理,他們的創作皆是“禪意書畫”。
禪意是中國傳統書畫美學內涵的核心,圍繞這一核心,誕生了豐富的表現題材的內容,從禪意出發書畫家的創作思維可以得到準確的詮釋。
例如梁楷,石恪,懷素,董其昌,八大山人和徐渭,他們的作品是對書畫家定義的超越,是體禪悟道的思想家。可以說中國書畫史上一流的大師,里程碑式的人物(還有王維和蘇東坡)無一不是禪學家。
上下四時為宇,古往今來為宙,禪在其中,無所不包容。有容乃大,比陸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大的是人的思維,思維最有效的時空結晶就是禪境。這僅是我做的禪解。
有人問禪是什麼?就如魚在水中問,水在哪?
禪意是中國藝術創作思維的極則。以此出發,化解了儒釋道審美理論的矛盾點。中國藝術審美理論皆源自哲學文化思想。儒教和道教是中國本土誕生的文明哲學,儒家的發強剛毅、雄渾博大在秦人的篆書和漢人的隸書中有充分的表現,體勢成熟完美,至唐人楷書以達輝煌燦爛的頂峰,而道家散逸出世的審美理論更明顯的表現在宋代的行書和明代的草書中,禪意書法,是佛教得大自在的具象形式,對理性羈絆的掙脫,在唐代懷素與張旭的狂草書中得到了前無古人的揮泄。是書法藝術禪意的最高境界展示。
禪意書法不僅指書法的真草篆隸的體勢,在表現形式上狂草可以是禪書,而唐人寫經之精能也具備十足的禪味,禪意書法是一種創作境界,是心境,不是表達方式,它可以肯定所有的表現方式,清人鄭板橋既將篆隸古字與行草合為一爐,它的六分半書是十足的禪書,而徐渭則將各種筆法筆痕墨跡肯定下來,其書如荒墳野冢,出神入鬼,從禪境始,創個性化禪書。
可以說歷史上游成就的大師書家皆以禪喻書,進入境界,如入無天無地無法無我之狀。不論是觀長江奔流之水,還是公孫大娘舞劍器,看驚蛇入草,望高峰墜石,自然之物,合天道人倫,超以象外,得其環中….皆是禪悟,禪覺,禪意,禪思……
禪意,是中國傳統藝術思維的精髓,以禪意書法梳理中國輝煌書史,俯遺皆是,無往不勝。
今日禪意書畫概念的強調,目的是在民族傳統文明精髓繼承與梳理的角度,在創作思想方式上更深入的認識傳統,學習傳統,融入新時代中國現行文化的思維。
董其昌將自己的畫室書齋命名為“畫禪室”。可見歷代書畫大家對禪意的認同。
作為一種創作思維方式,禪意書畫的當代表現應該是寬泛的,甚至不排除重大歷史題材的主題性創作,更不僅是三五筆的文人簡逸之趣。在三礬九染,精工細作的花鳥畫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山水的長卷立軸中體悟“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麗同樣是禪意。
禪意書畫對創作者有高標準的素質要求:首先是對中華民族傳統“國學”的學習繼承與認知,文史哲的修養是其基礎,對哲學與藝術史審美理論的學習是重要的文化底蘊根基,以博學築基,以書法研修為技術平段,深悟經典文化要義,面對現代世界豐富的信息與時代發展得出自己的結論,是為創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