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棘豆

白花棘豆

白花棘豆,薔薇目豆科植物。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原變種)多年生草本,外傾,高10-70厘米。莖極縮短,常於表土下分枝形成密叢。羽狀複葉長10-20厘米;托葉膜質,線狀披針形,中部以下與葉柄貼生,被長硬毛;葉軸細弱,疏被白色
白花棘豆
柔毛;小葉對生,25-41,長圓狀披針形或卵形,長7-15毫米,寬2-6毫米,先端銳尖或鈍,基部圓形,兩面疏被貼伏柔毛。多花組成稀疏的總狀花序;花葶細弱,比葉長2倍或有時近等長,疏被貼伏白色柔毛;苞片線形,長3-5毫米,較花梗長,被硬毛,先端漸尖;花萼鍾狀,長3-4毫米,疏被白色柔毛,並雜生黑色短硬毛,萼齒披針形,長2-2.5毫米;花冠紫色或藍紫色,長10-12毫米,旗瓣近圓形,先端圓,具短瓣柄,冀瓣比旗瓣稍短,龍骨瓣略短於翼瓣,喙長2.5-3毫米。莢果革質,長圓狀卵形,膨脹,長10-15毫米,寬約4毫米,先端具喙,疏被白色及黑色短柔毛,1室。花期6-7月,果期7-8月。
白花棘豆(變種)與紫花棘豆(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花冠為白色。花期7-8月。

產地分布

產於河北(百花山、內丘),山西(渾源、五台、介休和關帝山)等省。模式標本采自山西渾源縣龍山。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1800-2300的山坡草地。

價值用途

原變種莖葉柔嫩,各類家畜都喜食;根含澱粉和韌性強的纖維,還為牛的好飼料(山西管涔山)。

分類研究

鄭斯緒於1961年研究棘豆屬標本時,認為紫花棘豆 O. subfalcata Hance 的基本性狀與藍花棘豆 O. coerulea (Pall) DC. 是一致的;但其花為紫紅色,小葉一般較寬,萼齒一般長2-2.5毫米,並具有一定的分布區(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又與藍花棘豆有別,故將它作為藍花棘豆一個單獨的亞種處理。1982年比較研究了中國華北所產的紫花棘豆標本與俄羅斯伊爾庫茨克所產的藍花棘豆標本,發現前者較高而疏,後者較矮而密,二者植株性狀顯然不同。根據上述所有特徵,仍將紫花棘豆作為種來處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