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路、通電、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516戶通自來水,有26戶飲用 井水,沒有農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540戶通電,還未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6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3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4戶(分別占總數的80%和74.5%)。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截止2006年底,該村距離最近的車站5.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5.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8輛,機車43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882.00畝,有效灌溉率為94.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3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5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8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9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80戶。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不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問題。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42.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80.00萬元,占總收入的51%;畜牧業收入 90.00萬元,占總收入的16.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620頭,肉牛10頭,肉羊300頭);林業收入115.00萬元,占總收入的21.2%;第二、三產業收入41.80萬元,占總收入的7.8%;工資性收入15.20萬元,占總收入的2.8%。農民人均純收入1,764.00元,農民收入以咖啡、核桃等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2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9人(占勞動力的0.2%),在雲南省內務工19人,到雲南省外務工10人。
文化教育
截止2006年底,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4,664.00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在校學生282人,距離敢頂中學 15.00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64人,其中小學生282人,中學生82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沒有業餘文娛宣傳隊。
人口衛生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4,664.00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在校學生282人,距離敢頂中學
15.00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64人,其中小學生282人,中學生82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沒有業餘文娛宣傳隊,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542戶,共有鄉村人口2239人,其中男性1119人,女性1120人。其中農業人口2235人,勞動力114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
到2006年底,全村未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28人,參合率90%;享受低保5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鄉衛生院,該村距離鄉衛生院3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沒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沒有人畜混居的農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1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416.00畝,沒有土地流轉面積。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3.65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1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公開、宣傳教育、政務公開等。
基層組織
截止2006年底,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3 人,少數民族黨員21人,其中男黨員49人、女黨員21 人。該村黨支部2005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兼職,副支書、副主任組成。
新農村建設
2006年後,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內道路未硬化,人畜飲水困難。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穩定支柱產業,尋找新的經濟成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