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村位於洪洞縣辛村鄉。傳說上古時期,天塌地陷,“女媧煉五彩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方”,而女媧補天所遺留下來的一塊白色石頭就留在這裡,白石村也因此得名。著名的辛亥革命活動家溫壽泉就誕生在這個村。1914年,時任山西省副都督的溫壽泉,在白石村建起了占地約1500餘平方米的溫家大院。1936年,八路軍東征時,朱德、聶榮臻、鄧小平、陳賡、譚政等著名的紅軍將領,在此駐紮了3個多月。
1937年, 繼“七·七”盧溝橋事變之後,接著在上海發生了“八一三”事變(淞滬抗戰)。隨之,著名作曲家賀綠汀隨上海文化工作者奔赴全國各地宣傳抗日,1937年底到了白石村的溫家大院。在看到八路軍戰士昂揚樂觀的精神風貌後,賀綠汀深受感動,強大的創作欲望和音樂靈感,使他創作出了《游擊隊之歌》。筆者在溫家大院看到,一塊2米多高、0.7米寬的石碑正面,收錄了完整的《游擊隊之歌》歌詞;其背面記載著一個感人的故事:1937年的一個寒冷冬夜裡,在白石村的溫家大院一間瓦房內,賀綠汀身披八路軍政委肖華贈送的平型關戰役的戰利品——一件日軍的黃呢大衣,伏在炕上,就著一盞油燈整夜未眠……
1938年1月上旬,在得到肖華將要帶領一批將士開赴敵後游擊區的訊息後,賀綠汀馬上到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四隊,教唱了《游擊隊之歌》。該隊學員魏巍在後來的回憶文章中寫到:一個清晨,八路軍戰士們在白石村口整裝待發,賀綠汀帶著學員們唱著 《游擊隊之歌》,為出征部隊送行,並把剛剛刻印出來的歌詞送到肖華手中。從此,《游擊隊之歌》開始在解放區軍民中廣為傳唱。 “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近日,筆者在臨汾市委黨史辦了解到,這首膾炙人口的《游擊隊之歌》的創作地,在我省(山西)洪洞縣白石村的溫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