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彭學明散文白河]

《白河》是一篇散文,作者是彭學明。

《白河》原文欣賞

白河 彭學明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白河就躺在這大山深谷,流淌在這一方天地里。天很高,水很寬,轉了彎兒時,只看到兩岸夾擊的山和山上頂著的一線藍天了。遠看,稠稠粥粥、波瀾不驚;近觀,推推涌涌,呼呼嘯嘯。白脊背的魚從水中蹦躍而起,紅翅膀的鳥從天空射將而下,把一河的陽光撥弄得一圈圈的,如旋如渦,如一張看不到字詞卻隱蔽著好歌好曲的密紋唱片。彌足珍貴的陽光,亦一圈一圈地隨水盪開,長出環,長出刺,長出劍,長出細碎的魚鱗片、金錢眼,射向天空。晃動在河心的南方水鄉最為常見的烏篷船,不由使人想起搖籃搖窩,想起母親嘴邊流給孩子們的那首歌。現在,這首歌正蹲在船頭,泊在水裡,於一個土家女子的手裡拍唱,在一個孩子的夢裡入睡。那搖櫓的漢子,似乎有使不完的勁,爛漫的笑容隨他在這船上水居。

兩岸的青山,青山的石壁,石壁的叢林,叢林的藤蔓芳草,都齊刷刷地、一無例外地倒插在水裡。魚蝦在水裡,我們看得見。雲天在水裡,我們看得見。樹梢上伏著的那隻鳥,我們看得見。小草上棲著的那隻青蛙,我們看得見。就連一根纖纖細草被風吹動時,那搖曳的微風,我們也看得見。這么幽深的水呀!竟能如此清澄、透明、一塵不染,不能不嘆為觀止。在這清純真切的水裡,我們除了一種超然的享受外,五臟與六腑、心事與靈魂,全都洗得清亮清亮、空明澄寂,一派純淨與爽朗。

抬眼望去,山,高峻連綿,青黝黝,綠朦朦,滿是森林和植被。光溜溜的石壁上,不時有一棵或一叢的雜木倒掛著,裸露的根系,粗壯而頑強地箍緊石壁,扎進石縫,迎戰著河流和自然。雜草自不用說,藤蔓亦結滿了嫩嫩的綠葉、紫葉,從石壁的頂端沿山沿河地披掛下來,如瀑如簾,裝扮著季節。當石壁一截截一尺尺地筆立上去又筆立下來時,就是仞仞懸崖了。

於河于山,懸崖永遠是一個稜角分明、孤傲倔強的偉男子,儘管風剝離它、雨侵蝕它,儘管歲月變成冷峻的褐色、白色、黑色、灰色折磨它,它依然崢崢嶸嶸,頂天立地。但於生命,它卻不是勝利者和自豪者,我看到生命的植物(比如樹、草)在上面頑強生長時,也看到了鮮花在上面芬芳地開放。杜鵑花、鴿子花、山荷花、金銀花及一些其他的無名鮮花,全都在上面星星點點地生長。令我驕傲的是,我們民族與祖先的智慧與勇敢也生長在這陡峭的萬丈懸崖上。

沿了白河,常見一個兩個的樵夫,從崖底攀沿上去,採藥挖藥,雖然沒有樵歌,但卻有山鷹的翅膀形象。儘管常常有人因此摔下懸崖,葬身魚腹,但卻依然有人一代一代地幹下去、斗下去、生存下去。懸崖上一個又一個一字排開的懸洞懸棺,更是勇敢者的智慧,智慧者的勇敢。

從沈從文居住了多年而我亦居住了15年之久的保靖碼頭開始,往下游而去,是平鋪直敘、溫柔纏綿、深廣浩冥的幽幽碧水,逆上游去,是峽深灘陡、洶湧澎湃、濁浪排空的急水湍流。一隻豪華的旅遊船隆隆隆隆地從下往上而過,一隻普通的機帆船突突突突地從上往下而過。船過之處,水面被一波一波地翻耕過來,褶皺成一股股一綹綹的繩浪。那凜凜的波峰浪谷,恰如鯨魚彪灘的刃刃魚背,有稜有角,急溜迅滾。

王村賣米豆腐的旗幡從船舷船幫悠悠擦過。猛洞河的幽靜和猿聲從船舷船幫悠悠擦過。保靖城邊的五指山峰及陡崖河壁的“開天文運”巨幅石刻從船舷船幫悠悠擦過。撥茅、里耶等古鎮新村的吊腳樓群從船舷船幫悠悠擦過。

這時的河水正以雷霆萬鈞之勢澎湃而來、傾瀉而來、奔突而來,把平湖似的寧靜衝撞得潰不成軍。這就是逆水而上的第一個險灘──陡灘。一路上去,就是啞聾灘、青槓灘、龍頭灘、閻王灘等一個個氣勢洶洶的大灘小灘,寬灘窄灘。隨灘而下,一路順風;逆灘而上,寸步難行。由此得空了船,從這兒下去,走三四里路從那兒上。然後又從另一個灘頭下去,再走幾里,到灘尾再上。這是白河歷史上有名的“走灘”。

一路上的風景就在這走灘時一步一餐,縴夫的形象就在這走灘時緩緩出現。十個八個的縴夫從吊腳樓里走出,接過船上拋來的繩索,為我們拉縴,粗大的繩索勒進了他們的肩胛,咆哮的河水摧擊著他們的身軀。時而如一張弓向前彎著,時而如一隻鷹和一隻蝙蝠緊貼著石壁,赤裸的身板匍匐前行。水淹過腳背。水淹過膝蓋。水淹過大腿。水淹過腰身。最驚心動魄的時候,水淹過雙肩,只看見了奮力拉縴的頭影。這是沉重的、艱辛的,是我們這些柔弱的肩膀與膽怯的靈魂所無法比擬的,因而是最能讓我們震撼、最能讓我們渺小、最能讓我們銘刻於心的。

河水一灘一灘地落下去,沙地一灘一灘地露了出來,山坡一灘一灘地露了出來。光溜溜的淤泥渾圓地掩蓋了生命的顏色,有如螃蟹的背殼,一道一道皸裂。溫暖的太陽把如刺的光芒從裂縫中刺進去,整個泥灘就暖烘烘、熱乎乎的,長出絨絨的草來,綠遍河野,復歸自然。

釣魚的、洗澡的、散步的、彈琴的、說笑的、看風景的,全都有約無約地湧向這長長的草坡草坪、沙壩沙灘,面對白河,理解白河,親近白河。黃昏的太陽在白河中冉冉沉落。

歲月依舊而去而來。

白河依舊而去而來。

人類的腳步與歌聲依舊而去而來。

文章賞析

《白河》這篇散文以濃墨重彩描繪了湘西白河壯美的風景,如一幅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白河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湘西獨有的風土人情:人民既頑強地與自然抗爭,更和諧地與自然融為一體,表現了湘西人民勤勞善良、智慧勇敢的品質。

本文以恬淡優美的語言文字描繪了湘西白河壯美的風景,深深地吸引著讀者,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更感人的是:白河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湘西人民勤勞善良、智慧勇敢的品質,他們既與自然頑強地抗爭,更與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作者對湘西風土人情的讚美滲透在字裡行間,情景交融:景美人情更美。

作者簡介

彭學明,筆名秦春、雪明,土家族,湖南湘西人。畢業於湖南吉首大學外語系。歷任古丈縣第一中學教師、保靖縣文化局幹部、保靖縣政府辦秘書、《張家界日報》編輯記者,《旅行家》雜誌編輯記者、張家界市人大常委、張家界市文聯副主席兼秘書長、湖南省第七屆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民族文學》副主編等職務,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全國第九屆人大代表,全國第十屆人大代表。多次任茅盾文學獎評審和魯迅文學獎評審。

個人作品

散文

《祖先歌舞》、《我的湘西》、《文藝湘軍百家文庫彭學明卷》等,其中以湘西為題材的散文《湘西女人》、《邊邊場》、《踏花花》、《祖先歌舞》、《莊稼地里的老母親》、《住進城來的老母親》、《秋收散板》、《脊背上的轎歌》、《白河》、《趕秋》、《陽光》、《打親家》、《吊腳樓里的人物》、《挑蔥會》、《走鳳凰》、《石頭上的歌謠》、《流水》、《跳舞的手》、《邊城》等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新華文摘》、《中國文學》、《散文選刊》、《散文海外版》等多家刊物轉載。

散文《鼓舞》、《白河》、《跳舞的手》分別入選教育部國中第三冊、國中第五冊、高中第三冊語文教材,散文《湘西女人》、《祖先歌舞》、《踏花花》、《一墨烏鎮》、《莊稼地里的老母親》、《陽光》等七篇入選入大中專院校教材,並譯有外文在國外發表出版。

《一墨烏鎮》、《莊稼地里的老母親》、《陽光》、《邊城》、《秋天,沿著鄉路回家》、《永遠的鳳凰》、《白河》等多篇文章被全國各地作為高考、預考試題。 報告文學

《兩地書.母子情》、《我拿良知拯救父愛》、《聽戰士們講那國旗班的事情》、《點一個太陽送給你》、《朱鎔基總理回鄉》、《回家的路是那樣的難》等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文學評論

被《新華文摘》等轉摘和引起廣泛反響的作品:《當下長篇小說的“有”和“無”》、《迷路的中國散文》、《文壇病毒與文學精神》、《小說的藝術毀容》、《新寫實:概念的錯誤與實踐的收穫》、《文學的低處與高處》、《影視文學:中國文學的新生兒》、《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縱覽》、《文學的江湖》等。 中篇小說

《龍船水》

獲獎經歷

1994年獲湖南省政府授予的最高文學獎——湖南青年文學獎。1996年散文集《我的湘西》獲中國圖書最高獎——中國第十一屆圖書獎。2002年散文集《文藝湘軍百家文庫彭學明卷》獲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最高獎——第七屆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2003年獲張家界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文學藝術特別成就獎。2006年電視專題片《家鄉風景》獲國家廣播電影電視最高獎——星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