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老的文明史中,酒的文化無比輝煌。被譽為酒林“元老”的杜康美酒,為我國久負盛名的歷史名酒,是中華民族的珍貴遺產,該酒因酒祖杜康始造而得名。三國時魏武帝曹操在《短歌行》中留下:“慨當以慷,優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千古絕唱。據史料和考古表明,杜康酒可能是在白水縣釀造。杜康造酒作坊的舊址,在白水縣大楊鄉康家衛村。此村三山環抱,松柏常青,附近有一條大溝,流水清澈見底,因杜康在此溝畔造酒,故名杜康溝。溝底有一清泉,泉水從地下往上汩汩湧出。據清代《白水縣誌》記載:“泉隱隱噴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許,入白水河,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 記有:“杜康取此水造酒”,人稱杜康泉。經有關科研部門化驗,水呈中性,硬度低,鈣質少,雜質少,比重大,含碳酸鹽類物質較高,清澈易沉澱。生水喝起來,香甜爽口,確係釀酒最佳泉水。用這種水釀酒,特別潤滑芳香。很早以前,人們在杜康泉旁建有杜康廟。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又作過修葺。“鄉民每歲正月二十一日,男女老幼至廟祀賽烹。”現在泉水上面建了一座古香古色的涼亭,潺潺流水穿亭底而過。當年杜康在此汲取味甜質純的泉水,精心釀酒,人飲之,倍覺潤喉生津,驅寒活血,振奮精神。
杜康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杜康,字仲寧,周代人,生於陝西白水縣康家衛,葬於此地。據清乾隆年間《白水縣誌》記載:“杜康,字仲寧,為漢時縣之康家衛人,善造酒。”又載:“杜康墓,縣西十五里,墓側尚有遺槽,頗大雲。”另在縣誌圖中標有杜康墓的位置。明萬曆年間,在杜康溝修建杜康廟。清康熙四十八年立的《創修杜公祠》碑文載:“杜公諱康,字仲寧,生於縣之康家衛,立廟墓在焉,考之史,善造酒。”此外,近年該縣又發現4塊石碑,也都記載著杜康的身世和釀酒功績。至於杜康釀酒,古籍中,如《世本》、《呂氏春秋》、《酒史》、《酒浩》、《酒經》、《戰國策》、《事物紀原》、《中國人名大辭典》等書中,都提到杜康造酒。史載杜康曾做“牧正”。有一次把“余粥棄於桑(桑樹洞)”。“又至,聞有奇味”,發現是桑樹洞中的飯發酵後溢出的香氣,“杜康嘗而甘美,遂得釀酒之秘。”從此杜康以釀酒為業。漢代《世本》記載:“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即杜康)作秫酒。”東漢許慎的《說文》中說:“古者,儀狄作酒醪,禹嘗之而美,遂疏儀狄,杜康作秫酒。”晉人張華在《博物志》中云:“杜康善造酒。”《酒史》中曰:“杜康始作秫酒。”陶淵明《集述酒詩序》中寫道:“儀狄造酒,杜康潤色之。”唐皮日休《酒床詩》云:“滴滴連有聲,空疑杜康語。”唐代詩聖杜甫,在安史之亂時,曾挈家到白水投奔其舅崔少府,寫了《白水舊宅喜雨》等詩多首,有:“杜康頻勞勸,張梨不外求”的佳句。蘇東坡《止酒詩》曰:“從今東坡室,不立杜康祀。”我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教援,到白水縣實地考察後,為白水縣杜康酒廠題詞:“杜康聖地”。千百年來,杜康一直被後人尊為“釀酒鼻祖”,流芳民間。
杜康酒是我國珍貴的遺產之一。千百年來,杜康一直被人們奉為我國釀酒的“祖師爺”,流芳百世,但其釀酒方法早已失傳。
為了發掘繼承杜康酒的傳統工藝,使歷史名酒重放異采,1976年陝西省白水杜康酒廠在杜康當年釀酒遺址杜康溝畔重建,占地76畝。酒廠職工在“復興杜康,為國爭光”的精神鼓舞下,查閱歷史文獻,發掘杜康造酒遺方,走訪民間釀酒世家,廣采傳統制曲經驗,繼承古代造酒精華,走西鳳,下瀘州,訪杏花,取名家之精藝,創杜康之新風,博取全國名酒之長。經過反覆研究試驗,汲取當年杜康造酒用的清冽甘美杜康泉水,選用當地優質大麥、小麥、豌豆作曲,精選關中優質高粱為原料,沿用老土泥池發酵,套用傳統釀造遺方與現代科學釀酒工藝相結合,經制曲、發酵、立窖、挑窖、蒸餾、勾兌,終於精釀而成。千古流芳的杜康名酒又獲新生。
白水杜康酒,屬清香型白酒,酒液清澈透明,芳香純正,入口綿甜,醇厚柔和,五味協調,回味悠長,飲後留香,風味獨特。1979年以來,在歷次全國評酒中多次獲獎。1984年5月被評為全國優秀旅遊產品,獲“景泰藍”獎盃;同年11月,在輕工部全國酒類質量大賽中獲銅牌獎;1985年被評為陝西省優質產品;1990年又獲全國輕工產品博覽會金獎殊榮;1991年再獲北京國際博覽會金獎榮銜。目前,該廠已形成萬噸生產能力,產品有60°、55°、52°、50°、39°等各種杜康酒,並以杜康酒為基礎,以陝西特產沙苑子和五加參為主要原料,釀成杜康沙苑子、杜康五加參酒。產品暢銷全國31個省市,在台灣尤為搶手。並出口日本、新加坡、墨西哥、德國、美國、玻利維亞等十多個國家和港澳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