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學 名】Phaeoporus obliquus(Pers.:Fr.)J.Schroet. 在外文資料中,其學名常以Inonotus obliquus或 Fuscoporia obliqua出現 ,其別名還有Black birch tuchwood, Malalon mushroon,日文名為“カバノアナタケ”。俄羅斯名為“Carga”,在日語也用“チャ�ガ” 這個名字的。【別 名】樺樹菇、樺穴茸、西伯利亞靈芝
【分類地位】樺褐孔菌屬於銹革孔菌科,曾誤認為是多孔菌科的(張小青,2002)。
【化學成分】Lovyagina等(1958)最早報導樺褐孔菌含有一種葉酸衍生物(Pteroiploglutamic),以及芳香物質:香草酸 Aromatic vanillic acis 、丁香酸 Syringic acid和γ-hydroxybenzoic acid(γ-羥基苯甲酸);Ludwiczalkt等( 1961)和 Wrzclono等(1962)報導分離得到樺褐孔菌醇inooidiol(エルゴステロ�ル,含量高達35.5mg/100g)和多種氧化三萜類化合物; Kempska等(1962)報導多種羊毛甾醇型三萜類化合物,如3β-羥基-羊毛甾醇-8,24二烯, 21醛、3-β二羥基-羊毛甾醇-8,24 二烯21酸;Piaskowski(1975)分離到類固醇Steroids和生物鹼類化合物;Kahlos等(1986)分離得到栓菌酸trametenoic acid; 何堅等(1998)報導分離得到一種新化合物――樺褐孔菌素(fuscoporine)和8種已知化合物(分別為lanosterol、 3β-hydroxy-lanosta-8,24-diene-21-al、3β,21-dihydroxy-lanosta-8,24-diene、3β-hydroxy-lanosta-8,24-diene-21-acid、3β, 22R-dihydroxy-lanosta-8,24-diene、ergosterol peroxide、sphingin類似物和mannitol)。最近國外學者分離得到幾種新的三萜類 化合物: 3β-hydroxy-8,24-dien lanosta-21,23-lactone、21,24-cyclopentalanosta-3β,21,25-triol-8-ene、3β, 22,25- trihydroxy-lanosta -8-ene(Shin Y.等,2000,2001;張炫酋等, 2001)。
【主要成分】多糖25%
【化學成分】樺樹茸的化學成分有多糖、樺褐孔菌素、樺褐孔菌醇、多種氧化三萜類化合物等超過215種成份,它能有效地針對荷爾蒙和免疫系統失調及對抗癌腫瘤的成長。白樺茸化驗結果發現其所含的S.O.D.(超氧化物岐化酵素)是靈芝的55倍, 巴西蘑菇的23倍, 桑黃的318倍, 猴頭菇的25倍, 舞茸的31倍, 且水溶性多醣類 如1,3-1,6 β--葡聚糖高達 55.6mg/g。
【外觀】棕色粉末。
【檢測方法】HPLC
【臨床功效】樺褐孔菌在俄羅斯民間作為治療疾病的藥用真菌,屬於純中藥,是21世紀的保健功能性食品。長期的動物實驗及臨床實驗表明使用樺褐孔菌無任何毒副作用,起到的藥效分為以下幾種:
1.治療糖尿病。俄羅斯Komsomlshi製藥公司樺褐孔菌精粉對糖尿病的治癒率為93%。
2.抗癌作用。對多種腫瘤細胞(如乳房癌、唇癌、胃癌、耳下腺癌、肺癌、皮膚癌、直腸癌、霍金斯淋巴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防止癌細胞轉移、復發,增強免疫能力,促進健康。並且用於配合惡性腫瘤患者的放療、化療,增強病人的耐受性,減輕毒副作用。
3.防治愛滋病。對愛滋病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4.抗衰老。清除體內的自由基,保護細胞,延長傳代細胞的分裂代數,增進細胞壽命,促進代謝,因而能有效地延緩衰老,長期服用可延年益壽。
5.有效抑制傳染性病毒。可預防感冒。
6.防止高血壓。據報導樺褐孔菌不僅是一種補藥,而且是血液的清潔劑和疼痛的緩解劑。
7.改善並預防過敏性皮質。
8.對肝炎、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腎炎有明顯的治療作用。並對嘔吐、腹瀉、胃腸功能紊亂有治療作用。
【套用】可以被廣泛套用於口服液、片劑、軟膠囊、飲料、化妝品、食品等各個領域。
【包裝】內用塑膠袋,外用紙板桶。
【貯藏】置於陰涼、乾燥、避光處貯存。
【保質期】兩年
形態特徵
子實體呈現瘤狀( 不育性的塊狀物,外表黑灰,有不規則溝痕,內部黃色 ),無柄,直徑25~40cm,深色, 表面深裂,很硬,乾時脆,可育部分厚5mm,皮殼狀,薄,暗褐色;菌管3~10mm,脆、通常菌管的前端開裂,菌孔每 mm 6~8個,圓形,淺白色,後變暗褐色 ;菌肉木柱質 ,有輕微的、模糊不清的環紋,鮮(明亮)淡黃褐色。孢子 闊橢圓狀至卵狀,光滑, 9~10μm × 5.5~6.5μm,有剛毛。生長環境
生於白樺Butula platyphylla Var. japonuca、銀樺、榆樹和赤楊等的樹皮下或活立木的樹皮下或砍伐後樹木的枯乾上。地理分布
北美(北部)、芬蘭、波蘭、俄羅斯(西西伯利亞、遠東部分、堪察加小島)、中國黑龍江、吉林省(長白山)、日本(北海道)。主要分布於北半球北緯45~50°的地區。 白樺茸又稱樺褐孔菌,深栗色的多孔菌菌,子實體呈傘形平伏在樹皮下,菌肉黃褐色,但在自然界很少形成子實體。常在樹皮破損及傷節處形成肉瘤狀的菌核,大小如拳頭或更大,表面堅硬,黑色,富有光澤,有深角形龜裂,中心堅硬,軟木質。一般生長在樺木類的主幹上,少數生於白楊和花楸上,能導致樺活立木的心材白色腐朽。生產工藝
採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低溫提取,濃縮,噴霧乾燥製成。食用方法
1.準備物:白樺茸粉200g、松樹芽100g、海棠花果100g、蒿子5g、連翹20g、甘草10g製法:加3L水浸泡2個小時候後,用小火煎煮2個小時,直接密封保管一天。用布過濾出的濾液加蘆薈汁200g和蜂蜜0.5kg儲存4個小時即可。
用法:前6天一次1小勺(飯前2小時之前服用)一日3次;後第7天開始,以大勺(飯前1小時之前服用)一日3次。治療療程2-3周(短期的)3-4個月(長期的)。
2.準備物:白樺茸粉3勺水1L(開水)
製法:取白樺茸粉3勺,溶於1L開水中放涼,等涼到60度左右時,裝於瓶子裡放一天。然後有布擠出藥液,擠出來的藥液放在陰涼處保管一周。
用法:一日3次,服用一周后停3天再服用。
3.準備物:白樺茸粉1杯(乾燥粉)溫水5杯
製法:白樺茸粉1杯里加5杯溫水溶解後裝有溫水的盆里放置4個小時。
用法:一日3次,跟上面服用方法相同
4.準備物:白樺茸
製法:整個白樺茸放在涼水中浸泡4個小時後(以1:5的比率)取出磨成粉或者切成小塊後放回去以小火慢煎煮,然後放2天。
用法:一日4次,飯前服用;服用期間禁忌辣的、熏制的、肉類食物。(放置在冰櫃里)
5.俄羅斯人服用白樺茸的方法
把白樺茸切成小塊,切好的小塊放於溫水10分鐘,以牛奶、白砂糖混合飲用(對胃潰瘍、胃炎起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