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介紹
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白廟鎮,是岳池縣轄鎮,距岳池縣城9千米,是岳池縣的衛星城之一。
1921年建白廟鄉,1958年改電光公社,1961年析建白廟公社,1966年改紅衛公社,1971年復白廟公社,1984年復白廟鄉,1992年鄭家、楊柳2鄉併入建鎮。
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9公里。面積63平方公里,人口4.7萬。川鄂公路和白張公路過境。
鄉鎮企業有建材、電瓶、制磚瓦、釀酒、加工等廠和運輸、服務等業。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特產銀絲米粉。養殖業以生豬、蠶、魚、家禽為主。
白廟鎮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濃厚。白廟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實現了村級公路、有線電視、電話村村通。小城鎮占地面積1.5平方公里,綠化、美化、亮化及環保設施完善。
下設機構
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財政所;社會事務、民政與計生辦公室;小城鎮辦公室。下設事業單位有農業服務中心、宣傳文化服務中心、村建環衛服務中心、勞動保障服務中心。
白廟鎮轄黃連橋、新店子、玉皇溝、長深溝、九洞橋、郭家壩、李家店、陸牆院、金竹溝、白龍橋、楊柳、蓮花台、安家觀、三溪口、安寧寺、舞鳳山、冬筍溝、鄭家、龍音寺、魯班跡、翟家店、李白寺、拱橋、三教寺、菊花25個村委會和白玉居委會。
經濟發展 白廟鎮積極推進“科教興鎮”戰略,農作物栽培基本實現良種、良法,種養殖業科技含量高。白廟鎮藉助地理優勢(縣城衛星鎮)、政策優勢(省級試點小城鎮)、產業優勢(米粉加工業)三大優勢,經濟迅猛發展,2004年全鎮GDP實現10630萬元。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見成效,豬、漁、林、果、菜及小家禽等項目已形成了較大規模,特別是生豬養殖業,現已達到年出欄肉豬5萬頭以上,培育了一批養殖專業大戶。以蓮橋米粉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的工業企業年創產值3000萬元以上。全鎮個體工商戶已達1000戶以上,基本做到了一、二、三產業協調快速發展。
工農業發展
四川省岳池蓮橋米粉責任有限公司地處岳池縣白廟鎮,1996年1月落戶黃蓮橋村,米粉公司占地面積30畝。磚廠占地120畝。以米粉和磚廠為龍頭的小城鎮工業實現了新的突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21236萬元,同比增長35%,解決了300餘人的就業。其中,1戶限額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產值19294萬元,同比增長30%;完成增加值7076萬元,同比增長9%;實現利潤總額860萬元,同比增長8%;工業對GDP的貢獻率達15%。以蓮橋米粉、蓮佳米粉為龍頭的大米加工業實現了新的突破,生產能力達56000噸,年創稅利達1325萬元。目前,蓮橋米粉的規模還在擴大,在岳池縣城建立了快餐米粉生產線,成為了具有白廟特色的農產品深加工工業的典範。在米粉廠和磚廠的影響和帶領下,我鎮的私營企業經濟蓬勃發展,全鎮已發展成規模的私營企業6個。 鎮黨委書記寇正榮指導種雞養殖基地的建設 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調整了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以優質稻穀生產加工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業,農業生產態勢良好,特色產業突出,結構調整效果明顯,建成優質西瓜種植基地500畝,優質蔬菜基地3500畝,其中:優質海 椒基地3000畝、優質茄子基地500畝。另外,優質花椒基地100畝,東北林蛙基地20畝,野雞飼養基地25畝,都已實現了規模化。 建立標準化蘑菇房1個,稻田蘑菇500畝,稻漁基地200畝,優質雜柑基地200畝,優質糧食基地2500畝,引進業主深度開發農業,為農民增收奠定了基礎。
小城鎮建設
場鎮區域迅速發展,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對場鎮的規劃實施了新的定位,圍繞科學規劃、長足發展,和諧建設的主題,加快和完善以農貿市場為重點的舊城改建,實施了場鎮東西擴建戰略,場鎮面積增至1.8平方公里,場鎮人口增至近3000人。我鎮還加大對場鎮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圍繞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新增垃圾桶150個,啟動了宣傳文化站辦公樓建設,並且狠抓場鎮“綠化、亮化、美化、淨化”,使場鎮街道寬闊整潔,人居環境得到改善,白廟品味得到提高,塑造了整潔、文明、優美的城鎮風貌。短短三年,我鎮新建農村客運招呼站2個,白龍小區一個,富勝街、民興街。場鎮居民未使用天然氣的都已處在安裝過程中,玉皇溝村、白龍橋村的相當部分農戶都已用上了天然氣。城鎮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質量。
養殖基地建設
養殖業是我鎮的骨幹產業,除農戶分散自發養殖外,現已建成了鄭家、魯班跡、瞿家店、安寧寺等村的生豬養殖基地,郭家壩村野雞養殖基地,帶動了該村以及我鎮的農村養殖業發展。廣安市最大的種雞養殖場已落戶我鎮李家店村,占地115畝,年孵小雞1200-1500萬羽,年總產值3750萬元,帶動農戶10000餘戶發展養殖業。
專業合作社
建成了“蔬菜、米粉、肉牛”專業合作社,發展會員133人,並制定了一系列合作社管理制度,合作社以實現社員與自身“雙贏”,帶動周邊農民增收為目標,對外盈利為目的,對內讓利於成員。通過合作社,大力引進一些市場有銷路、經濟價值高的特色品種,培育了一批生產、加工、行銷能人,開拓市場行銷渠道,提高農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財稅管理
積極培育壯大新興財源和後續財源,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著力改變單一財源狀況,夯實財政增收基礎。加大城市配套費、社會撫養費等非稅收入的徵收力度。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對“三農”、社會事業和涉及民眾切身利益事項的投入力度,堅決壓縮人、車、會等一般性支出,規範公務員津補貼,確保將有限財力用在促進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上。建立財政資金使用制度,規範使用秩序。全面加大對財政資金使用情況的管理和監督,確保財政資金使用安全和發揮實效。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進一步推行和完善政府採購等各項財政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積極推進“財務公開”和“村財村用鎮監管”制度。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按照“制止新債、鎖定舊債、逐步還債”的總體要求,積極穩妥化解鎮村債務,堅決不發生新的債務。
農民新村建設
西瓜基地 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切實按照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總體要求,對新農村重點村搞好調查摸底,依據地理優勢、產業基礎等實際情況對農業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新型農民培育等進行科學規劃,以建設市級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堅持產業優先,大力培植新型產業,做大傳統產業,做優特色產業,新農村重點村人均增收達到3000多元。加大業主培植和引進,搞好示範引導,繼續激勵事業幹部和村幹部當業主,帶動民眾發展,促進農民生產觀念轉變,積極引進農業業主,全年引進農業業主9個,通過業主的帶動,促進農業經營模式的轉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依託項目支持,深入發動民眾,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實施道路通暢、清潔能源、安全飲水、節水保水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新修村級公路3.2公里,便民路2.3公里,新建沼氣池1000餘口,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生活環境。著力素質教育,培育新型農民。以普及農業科學技術的運用,增強培訓的實效性為重點,從農民需要出發,廣泛開展農業、畜牧業專業技術、勞動技能培訓和以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個人道德為重點的文明教育,使更多農民民眾掌握了先進生產實用技術,文明素質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維護穩定
政府始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和諧是第一目標”的理念,加強矛盾糾紛聯動調處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大基層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把各種矛盾徹底化解在基層。在全鎮各村(社區)、駐鎮單位建立了人民調解中心、調解委員會27個,成員147人,建立起了3個示範村級人民調解委員會,建立了白廟場鎮治安巡邏隊,7名巡邏隊員對場鎮全天侯巡邏,維護了場鎮治安秩序,對不穩定因素和各村(社區)、單位矛盾糾紛每月排查一次,匯總到黨委分析、研究和制定措施,建成8個農村警務室。
社會事業
計生、國土工作取得明顯實效;文化、衛生、廣播、教育工作再上台階;武裝、婦女等工作也得到各級的肯定;社會治安秩序明顯好轉;城鄉文明衛生程度明顯提高。
特色產品
米粉加工業是白廟鎮的傳統產業,全鎮現有米粉加工企業30戶。白廟鎮生產的“川東”牌蓮子、蓮橋系列米粉由本地生產的優質大米深加工而成,外觀色澤溫潤如玉,入口香醇甘美,味道好,易消化,屬綠色天然食品,暢銷十幾個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