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丁[漢語詞目]

白丁[漢語詞目]

白丁,作為一個詞語,原指平民百姓,也指沒學問的人;猶白徒。本無軍籍臨時徵集起來的壯丁;病名。現在也指那些本來想丁克卻中途反悔又要孩子的夫妻們,意為“白白丁克了一回”。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詞目】白丁

【拼音】báidīng

【詞性】名詞

【結構】偏正式合成詞

詞義解釋

1、原指平民百姓,也指沒學問的人。( 唐劉禹錫《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2、猶白徒。本無軍籍臨時徵集起來的壯丁。

3、病名。 ①出《中藏經》卷三。五丁之一,發於右鼻下,初如粟米,根赤頭白,麻木或痛癢,

使人憎寒頭重。治宜清熱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飲等加減。②出《外科啟玄》卷二。肺疔之又名。

治宜清肺解毒,方用瀉白散加減。

4、朝鮮時代負責宰殺牲口的屠夫及其家屬的稱謂是處於社會最低層的一類人,常被百姓欺負。

5、白丁在現今社會用來指那些本來想丁克卻中途反悔又要孩子的夫妻們,意為“白白丁克了一回”。

詞語出典

1、《隋書》卷三十七《李穆傳》附《李敏傳》:隋文帝“謂(平樂)公主曰:”李敏何官?”對曰:

“一白丁耳。”

2、《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引證解釋

指沒有功名的人;平民。

《隋書·李敏傳》:“﹝ 隋文帝 ﹞謂公主曰:‘ 李敏 何官?’對曰:‘一白丁耳。’”

宋 岳飛 《奏乞除在外宮觀第三札子》:“伏念臣起自白丁,誤蒙器使。”

明 無心子 《金雀記·擲果》:“家世 洛陽 ,性習豪邁,甘為紈袴,又恥白丁。”

《十月》1981年第5期:“要唱獨腳戲,自己吹自己……談笑無白丁,往來皆知己。”

指不學無術或缺乏知識的人。亦指文盲。

唐 劉禹錫 《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明 王錂 《春蕪記·報仇》:“每嘗聞得那 季小姐 精於翰墨,這封書,恰像個白丁寫的。”

《人民日報》1981.4.4:“一分到公社衛生院我就開始學點業務知識,一兩年下來,至少不是白丁了。”

舊指臨時徵集的壯丁。也稱白徒。

《宋書·沉攸之傳》:“既至京都,詣領軍將軍 劉遵考 ,求補白丁隊主。”

《南史·王敬則傳》:“ 胡松 領馬軍突其後,白丁無器杖,皆驚散。”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納諫》:“更有勑旨,今年白丁多已役訖,若從此放免,並是虛荷國恩。”

《舊五代史·僭偽傳二·劉守光》:“屬 瀛洲 軍亂,殺郡守, 仁恭 ( 劉仁恭 )募白丁千人討平之, 匡威 壯其才,復使為帳中爪牙,令將兵戍 蔚州 。”參見“ 白徒 ”。

1.

指沒有功名的人;平民。

《隋書·李敏傳》:“﹝ 隋文帝 ﹞謂公主曰:‘ 李敏 何官?’對曰:‘一白丁耳。’”

宋 岳飛 《奏乞除在外宮觀第三札子》:“伏念臣起自白丁,誤蒙器使。”

明 無心子 《金雀記·擲果》:“家世 洛陽 ,性習豪邁,甘為紈袴,又恥白丁。”

《十月》1981年第5期:“要唱獨腳戲,自己吹自己……談笑無白丁,往來皆知己。”

2.

指不學無術或缺乏知識的人。亦指文盲。

唐 劉禹錫 《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明 王錂 《春蕪記·報仇》:“每嘗聞得那 季小姐 精於翰墨,這封書,恰像個白丁寫的。”

《人民日報》1981.4.4:“一分到公社衛生院我就開始學點業務知識,一兩年下來,至少不是白丁了。”

3.

舊指臨時徵集的壯丁。也稱白徒。

《宋書·沉攸之傳》:“既至京都,詣領軍將軍 劉遵考 ,求補白丁隊主。”

《南史·王敬則傳》:“ 胡松 領馬軍突其後,白丁無器杖,皆驚散。”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納諫》:“更有勑旨,今年白丁多已役訖,若從此放免,並是虛荷國恩。”

《舊五代史·僭偽傳二·劉守光》:“屬 瀛洲 軍亂,殺郡守, 仁恭 ( 劉仁恭 )募白丁千人討平之, 匡威 壯其才,復使為帳中爪牙,令將兵戍 蔚州 。”參見“ 白徒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