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0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特色產業,以後將大力發展種植、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5戶,共鄉村人口200人,其中男性104人,女性96人。其中農業人口109人,勞動力110人。該村以漢為主,其中漢族200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人,占人口總數的2.3%(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6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54%;享受低保9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富樂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富樂鎮衛生院21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紅岩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富樂鎮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公里,距離中學21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2人,其中小學生24人,中學生8人。在鎮人民政府駐地西南21公里,海拔1890米,發恰,彝語。發為岩石;恰為村,意即岩石邊的村。
建制沿革
發恰村為雲南省羅平縣富樂鎮紅岩村委會的一個自然村,發恰村建村於1861年
行政區劃
發恰村隸屬於雲南省羅平縣富樂鎮紅岩村委會
地理環境
發恰村屬於山區。位於富樂鎮南邊,距離村委會3公里,距離富樂鎮25公里。國土面積有1.12平方公里,海拔189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1369毫米,適宜種植包穀、烤菸等農作物。
地貌全圖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5畝(其中:田18畝,地137畝),人均耕地0.9畝,主要種植包穀、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530畝,荒山荒地600畝,其他面積400畝。人均森林覆蓋面積在全鎮排名靠前。
人口民族
該村全部為漢族,現有農戶45戶,共鄉村人口200人,其中男性104人,女性96人。
政治體制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社會主義制度。
經濟概況
該村201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9萬元,占總收入的49%;畜牧業收入32萬元,占總收入的3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42頭,肉牛98頭);林業收入3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3%;工資性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25%。農民人均純收入4550元,農民收入以烤菸、玉米、油菜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1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7人(占勞動力的17%),在省內務工15人,到省外務工2人。全村在外創業共6人,為經濟收入貢獻700萬元。
社會事業
2014年在全村人民共同出資,和政府大力支持下,通村公路修建完畢,結束了幾代人進村泥濘不堪的歷史,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電、電視。有45戶飲用井水;有4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6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6戶(分別占總數的35%和35%)。該村到鎮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公里。機車1輛。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歷史文化
發恰村是歷史比較短的行政村,從第一代村民定居到現在為止不過短短200年,當年先民李顯為了伐木建屋進入深林中,當時此地屬於原始森林,樹木高大,凹子裡面有水,被當地地理條件吸引最後定居,開拓洪荒,才有了後面的發恰村。
先祖諱福生,生於明朝萬曆十四(1587)年,原籍應天府,即今江南南京。應天府柳樹灣高石坎竹子巷,古謠:為吃米粥,充軍雲南。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武定府土酋阿克叛,攻會城,脅府印去。沐睿(沐昌祚子)因擅離職守臨陣脫逃獲罪,免除爵位,被逮下獄,沐昌祚復理鎮事,再嗣爵位。先祖隨黔國公沐昌祚平武定(今楚雄州,武定縣)有功,加爵曲靖游擊之職。因居官於此,雲山遠阻。難以返梓(故鄉),就地曲靖南寧(三寶鎮)縣老尹村安居樂業,子嗣繁昌,住數年。生子有五:長曰:本八;次曰:壽德(得);三曰:本清;四曰:本源;五曰:本厚。始祖墓在曲靖三寶鎮老尹村,橋上田間丘中。坤山艮向,左南城,右三戶營(五聯村委會)。祖籍隴西郡,屬於隴西郡李氏(源自於顓頊孫皋陶之後,世為理官,到了周朝時文化名人老子李耳是孔子的老師。其後是秦國的司徒李曇長子隴西郡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李瑤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孫李信為大將軍,封隴西侯。)後裔。
發恰村系系本字輩後裔,幾經變遷而後定居於此,崇字輩都已故,健在根字輩,已傳自德字輩。本人茂字輩,字茂修。
家譜為:
福本迎國光
仙朴平鵬揚
春芬崇根茂
德永濟朝唐
居家承孝友
盛世選忠良
克昌純祖武
鴻文紹宗繁”。
風景
大箐頭上 地勢開闊,系萬畝松林,四季常青,微風徐來,波濤陣陣,讓人心曠神怡。
著名人物
李顯(生卒年月不詳),法恰村第一代定居的先人,現在居民基本是他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