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溪村[長興縣畫溪村]

畫溪村[長興縣畫溪村]
畫溪村[長興縣畫溪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畫溪村隸屬於小浦鎮,地處長牛線沿線,位於小浦鎮東南端,東接畫溪街道,南臨長橋村,西近姚家橋村,北靠五莊村,區位交通條件優越。全村以平地為主,系平原河網地貌。村域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00餘畝,土地資源豐富。農戶以創辦家庭工業、種植苗木、水產養殖為主。

建制沿革

畫溪村,古稱畫溪罨,明代李善長在《畫溪行詩》中記載“萬溪奔流合一溪,百千轉折東復西”。畫溪,位以長興城外八里。據《長興地名志》記載:“畫溪歷史悠久,文化積澱很深,是唐睿宗時大學士徐堅的故居,世稱徐閣老。”徐閣老曾在此建“文會閣”,並在一石板橋上題:“畫溪”,後逐漸成為一小鎮。

清同治年間《長興縣誌》轉引明代顧應祥(1483—1565)編纂明代縣誌云:“畫溪橋在縣西八里,跨罨畫溪”,可見畫溪橋在明代中期就已經存在。畫溪發源於白峴洞山的箬溪,流經煤山,在小浦分出二條河流,一條向北經夾浦注入太湖,一條往南,從城南穿城而過,從新塘入太湖。這一段,稱為畫溪。古時稱罨畫溪,罨畫,色彩亮麗的圖畫之意。有詩讚曰:竹林深處杜鵑啼,兩岸青青草色齊,欲識人間有罨畫,朱藤倒影入清溪,說的正是畫溪。據清同治年間《長興縣誌》記載中長興縣重要的風景名勝圖中可知,畫溪橋早已存在。

畫溪橋既是村名,也是地名。作為地名,今小浦鎮畫溪村是歷史地名的沿襲,歷史底蘊十分深厚。宋嘉泰《吳興志》“談志·五”記:“罨畫溪在縣西八里,廣二十五弓,古木夾岸,叢篠蔭翳其下,朱藤施其上,如是者十里,花時遊人競集,溪畔有罨畫亭”。宋嘉泰《吳興志·寺院》記載“制勝院在縣西九里罨畫溪,舊號清異寺,梁大同元年(535)江州刺史錢道居,舍宅為寺”;

明清時期,因居民從事冶煉行業,且處於水陸要衝,畫溪橋之南於明末清初發展成集鎮,清順治《長興縣誌》記載:“爐頭鎮在縣治西七里畫溪橋,居民業冶,故名。”此時,畫溪橋已成徐氏聚居地,著名的文學家群體明“後七子”之一的徐中行就出生在這裡,吳承恩蒙難之時,全賴徐中行援手搭救。而畫溪橋之南側的西莊村則湧現了姚氏家族,姚一元(1509—1578)先後出任江西、山東布政使,晚年返鄉定居,自號“畫溪”;明末,馮夢龍曾應姚氏子弟所邀,專程來長作畫溪之游。十分遺憾地是,畫溪橋因要衝而興,又因要衝而滅,鹹豐年間遭“長毛”兵火洗劫。

古畫溪橋毀於抗戰初期。1937年11月25日長興城淪陷後,因畫溪橋地處縣城通往軍事重鎮泗安的必經之地,村民將畫溪橋面石板拆除以阻擋日軍第18師團的進攻,但日軍仍以11月27日闖入畫溪橋村,槍殺村民14人(沒有確切考察),並將橋石作為建築碉堡的用材。現在畫溪橋有兩座,分別是宣杭鐵路上的鐵路橋和浙江10省道上的公路橋,橋下的重陽港也已經開浚為長興新港,即“東方萊因河”——長湖申的主航道。才幾十年間,公路橋、鐵路橋取代了小石橋,鐵駁船、拖輪取代了竹筏、木船,這是時代進步的見證。

畫溪是長興“母親河”——古箬溪的中段,因風景如畫而得名,從唐代開始即為歷代文人墨客流連忘返之地,留下了許多吟誦畫溪風景的詩歌、書畫作品。元代趙孟頫遊覽畫溪,駐足北側五峰山的道觀,寫下了書法名帖《長興州修建東嶽行宮記》。元未,崑曲“鼻祖”之一的顧阿瑛避戰亂,擇畫溪而居、悠然自得。明代的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沈周描繪了傳世作品《泛罨畫溪詩畫》,為我們留下了無以複製的絕世風光。畫溪人徐中行邀請明“後七子”中的王世貞、李攀龍來到長興覽美景品好酒,李攀龍寫下了《曉發畫溪詩》讚賞:“扁舟窈窕若耶西,叢竹交加罨畫溪。兩岸好山啼杜宇,一灣新水隔棠梨。殘紅逐雨春香細,斜月窺人樹影低。因憶子猷遙入望,采芝何處倚青藜”。

行政區劃

根據長興縣舊志考證,清代末年畫溪村應屬惟新區南鄉第一圖八莊。

新中國成立初期,隸屬虹溪區夾塘鄉五村;

1956年冬建立夾塘鄉十一高級社,後改為第五高級社;

1958年10月建立畫溪大隊隸屬小浦管理區;

1961年調整規模時分為畫溪、泥橋兩個大隊隸屬合溪公社;

1983年行政體制改革,畫溪大隊改為畫溪村,隸屬合溪鄉;

1985年6月,合溪鄉升級改稱為小浦時,畫溪村隸屬小浦鎮;

2002年4月25日,《長興縣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小浦鎮部分行政村區域調整的批覆》(長政發[2002]20號)進行村規模調整時,泥橋村併入畫溪村。

截止2017年,畫溪村轄區共14個自然村,包括寺西灣、尚三廟、袁家弄、謝家廠、羅家廠、喬家院、嚴家斗、朱家道場、卞村鋪、周家斗、方家廠、馬家廠、王家廠、泥橋頭。

獲得榮譽

獲獎年代 榮譽稱號 頒發單位 備註說明
2008 年度鎮級先進民兵連 小浦鎮
2012 湖州市農村文化“八有”保障工程達標村 湖州市
2012 長興縣鄉鎮(小浦片區)體能大賽三等獎 長興縣
2012 長興縣衛生村 長興縣

人口現狀

截止2012年底,畫溪村全村共有14個自然村,24個承包組,農戶數為725戶,戶籍人口1976人。其中男性974人,女性1002人。18歲以下318人,18-35歲473人,35-60歲854人,60歲以上331人。

移民情況

河南移民:太平天國期間,杭嘉湖地區是太平天國軍隊與清軍的重要戰場,長興、安吉等地更是雙方爭奪戰的主戰場,尤其是戰後又發生大瘟疫,長興地區人口損失極為嚴重。因此,戰後長興等地需要大量從外地補充人口,導致大量河南移民進入長興。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前後,河南旱澇災害頻繁發生,中原大亂,特別是豫南羅山一帶,發生了幾次大的戰爭,老百姓為了躲避戰亂,被迫逃荒,遠走他鄉,他們拖兒帶女沿著長江向東逃去。聽老人講,當時羅山人逃到這裡時,長興當地人基本被太平天國的軍隊殺光了,他們發現這裡臨近太湖,是個水草豐美的魚米之鄉,於是,先人們便在湖邊、山腳搭建草房,拓荒耕地,開始了聚居生活。他們一代一代繁衍生息,雖然和故鄉分離了150多年,卻依然沿襲著中原的傳統和文化。

三峽移民 為回響國家政策,長興縣在2000年作為浙江省接收安置第一批三峽移民的試點縣,其中三峽移民李忠相四兄弟在小浦鎮畫溪村的定居。

長壽老人

百歲老人:蔣杏珍,1912年11月16日出生,2016年9月22日去世,享年105歲。長興縣小浦鎮畫溪村卞村鋪人。全村70歲到79歲全村共119人。80歲到89歲全村共44人。90歲到99歲全村共11人

經濟概況

截止2012年底,畫溪村全村經濟總收入241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905元,村集體總收入31.9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61元。

畫溪地名

寺西灣:位於古代畫溪村著名寺廟清果寺西河灣得名。

尚三廟:古名上山廟,由廟名訛傳而來,今廟位於畫溪村村委會門口,廟前有600年銀杏古樹一顆棵。

袁家弄:又名園家弄,過去煤山至長興道路路過園家弄,時道路兩邊都是農戶,形成一條弄堂,後音譯成袁家弄。

謝家廠:以“謝”姓居多而得名。今畫溪村黨支部書記謝長國居住於此。

羅家廠:以“羅”姓居多而得名。今畫溪村村委會主任羅太洋居住於此。

喬家院:舊有喬家大戶圍院建廟,廟名為"喬家園",廟駐在今泥橋頭東港南岸,廟為三進三出,舊有和尚駐廟,文革時被毀。河北岸為喬姓祖墳所在地,後簡稱喬家院。

泥橋頭:舊名倪橋村,舊時菖蒲港有泥板橋而得名,今橋位於王家廠入口處。

王家廠:以“王”姓居多而得名。

方家廠:以“方”姓居多而得名。

馬家廠:以“馬”姓居多而得名。

嚴家斗:舊時㘰內有四大家族,分別是陳、曹、湯、林。為嚴格管理㘰埂。在㘰埂碑牌上刻有嚴格的管理條文,得名嚴家斗。

朱家道場:以“朱”姓居多而得名。

卞村鋪:舊時又稱“酒店浜”,相傳這裡產酒,名酒店浜,設有店鋪,有酒坊遺址一處,今不存。後卞姓居多,訛成卞村鋪。不過據88年版本《長興縣誌》記載:清同治年間,縣前鋪設驛司一名,鋪兵八名。西至廣德有卞村鋪、盛岡鋪、四安鋪、城頭鋪,均設鋪司一名,鋪兵五名。

畫溪風景

清果寺

清果寺,位於小浦鎮畫溪村畫溪大橋北側,建於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時期。由梁大同江州刺史錢道捐出自己的住宅建造成寺。錢道,字元德,是南梁時期的江州刺史。陳朝建立後又成為長興縣令,負責監護陳霸先祖陵。據《長興縣誌卷十九名宦》中記載,”錢道,字元德,初隨陳蒨,還長城,討杜龕,道多籌畫,至是武帝以山陵重事委道,勛戚充瑞陵,令兼長城令,道保全陵寢,除宣猛將軍“。

據《浙江通志卷四十二》記載:“錢道宅名勝志梁江州刺史錢道故宅在長興縣西九里今為清果寺基 ”。宋嘉泰《吳興志·寺院》記載:“制勝院在縣西九里罨畫溪,舊號清異寺,梁大同元年,江州刺史錢道舍宅為寺,唐會昌中廢,錢氏重建,天聖景佑間增修,院後有溪光亭 ”。清嘉慶《長興縣誌》記載“清果教寺在縣西九里罨畫溪上,舊號清異寺,梁江州刺史錢道舍宅為寺,名清異”。清同治《長興縣誌》記載:“清果寺,唐會昌中廢,吳越錢氏重建。天聖景佑間,增修。寺內有管洞羅漢及溪光亭,元末俱廢。明洪武四年重建,立為叢林。清康熙二十八年,僧德圓重修,鹹豐十年毀於兵火”。“文革”時再毀,現雖然重建,但僅是一座沒有影響的小廟,規模遠不及從前,寺院附近只有一株千年宋代銀杏樹和一隻古柱礎仍能印證這段歷史。

尚三廟

古名上山廟,由廟名訛傳而來,今廟位於畫溪村村委會門口,廟前有600年銀杏古樹一顆棵。

喬家園

舊有喬家大戶圍院建廟,廟名為"喬家園",廟駐在今泥橋頭東港南岸,廟為三進三出,舊有和尚駐廟,文革時被毀。

著名人物

錢起 (722?—780年),字仲文,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詩人。早年數次赴試落第,唐天寶十年(751年)進士,大書法家懷素和尚之叔。初為秘書省校書郎、藍田縣尉,後任司勛員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學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代宗大曆中為翰林學士。他是大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傑出者,被譽為“大曆十才子之冠”。又與郎士元齊名,稱“錢郎”,當時稱為“前有沈宋,後有錢郎。”

錢徽 (755—829),字蔚章或作尉章,長興(今長興小浦畫溪村)人。父親錢起是天寶十年(751年)的進士,著名詩人,是當時的十才子之一,官至尚書郎。

錢珝 字瑞文,長興(今長興小浦畫溪村)人,吏部尚書錢徽之子,錢起之孫, 善文詞。據《新唐書·錢徽傳》記載,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是由宰相王溥薦知制誥,以尚書郎得掌誥命, 進中書舍人。光化三年(900年)六月,王溥被貶,不久又被賜死,這是昭宗時代的一個大獄,錢珝也被牽連,貶撫州司馬。

徐中行 (1517-1578):字子與,號龍灣,長興畫溪人。幼時敏慧,10餘歲即能為舉子業,旁及古文辭,美姿容,性好客。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授刑部廣東司主事,歷官汀州知府、湖廣按察僉事、雲南參議、福建按察使、江西左布政使等職。兵部武選司楊繼盛上書彈劾**相嚴嵩,被囚系獄,中行不顧牽連公然探獄,並贈送食物;繼盛被殺害後,又為之料理喪事,因此引起嚴嵩的忌恨;貶長芒鹽運判官,遷陽州同知。徐階當政,遷湖廣僉事,積貯糧,救活饑民萬餘。在福建任上,省城西湖濱隙地,為豪右湮塞侵沒,徐下令修復,並捐俸築堤創閣,閩人為此立祠紀念。嘉靖四十五年,中行母喪,回長守制,吳承恩常訪謁,結為摯友。隆慶初年,吳承恩任長興縣丞,蒙受冤獄,經中行營救獲釋。中行工詩,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為明“後七子”之一。著作有《天目山堂集》二十卷、《青蘿館詩》六卷,傳於世。其詩格高而調逸,宏麗悲壯。卒後葬於雉城東河泊所,王世貞為之撰寫墓志銘。

錢仲文:字質夫,登進士,任徽州府,遷居雉城之畫溪,即先祖漢諫議大夫林公舊宅也。常輯先人祠墓以載譜牒。子三:長驗、次馴,分為苕城支,三驥,分為鳳林支。

錢珏 字霖玉,號朗亭,長興畫溪村人,康熙十六年(1677)由舉人授陝西涇陽縣知縣,遷順天府尹、刑部尚書。

錢江:(1800—1853年):世居大西門外畫溪,為山江巡撫錢鈺第六世孫,父為河東主簿,道光二十二年(1842)為林則徐抗英軍的軍師,鹹豐三年(1853)為清軍江北大營幕僚。

胡長海:1937年出生於長興縣小浦鎮畫溪村。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編審。主持出版的圖書連續三年被評為“中國圖書獎”、“冰心大獎”和浙江省的“樹人獎”。

陳福冰:1982年出生,長興縣小浦鎮畫溪村人,清華大學核能科學與工程副教授,清華大學核研院青年教師。本科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保研至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

歷任幹部

老畫溪村

1960年-1984年 村書記:唐順根

大事記:(知青下鄉,創辦知青畜牧廠、糧種廠,全村農田園田化,修建環村機耕路,知青返鄉。)

1960年-1971年 大隊長:蔣楚興

1971年-1977年 大隊長:王武雲

1977年-1979年 大隊長:蔣楚興

1979年-1984年 大隊長:郭中原

1984年-1998年 村書記:徐濟南

大事記:(修建三間村委辦公室,招商畫溪中轉站、萬達物流、南北錦磚廠壯大集體經濟收入,修建宣杭鐵路,長牛公路拓寬,長湖申一期航道拓寬。

1984年-1998年 村主任:姚伯良

1998年-2002年 村書記:謝長國

大事記:(修建村委辦公樓,安置三峽移民,招商石灰廠、佳藝木業,壯大集體經濟)

1998年-2002年 村主任:秦根泉

老泥橋村

1957年-1960年 村書記:廖長法

大事記:(知青下鄉、1957年菖蒲港抗洪搶險確保糧食大豐收、1958年菖蒲港修保斗堤)

1961年-1977年 村書記:魏本仁

大事記:(知青返鄉、帶領村民去朗山石礦場工作,解決大隊經濟困難)

1961年-1967年 大隊長:趙三明 大事記:

1968年-1973年 大隊長:施樹興 大事記:

1974年-1977年 大隊長:廖長法 大事記:

1978年-1986年 村書記:廖長法 大事記:

1978年-1986年 大隊長:卞玉芳 大事記:

1986年-2002年 村書記:余立海

大事記:(修建宣杭鐵路、修建泥橋村主幹道、與小浦村、五莊村、畫溪村四村聯合創辦石礦廠。)

1986年-1993年 大隊長:卞玉芳 大事記:

1993年-2002年 村主任:陳慶道 大事記:

畫溪村

(兩村合併後)

2002年-2007年 村書記:謝長國

大事記:(修建泥橋頭水泥路,連同畫溪村、泥橋兩片。)

2004年-2007年 村主任:秦根泉

2007年-2010年 村書記:秦根泉

大事記:(招商畫溪毛竹市場、精雕機械長湖申拓寬新建兩個新村安置點,平整嚴家斗、 長牛鐵路改道修建立交洞,泥橋頭土地復耕,寺西灣路燈亮化。)

2007年-2010年 村主任:魏紅德

2010年-2012年 村書記:魏紅德

大事記:(卞村鋪到泥橋頭路燈亮化,招商耀龍瓦廠、金石耐火廠、海蘭機械廠,朱家道場路燈亮化,原幼稚園到佳藝木業公司之間道路 )

2010年-2013年 村主任:李首華

2012年-至 今 村書記:謝長國

大事記:(修建泥橋頭至王家廠道路硬化;兩個新村安置點道路硬化、雨水工程、綠化工程;修建三座新機埠,新建村委辦公樓、社 區醫療站、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6個自然村污水工程;河道清淤;長湖申二期拓寬;全村四邊三花工程;規劃嚴家斗中心村;招商平安汽車)

2013年-至 今 村主任:羅太洋

神話傳說

《神筆畫溪》:

臨水畫溪,一夢千尋。

魂牽夢縈在江南,有一片土地,名喚故鄉;對酒當歌在煙雨,有一份情愫,稱作痴迷。繁華深處,等一場煙雨,等一場重逢,在流年裡投下斑斑駁駁的暗影。畫溪如詩如畫,一山一水旖旎人家,淺墨清韻,何處飛花,碧水飄萍,沉落煙霞,水墨江南,傾盡天下。

漫步於煙熅畫溪,如置身於江南的亭台水榭,潑墨於一幅水墨江南,醞釀成一杯陳年的女兒紅。漫漫紅塵,將江南牽掛。流光逝水,不忘故里,甘願沉醉千年又千年。故事從這裡開始:

長興縣有個叫“畫溪”的地方名,最先使用該地名的是坐落在小浦鎮畫溪村這個地方。該村在縣城以西4公里,村境內還有一條叫做“畫溪”的河流,此河通向長興縣城境內的苕溪。畫溪村的出口處還有座“畫溪橋”。關於“畫溪”這個地名的出典,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

古時候,畫溪村是一個荒涼的小村落。在小村落的西北部,重重疊疊的都是山丘,每逢江南雨季,山洪從這裡沖瀉下來,而這裡只有一條很小的河流,山洪經常溢過小河的堤壩,把田裡的莊稼淹的顆粒無收。且說這個小村落里有個叫水順的村民,二十來歲還沒有娶媳婦。因田裡無收成,水順只好進山岕里狩獵度日。

陽春三月的一天,水順獨身一人在八都岕山上狩獵,突然聽見有人喊救命,,他側目一望,一隻山豹兩眼閃出綠光,正對視著一位摘山筍的姑娘。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只聽“嗖”的一聲,山豹的一隻眼睛中了一支長箭,山豹剛要轉身,水順又快速拔出一支箭,“嗖”的一聲,射中了山豹另一隻眼睛;只見這條山豹兩眼噴血,應聲倒下。摘山筍的姑娘緩過神來,發現前面松樹邊站著一位英俊的獵手,這獵手正是水順。原來是眼前這位年輕獵手救了自己。摘山筍姑娘忙向水順招呼,感謝他的救命之恩,也許是天賜的良緣,他倆竟然一見鍾情,在山嶺上他倆私定終身。那摘筍姑娘叫紫花,就住在這山的嶺腳下。離別時,水順告訴紫花,他會擇良辰吉日,到紫花家說媒娶親。

自從水順和紫花相遇的那日起,水順經常到這山嶺上狩獵,而紫花也藉口經常上山和水順約會。有一次,紫花含淚告訴水順,她父母已經知道他倆私定終身,但倆老嫌水順的家是個窮地方,常年要遭山洪沖刷,女兒嫁過去,還不是苦了紫花一輩子,堅決不同意這門親事!水順聽了紫花的訴說,他勸說紫花不要難過,他會把他住的窮地方改變過來的,到時他再來娶紫花。

那次,水順回家後,他吃不好睡不香,白天他到村子附近的田野里來回察看,晚上他點上油燈,在一張獸皮上繪畫。就這樣,水順白天黑夜地幹了一百天,他的那張獸皮畫終於畫好了。他又到那山嶺上和紫花會面了。水順在紫花面前攤開他畫的那張獸皮畫,那獸皮上畫著許多條縱橫交錯的河流,他告訴紫花,他要按照獸皮上畫的河流全部開挖出來,讓他住的地方不再遭受山洪沖淹,這些河流還可以讓船隻經過,方便百姓的出行。紫花看著這幅獸皮畫上的河流,她問水順:“怎樣讓畫上的河流變成現實?”水順回答說:“愚公能挖山,我也能挖河唄!”紫花欽佩水順的志向,她相信水順是一個說到做到的男子漢,她激動得冒出了淚花。

水順回到了家中。他真的背上鐵耙,挑起了土筐開始挖河。村上的人們知道水順要做治理洪水的大事,也紛紛加入挖河的隊伍,可是按照水順畫的獸皮上那么多的河流全要挖好,那還是力不從心呀!紫花又犯起愁來,這么多的河流,靠他的村裡的百姓要挖到猴年馬月?水順家的洪水不治理好,父母又怎么同意我嫁給水順?

卻說水順畫河治水,改變家鄉,迎娶紫花的凡間新事感動了方山頂上的烏龍聖神。一個初秋的夜晚,烏龍鑽出山頂龍洞,駕雲來到水順所住的村莊,它昂著龍頭,拖著龍尾,按照水順畫在獸皮上那么多縱橫的河流,來回遊弋。一時電閃雷鳴,暴雨傾盆,隨著龍尾的擺動,泥漿飛濺,一條迂迴的河流沖刷而成,直到第二天清晨,人們驚訝的發現,他們家園的前後竟呈現了一條新的河流,而且和水順畫在獸皮上的布局一模一樣。從此山洪再也沒有沖淹田地。讓這裡的百姓享受到了豐收的喜悅。

水順所在的村莊田地面貌改變了,紫花的父母覺得水順挺有志氣,就成全了女兒和水順的婚事。水順和紫花結婚後,勤勞儉樸,加上風調雨順,小家庭日子過得滋潤美滿。為了讓村上的河流更加美麗,紫花從娘家的山岕里引來了紫花藤的種籽,散在村莊內的河岸邊。沒幾年,這裡的河岸邊上長滿了紫花藤,春末夏初,紫花藤上掛滿著串串紫花,小船穿過這花香四溢,如詩如畫的河流,如入蓬萊仙境一般。古時這裡竟成了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的遊覽勝地。

為了紀念水順描畫成溪,治理山洪;紫花引種散花,美化環境的功績,不知哪位古代文人把這地方提名為“畫溪”。於是,這裡的河流被稱作“畫溪”。畫溪邊上的村莊也起名為“畫溪村”。

這是一個美麗的傳說,雖然可能是後人杜撰,但這並不緊要。小橋,流水,人家,流溢在水墨江南里,看不明虛實,分不清究竟。也許前世的我就是那個畫溪河流中搖櫓的江南年輕小伙,在串串的紫花藤下吆喝,似蝶輕舞江南水墨中,若隱若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