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市鎮

界市鎮

界市鎮位於四川省內江市隆昌縣縣城正北,距縣城13公里,東與重慶市榮昌縣盤龍鎮相鄰。南與隆昌縣周興稹、普潤鄉相連,西與東興區永東鄉和隆昌縣迎祥鎮接壤,北與東興區順河鎮、平坦鄉、重慶市榮昌縣大建鎮交界。1998年獲“四川省全民健身先進鄉鎮”稱號。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界市鎮屬—鎮連兩省三縣之地,有隆昌“後藏”之稱。一九九二年七月撤區並鄉建鎮,由原來界市區公所、界市鎮、蔡家寺鄉、天華鄉合為現在的界市鎮。幅員面積69.5平方公里,轄3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31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8966人,其中集鎮居住人口5126人,有19個民族,以漢族為最多,回族次之,其它民族較少。耕地總面積26110畝,農業人均耕地0.55畝。有農村、街村、機關黨支部47個,黨員1335名。
隆昌縣北部新城(界市鎮)總體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預期2014年在界市鎮將建成成渝城際鐵路隆昌北站,成渝城際鐵路隆昌北站工程正在建設中。
郵政編碼:642155

環境資源

鎮內物產豐富,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花生,農副業有蠶桑、生豬、魚業、蘿蔔、西瓜、海椒、水果、竹筍等。水利交通十分優越,有中小型水庫三座,容水680萬方,石砌化水渠45公里,排灌站3站,村級公路80公里,鎮內光纖通信設備發達,電信用戶達1500戶。村村通電視光纖。鎮內3個片區旅遊資源豐富,以紅旗水庫遠遠聞名,鎮內有界—、界二、界三天然氣井為主要資源,完善的天然氣設備十分方便。近年來集鎮建設突飛猛進,建成農民街5條,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招商引資4000萬元。

地理文化

界市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從元朝時期的山鄉村落到明末清初的興盛發展,建成“禹王、南化、萬壽、三聖’四個宗教文化場,“萃精”等學堂。民國時建起了“民眾教育館”。新中國成立後,又新建了界市職中、鎮中和完小、村小、、幼稚園總計20多所學皎,歷代學子奮發圖強,先後成為革命前輩、海內外名牌大學學者;廳處級幹部、部隊高級軍官、國防工業建設人才,特別是界市職中在最近十多年曆屆中考中,升學成績位居縣內中學榜首。深受社會各界好評。鎮內有合格的中心衛生院1所,鄉衛生院3所,村醫療點23個,敬老院1個。鎮內文化事業繁榮,年年春節有縣內聞名的女子龍燈隊,迎春歌舞賽,法定假日有文娛演出、有棋牌體育賽事,並在—九九八年獲得“四川省全民健身先進鄉鎮”榮譽稱號。

行政區劃

 界市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43236
22763
20473
家庭戶戶數14069
家庭戶總人口(總)43233
家庭戶男22761
家庭戶女20472
0-14歲(總)9091
0-14歲男4833
0-14歲女4258
15-64歲(總)30406
15-64歲男16174
15-64歲女14232
65歲及以上(總)3739
65歲及以上男1756
65歲及以上女198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2536

經濟社會

2009年全鎮實現GDP27450萬元,比上年(下同)增長20.82%;工農業總產值56074萬元,增長26.21%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2.2萬元,增長49.55 %;農民人均收入4262元,比上年增加364元;計生率85.04%,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在5‰以內,年末總人口46753人。
全鎮糧食產量穩步提高。全年大小春糧食播種面積6.57萬畝,糧食作物產量達22109噸,增長9.7%。
2009年產竹筍6000噸,竹葉400噸,竹材1.2萬噸,竹種130萬株,竹產品產值1200萬元,帶動全鎮農民人均增收260元。繼續引導大戶利用麻竹空間,發展林下養殖,增加麻竹產業的綜合效益。
種養殖業發展態勢良好。繼續發揮蠶桑、蔬菜、檸檬等專業協會的作用,鞏固了檸檬、花椒、優質蘿蔔的種殖面積。新發展核桃種植面積100畝。以段家、潮水、石佛寺等12個村為重點,積極引進並鼓勵業主承包經營,狠抓水禽基地建設和淨水養殖大戶的培育。依法對高致病禽流感、狂犬病等實施強制免疫,有效地防止了重大疫病的發生和蔓延。積極落實養殖業惠農保險政策,兌現生豬理賠26萬元,增強了養殖大戶抗禦風險的能力。全鎮生豬出欄5.07萬頭,小家禽出欄112.55萬隻,水產品1566噸,肉鴨86.8萬隻,蠶繭6.8噸,全鎮新增農業產業化經營大戶69戶。
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夯實。以治水、改土、興林為重點,著重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狠抓新村扶貧工程建設,全面完成了石佛寺、蔡家寺、蔡家灘三個村的建設任務。全年農業固定資產投入3727萬元,新建山平塘38口,整治10口;修建磚砌化田坎18000米,面積628畝;紅層找水1100口,甜泉井502口,解決了農村飲水安全5741人;新建沼氣池352口。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完成了950畝退耕還林的補植補造和 2000畝荒山造林任務;水土流失綜合治理1.1平方公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勞務開發效果明顯。積極開拓省內外勞務市場,加強農民技術培訓1.6萬人次,狠抓勞務輸出工作。全年農村勞動力轉移 2萬人,外派勞務輸出40人,實現勞務輸出收入1.6億元。

基礎設施

在黨的領導下,該鎮政府始終堅持不懈抓“調農業、強工業、突S1進、促三產、興場鎮”的經濟發展思路,成績突出、政翱燃。全鎮財政收入395萬元,國內生產總值1.17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7756萬元,鄉鎮規模企業1個,非規模企業8個,個體工商戶402個,形成了建築、建材、建工機械、加工、運輸,養殖等產業門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較大,退耕還林達到7900畝,溝凼式養魚3500畝,種植麻
竹5700畝,養豬、養鴨等各類養殖大戶逐步興起,農民人均純收入1824元,全鎮社會穩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種榮譽撲面而來,耀眼的光環閃耀著界市人民務實創新,氣吞山河的豪邁氣概,到處充滿了一片生杌勃勃、喜氣洋洋的景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