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我霖

田我霖(1843—1895),開封市人,字雨田,號少坪。同治十年得中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員外郎及山東道、江南道監察御史等職。

田我霖(1843—1895),開封市人,字雨田,號少坪。同治十年得中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員外郎及山東道、江南道監察御史等職。
開封樂觀街47號院,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清代民居,是田家三進士故居的一部分。它是田氏科舉家族的實物見證,更是開封文化的-個載體,故有多篇文章介紹它,使田我霖、田恂和田怡等三位進士成了開封家喻戶曉的人物。為了具體研究這個科舉家族,必須了解其概況,弄清三進士之間的血緣關係,查清他們參加科舉考試前後的情況。這樣,我們才能了解田家舊宅成為“進士第”的原因,客觀認識開封晚清的科舉歷史。
對三進士的產生起到關鍵性作用的田俽
在明朝中葉,田希魁從山西洪洞遷汴。他家曾住西門內,後搬到城東三十五里的巒莊。根據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兩份開封田氏家譜及田家三進士在俽卷中的交代,他家最初的八代,無一人做官。這八代男性所娶之妻,也全是民女。雖然從田我霖的七世祖田祖俽、高祖田宜春,都有“宣德郎”的稱號,這僅是因為子孫當官,而得到的一個六品封號。到田我霖的曾祖父田崟時,才通過捐官的辦法取得了“候選布政司經歷”的官員頭銜,使他家進入官宦人家之列,初步改換了門庭。不過,“布政司經歷”是級別較低的六品小官,何況田俽還不是擔任實職,而只是這種六品小官的候選人員。到田我霖的祖父時,他們這一支有了經濟實力,能供子孫攻讀詩書,走科舉之路,並在此時移居城內老官街。田我霖在兩份朱卷都說“世居城東三十五里巒莊”,“現居城內老官街”。
田家迎娶官家之女,始自田我霖的祖父田毓棟。田毓棟妻陳氏,原籍江蘇徐州,其父陳慈善,是九品小官,她還有任五品同知的叔公和堂伯叔,是個不折不扣的官家之女。在講究門當戶對的晚清時期,並無實際官職的田毓棟能娶到陳氏,證明他非等尋常。他的非等尋常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他像父親那樣繼續捐官,得到了六品候選州同的官員頭銜;二,他善於經營,能棄商務農,得以發家。據《田氏家譜》記載,田毓棟棄商務農,結果獲得很大收益。因他“勞於稼穡”,大約是善於經營農業,結果,“倉箱豐盈”,達到了發家目的。此時,他在城內老官街購置房產,供兒孫讀書,力求進一步改換門庭。田毓棟具有培養兒孫走科舉之路的兩個重要條件:他的經濟實力是必要的物質基礎;陳氏的嫁入,帶來了教子讀書的基本經驗。《田氏家譜》說,陳氏“賦性嚴肅莊重”,“尤能訓子”。她對衣食無憂的兒孫,能嚴加管理,督促和鼓勵他們走科舉之路。儘管如此,田毓棟夫婦的努力,並不能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只能為後代鋪平道路。他倆的七個兒子,雖未能獲得功名,卻使六子田俽成為飽學之士。田俽對三進士的產生,起了關鍵性作用,成了田家從普通人家變為科舉家族的重要的過渡人物。
田俽是一個文化底蘊十分厚重之人。他已經完全不同於從事商賈或農業經營的上代,他是一個治學嚴謹,勤於筆耕,還能努力幫助後代攻讀詩書之人。在國家圖書館的藏書中,有田俽著《田氏家譜》和《歷代儒學存真錄》。《歷代儒學存真錄》共有十卷,是一部有分量的學術著作。此書在鹹豐年間刻板行世,現又被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第五輯)。他還著有《論語札記》、《讀孟隨筆》等。田俽雖無功名和實際官職,但他是田家三進士的啟蒙老師和田我霖的終身導師。當田家三進士踏上仕途的輝煌時刻,他是一塊堅實而默默無聞的鋪路石。
在田俽的呵護與栽培下,田我霖才成為舉人和進士的。田我霖(1843—1895),字雨田,號少坪。他是田俽五兄田仕的獨子。田仕也是自幼讀書之人,他天資聰敏,但浮華而不務實,故多次應試不中。他的妾李氏生田我霖。在田我霖7歲時,父親故去,故由胞叔田俽撫養成人。田我霖對田俽的養育之恩始終銘記在心。同治三年,他考舉人時說:“我霖幼孤,蒙公教養,恩如己出。”過了7年之後,他考進士時,用更加感激的話說:“我霖幼孤,仰蒙教育,恩逾所生。”這表明,田俽對田我霖的關愛和栽培超過了對自己的親生。可以說,沒有田俽就沒有田家的首位進士田我霖。田家的另外兩位進士田怡和田恂,都是田俽三兄田侗的孫子,田俽曾教這兩個侄孫攻讀詩書,對其進行早期智力開發和不斷教育,使他倆能緊隨叔父田我霖,終成進士。在田怡和田恂考進士的卷子中,都特別寫明,自己受業於叔祖田俽。所以,飽學之士田俽對田家三進士的產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開封田氏科舉家族的形成
準確地說,開封田氏科舉家族的形成,是從1864年田我霖考中舉人開始,到1883年田我霖、田怡、田恂等三人都已考中進士為止,前後共19年。於是,田家從一戶普通人家變成了三進士之家。
具體來說,田氏科舉家族的形成大體經過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指田毓棟的孫子田我霖以及重孫田恂和田怡,都考中了舉人。自1864年至1876年的13年間,田家有三人相繼考中了舉人。同治三年(1864),21歲的田我霖參加河南鄉試,以第38名的上等成績考中,成為田家的第一位舉人。當時的兩位主考官給予他的批語是:“清剛雋上,雅健雄深”,“志和音雅,骨秀神清”。一位青年能得到這樣的批語,足見其才華出眾。這是田家邁入科舉家族的第一步。在光緒元年(1875)和光緒二年(1876),他的兩個侄子緊隨其後,也考中了舉人,25歲的田怡和26歲的田恂分別以第65名和第69名的較好成績中舉。至此,開封田氏是一個擁有三舉人的科舉家族。田家已經改換了門庭。
第二個階段,是開封田氏科舉家族的進一步發展,他家的三位舉人更上一層樓,都迅速成了進士。田我霖等三人中舉之後,就有資格參加北京的會試了。在會試時,他們都按考題要求寫了三篇八股文和一首試帖詩,並達到了標準,因此,田我霖成為同治十年(1871)二甲第41名進士,田怡和田恂則分別成為光緒三年(1877)三甲第101名進士和光緒九年(1883)三甲第164名進士。其中,田怡為聯捷進士,即頭一年中舉,第二年又考中進士。當他們三人考中進士的時候,都得到了皇帝的任命,成為擔任實質的官員:田我霖為欽點主事,簽分兵部;田怡為欽點內閣中書;田恂為欽點即用知縣。至此,經過了田毓棟、田俽、田我霖及田恂等四代人的努力拚搏,開封田家終於成了擁有三進士的科舉家族。
田我霖和田恂的試帖詩
據《清秘聞述三種》的記載,田家三進士考進士的時候,都寫了三篇八股文和作一首試帖詩。在《清代朱卷集成》一書中,田怡的朱卷只有履歷部分,而缺少他寫的文章及詩。但是,在我們閱讀田我霖和田恂兩人所寫的試帖詩時,依然可以看到田家進士的文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