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鉗術分類
根據兒頭在盆腔內位置的高低,分為高位、中位及低位產鉗術。高位系指兒頭未銜接時上產鉗,危險性大,已不採用。胎頭銜接後上產鉗,稱中位產鉗術。目前也很少採用。兒頭顱頂骨最低部位(不是先鋒頭的最低部分)降達會陰部時上鉗,稱低位產鉗術。兒頭顯著於陰道口時上產鉗,為出口產鉗術。尤其是出口產鉗術,困難多較小,較安全。
術前準備
同吸引術。均需會陰側切,且切口宜大。手術步驟
產鉗分左右兩葉,操作時左手握左葉,置入產婦盆腔的左側,右葉反之。手術分為產鉗的置入、合攏、牽引與下鉗幾個步驟。術前必須導尿。現以枕前位的產鉗術為例介紹。(一)置入
置入前先檢查器械。先放鉗的左葉,後放右葉,才能扣合。用左手握右葉,塗上潤滑劑,右手作引導,緩緩送入陰道。兒頭位置低者,用食、中二指作引導即可;位置較高者,須將手的大部分伸入陰道作引導。開始置入時,鉗與地面垂直(圖205),鉗的凹面向著會陰部,經陰道後壁輕輕插入,在右手的引起下,順骨盆的彎度慢慢前進,邊進邊移向骨盆左側,放到胎頭的左側面(圖206)。放妥後取出右手,此時葉柄與地面平行,可用左手的無名指及小指托住(圖207)或由助手托住。然後以同樣方法,用右手握產鉗的右葉,在左手的引導下慢慢送入陰道,置於兒頭的右側面(圖208)。
(二)合攏
如兩葉放置適當,即可順利合攏,否則可略向前後上下移動使其合攏,並使兩柄間始終保持約一指尖寬的距離(圖209),不要緊靠,以免過度壓迫胎頭。若合攏不易,表示放置不妥,應取出重放。合攏後注意聽胎心音,倘有突變,說明可能扣合過緊或因夾住臍帶所致,應鬆開詳細檢查。圖205 置入產鉗左葉
圖206置入左葉矢狀剖面示意圖
圖207 托住左葉導入右葉
圖208 置入右葉
圖209 合攏
(三)牽引及下鉗
合攏後如胎心音正常,可開始牽引。牽引應在陣縮時進行,用力應隨宮縮而逐漸加強,再漸漸減弱。陣縮間歇期間應鬆開產鉗,以減少兒頭受壓,並注意聽胎心音,牽引方向隨兒頭的下降而改變。開始鉗柄與地面平行(頭位置較高者,應稍向下牽引),兩手如(圖210)所示方向用力。當枕部出現於恥骨弓下方,會陰部明顯膨隆時,可改用單手緩緩向上提,助兒頭仰伸娩出(圖211)。兒頭“著冠”後,可取下產鉗(圖212)。取鉗順序與置入時相反,先下右葉,再下左葉(圖213),然後用手助兒頭娩出。要注意保護會陰。
適應症
1.因第二產程中宮縮乏力,持續性枕後位或枕橫位而第二產程延長者。2.胎兒宮內窘迫,或產婦有明顯衰竭者。
3.產婦合併有心臟病、高血壓、妊高征、肺部疾患等需縮短第二產程者。
4.吸引器助產失敗,確認為無明顯頭盆不稱或胎頭已入盆甚至已通過坐骨棘平面者。
5.臀位、後出頭須產鉗助產者。
6.有前次剖宮產史而須縮短第二產程者。
注意事項
1.取膀胱截石位,消毒,鋪巾、導尿。2.陰道檢查確定宮口已開全,產道無異常,胎頭已入盆,先露較低,並除外高直後位,額後位或額位。
3.監測胎心。可有異常,但仍存在。
4.會陰側切切口適當加長。
5.如產鉗兩葉放置正確一般易於扣合,若扣合困難或滑脫,應取出檢查有無異常,重新放置產鉗,如再失敗應考慮作剖宮產。
6.要持續而緩緩加力,按槓桿原理沿產道中軸方向牽引,切忌左右搖擺。
7.產後檢查有無產道及胎兒損傷。術後再導尿和肛檢,以觀察有無膀胱、尿道或直腸的損傷,如有損傷應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