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經濟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2月1日)
叢書名: 中國經濟文庫·套用經濟學精品系列
平裝: 22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13602426
條形碼: 9787513602426
尺寸: 23.4 x 16.4 x 1.4 cm
重量: 358 g
作者簡介
李世傑,1978年12月出生,江蘇連雲港人,經濟學碩士,管理學博士、博士後。目前系東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專職教師。
李凱,1957年3月出生。遼寧昌圖人,博士生導師。目前系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院長,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近年來,先後主持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市級科研項目10餘項;獲部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三等獎5項;在國際、國核心心期刊和會議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近百篇,10餘篇被國際三大檢索收錄。
內容簡介
《產業集群發展與老工業區振興(以遼寧為例)》關注了遼寧老工業區的產業集群發展問題,基於對產業集群不同形成機制的思考,重新劃分產業集群的不同類型,將遼寧省普遍存在的、非自發形成的政府主導型產業集群納入研究視野。結合對遼寧產業集群調研,構建產業集群識別和測量模型,分析遼寧產業集群的不同類型、集群的集聚度以及各類型集群的基本特徵,並分析產業集群對遼寧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進而,《產業集群發展與老工業區振興(以遼寧為例)》研究了政府主導型產業集群的基本特徵和形成機制,並深入解析包括裝備製造業集群、鋼鐵產業集群、依託專業市場的小商品集群以及工業園區類型的高科技集群等在內的若干典型產業集群案例。通過研究頗具代表性的老工業基地-遼寧地區的產業集群形成機制、發展動力、存在風險以及升級和促進集群發展對策,試圖以此探索產業集群發展與中國老工業區改造、振興的契合模式。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產業集群日益主導世界經濟格局/001
1.2 產業集群在中國顯現出蓬勃生機/002
1.3 產業集群在遼寧地區遍地開花/003
1.4 研究遼寧老工業區產業集群的意義/005
1.5 本書的內容結構/006
第2章 產業集群的相關研究綜述
2.1 產業集群的相關概念/007
2.1.1 關於產業集群的不同稱謂/007
2.1.2 產業集群與產業集聚的關係/008
2.1.3 對產業集群內涵的不同解釋/009
2.2 產業集群的一般屬性/010
2.2.1 空間屬性/011
2.2.2 產業屬性/011
2.2.3 組織屬性/011
2.2.4 環境屬性/012
2.3 產業集群的經濟特徵/012
2.3.1 地理聚集性/012
2.3.2 充分合作與有效競爭/013
2.3.3 專業化分工與彈性專精/013
2.3.4 技術擴散與本地化學習/013
2.3.5 本地根植性/014
2.4 國內外產業集群的相關研究進展/014
2.4.1 關於產業集群形成機理的相關研究評述/014
2.4.2 關於產業集群競爭優勢的相關研究評述/016
2.4.3 關於產業集群創新優勢的相關研究評述/018
2.4.4 關於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發展作用的研究/020
2.4.5 關於政府行為與產業集群發展的文獻評述/023
2.4.6 關於產業集群衰退風險的相關研究評述/024
2.4.7 關於集群治理問題的相關研究評述/025
2.4.8 圍繞產業集群的案例與實證研究/028
第3章 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狀況與形成機制
3.1 基於形成機制的產業集群分類再探討/031
3.1.1 國內學術界對產業集群的不同分類方式/031
3.1.2 本書對產業集群分類的重新思考/035
3.1.3 不同主導機制的產業集群比較/036
3.2 遼寧產業集群的識別與測量/037
3.2.1 關於產業集群的識別方法/037
3.2.2 遼寧產業集群的識別結果分析/038
3.3 產業集群與遼寧地區經濟成長的內在關係/040
3.3.1 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成長關係模型/040
3.3.2 產業集群與遼寧地區經濟成長的關聯性/041
3.4 遼寧產業集群形成、發展的動力機制/042
3.4.1 政府主導型產業集群形成的市場條件/043
3.4.2 政府主導型產業集群發展的動力機制/045
3.4.3 地方政府在本地產業集群形成、發展中的作用/047
第4章 依託網路創新的瀋陽裝備製造業集群
4.1 瀋陽裝備製造業發展現狀與分布特徵/052
4.1.1 瀋陽裝備製造產業發展現狀/052
4.1.2 瀋陽裝備製造業集群的基本特徵/052
4.2 瀋陽裝備製造業集群的集聚度/056
4.2.1 產業集群集中度的主要測定方法/056
4.2.2 瀋陽市裝備製造業集群集中度測量/059
4.3 瀋陽裝備製造業集群網路結構/061
4.3.1 裝備製造業集群要素界定/061
4.3.2 瀋陽市裝備製造業集群網路結構框架/062
4.3.3 瀋陽市裝備製造業集群網路結構解析/062
4.3.4 瀋陽市裝備製造業集群要素結網狀況/065
4.4 瀋陽裝備製造業集群的網路連結模式/066
4.4.1 裝備製造業集群產業網路層要素連結模式/066
4.4.2 社會網路層要素連結模式/072
4.5 瀋陽裝備製造業集群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73
4.5.1 瀋陽裝備製造業集群的網路效應與存在的問題/073
4.5.2 瀋陽市裝備製造業集群的發展思路/075
4.5.3 瀋陽市裝備製造業的集群化發展戰略/077
4.5.4 促進瀋陽裝備製造業集群創新的若干建議/080
第5章 遼寧鋼鐵產業的集群化競爭優勢
5.1 遼寧鋼鐵產業發展概況/082
5.1.1 遼寧鋼鐵產業歷程/082
5.1.2 遼寧鋼鐵產業發展基本狀況/083
5.2 遼寧鋼鐵產業集聚狀況/084
5.2.1 遼寧鋼鐵產業的集群化分布狀況./084
5.2.2 遼寧省內鋼鐵企業的地區分布/085
5.2.3 遼寧鋼鐵產業集群的基本特徵/088
5.2.4 遼寧鋼鐵產業集聚度分析/091
5.2.5 遼寧鋼鐵產業集群分布特點/093
5.3 遼寧鋼鐵產業集群競爭力分析/094
5.3.1 遼寧鋼鐵產業集群的創新能力/094
5.3.2 遼寧鋼鐵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097
5.3.3 遼寧鋼鐵產業集群的資源優勢/100
5.3.4 遼寧鋼鐵產業集群的成本優勢/102
5.4 遼寧鋼鐵產業集群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104
5.5 遼寧鋼鐵產業集群競爭力提升途徑及政策建議/107
5.5.1 逐步提高遼寧鋼鐵產業集中度/108
5.5.2 增強核心企業對鋼鐵產業鏈的主導帶動能力/110
5.5.3 發揮地方政府在鋼鐵產業集群競爭力中的引導作用/112
5.5.4 增強遼寧鋼鐵產業集群內部主體的自主創新能力/114
第6章 依託專業市場的海域集群經濟
6.1 海城地區產業集群發展概況/116
6.1.1 海城地區概況與經濟發展歷程/116
6.1.2 海城地區經濟發展現狀/118
6.2 海城地區產業集聚度測量/120
6.2.1 海城地區產業集聚度/120
6.2.2 海城地區產業集聚度計量結果分析/121
6.2.3 海城地區產業集群的發展特徵/122
6.3 基於專業市場的海城產業集群發展/123
6.3.1 專業市場的形成/123
6.3.2 專業市場與產業集群的互動關係/124
6.3.3 海城地區的四大專業市場/126
6.3.4 海城地區產業集群與專業市場互動/128
6.3.5 海城地區產業集群與專業化市場的發展態勢/133
6.4 海城地區產業集群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135
6.4.1 海城地區產業集群發展中存在的問題/135
6.4.2 海城集群經濟發展對策/138
第7章 工業園區型的渾南IT產業集群
7.1 渾南新區發展概況/144
7.1.1 自然情況/144
7.1.2 經濟概況/144
7.1.3 發展歷程/146
7.1.4 主導產業/147
7.2 渾南新區的產業集聚現狀/148
7.2.1 主要產業集聚度測算與分析/148
7.2.2 渾南新區產業集群內部成員關係/150
7.3 渾南新區園區化、集群化發展道路/154
7.3.1 工業園區與產業集群互動發展機理/154
7.3.2 國內外IT產業集群發展的基本特徵/156
7.3.3 塑造本地化產業集群是工業園區的發展路徑選擇/157
7.3.4 南新區發展產業集群的基礎條件/158
7.3.5 渾南新區發展產業集群的現實掣肘/160
7.4 渾南新區IT產業集群發展對策/161
7.4.1 發揮地方政府在產業集群發展中的引導作用/161
7.4.2 推動渾南新區IT產業集群的持續創新/163
7.4.3 渾南新區實施產業集群戰略的注意問題/167
第8章 遼寧產業集群存在的風險與治理機制
8.1 政府主導型產業集群治理的目標及主體/169
8.2 遼寧產業集群的成長機制與內生性風險/171
8.2.1 規制風險/171
8.2.2 集聚風險/173
8.2.3 區域風險/175
8.3 遼寧產業集群的治理結構與治理機制/177
8.3.1 遼寧政府主導型集群的治理框架/177
8.3.2 政府規制風險的治理機制/177
8.3.3 集聚風險的契約治理機制/180
8.3.4 區域風險的治理機制/183
8.4 加快遼寧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選擇與政府行為路徑/189
8.4.1 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制定原則/189
8.4.2 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策略選擇/191
8.4.3 遼寧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若干建議/193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瀋陽市裝備製造業企業調查問卷/208
附錄2-1 遼寧省鋼鐵工業企業不同類型分布情況/213
附錄2-2 遼寧省主要生產型鋼鐵企業名錄/213
附錄3 渾南新區企業情況調查問卷/216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