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該劇是天津電視台於90年代拍攝的,其人物原型為張士柏,他是一位高位截癱、靠自強奮鬥而聞名遐邇的美籍華人青年。
1973年,張士柏出生在美國加州斯坦福醫院附近的一個富有的華僑家庭。他祖籍浙江省寧波市北侖亞浦。
學生時代的張士柏能操一口流利的英語,學業優秀,課餘酷愛打網球、跳水,還參加了加州少年游泳俱樂部的訓練,是同學們眼裡“文武雙全”的佼佼者。
1987年3月12日下午,那個春雨霏霏、春寒料峭的日子,張士柏放了學背著沉重的書包趕到游泳俱樂部,和往常一樣矯健地走上自己的賽位,同隊友們一起做賽前最後一次練習。但,他起跳時用力過猛,頭部觸及池底,眼前一黑,瞬間失去知覺……生龍活虎的游泳健兒一下成了終身與輪椅為伴的殘疾人,這位前途似錦的花季少年瞬間跌進了人生低谷!
當時,看到病床上的張士柏流淚,眼裡閃著淚光的父親讓他哭出聲來,然後對他說:“小柏,你今後不能自己走路了,這是事實。事情既然已經發生,我們就要正視它!”可是現實太殘酷:因失去胸肌、腹肌的力量,他的肺活量不到常人的70%,說話吃力,心臟力量減弱;他的雙手不能上舉,穿衣服、吃飯也得請人幫助;手指無力握捏任何輕微的東西,就連刷牙、寫字也得套上輔助器,依靠上臂的牽動才能吃力地進行,有時候,費九牛二虎之力寫出來的字,他自己都辨認不清……才13歲的孩子,怎么承受得了?!張士柏腦子裡只轟鳴著:癱瘓了,我完了!
知子莫若父,張士柏的父親就坐在他身邊,給他講從小就愛聽的中國故事。講孫臏、司馬遷,父親以富有哲理的中國歷史故事幫助士柏恢覆信心。他母親放下了畫筆,為他東奔西走尋醫問藥。父母不僅照顧他的生活,更為使他走向新的生活道路費盡心血。張士柏手術後一個星期,父親就請老師在病床邊為他上課;3個月出院後,父親用繩子將他捆住,帶他去上電腦課。這樣,頭戴“鋼盔”、全身被固定在病床上的張士柏學完了初三年級課程。3個月後,他順利地通過了甘迺迪中學國中畢業考試。
劇情詳情
在家庭、學校密切配合下,這位全校唯一的高位截癱學生經過奮鬥拼搏,1990年竟以全校最優異的成績提前一年高中畢業,得到了布希總統親筆簽署的“學業成就獎”。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史丹福大學等4所世界著名的大學向他發來了邀請信,並都表示願意為他的入校特意改善校園一些相關設施。最後,他進了史丹福大學。
張士柏不負父母和學校所望,又一次創造了奇蹟:2年半讀完了4年的大學課程,並以特別的成績越過碩士直接升入史丹福大學經濟研究所的博士班,同時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獎。這是1993年,他剛剛19歲。
奮力走出人生低谷,張士柏開始實施他的夢想,他用他那萎縮的雙手將一張面額20萬美元的支票交給寧波北侖區區長,在家鄉北侖區成立張士伯獎學金基金會。
1993年,他用課餘當助教積攢的10萬元人民幣設立了“張士柏殘疾人基金會”。1995年,他自費在天津廣播電台教育台開辦“張士柏時間”,同青年朋友們談心。1996年初,他同姐姐張士梅創辦了寓教於樂的“張士柏英語網”(PEN),將自己遭遇過不幸走出人生低谷的經歷作為教材,實施愉快教學,雙語教學,配合電視劇教學,向海內外同胞介紹美國的文化教育等。
張士柏為祖國捐資助教的精神感動了許多海內外同胞,一些失去生活信心的青年受他的精神影響而轉變了生活態度。
1997年初,由世界日報舉辦並由資深新聞界人士投票選舉,張士柏同建築大師林同炎等一起被選為“1996年跨區十大華裔風雲人物”之一。台灣電視台也派人去美國攝製關於張士柏的專題報導,並作為台灣中、國小的教材。美國各地電視台將在今年9月放映以張士柏的經歷拍成的電視劇《生命交響曲》。據不完全統計,世界各地已有30多家報紙、雜誌刊登了張士柏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