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泉鄉地理位置
雙泉鄉位於隴西縣西北部,渭河上游北岸,東接柯寨、德興兩鄉,南與首陽鎮隔河相望,西與渭源縣路園鎮接壤,北與北寨鎮毗鄰。全鄉最高海拔2330米,最低海拔1902米。鄉界域南北長11公里,東西寬7公里,總面積約75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54個社,有農業人口2879戶12896人,耕地總面積32315畝,人均耕地面積2.5畝,其中梯田27334畝。鄉人民政府駐胡家門村下西坪,有縣鄉公路貫通,距縣城27公里。自然條件
雙泉鄉地處西北黃土高原邊緣與秦嶺支脈丘陵地帶之間,為典型的黃土梁峁與河谷地形,山大溝深,谷壑眾多,植被稀少,條件惡劣。地形西高東低,基本由西部山區和東部川區(秦祁河谷地)兩塊條件明顯差異的區域構成。地表水系主要是秦祁河和西岔口河,屬渭河支流,均為季節性河,夏秋多暴洪,易成災,河水苦鹹,不宜灌溉。雙泉鄉氣候條件
雙泉鄉地處中緯內陸,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年平均降水量400㎜,蒸發量1400㎜,雨季多集中在6—9月份,量少而分布不均。年平均日照2290小時,年平均氣溫8℃,無霜期130天左右。冬春兩季,時有旱情和沙塵暴災害發生,給全鄉農業生產帶來了嚴重影響。
農業產業
雙泉鄉是一個純農業鄉,主要有洋芋、中藥材、草畜三大支柱產業,傳統糧食種植作物有小麥、玉米、豌豆、高梁、洋芋等,經濟作物有黨參、紅芪、黃芪、板蘭根、防風、生地、黃芩、乾草、獨活、柴胡等中藥材和胡麻、甜菜。2006年全鄉農業生產總植1423萬元,糧食總產405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423元。基礎設施
1990年以來,全鄉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50萬元。年均增長10%,全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明顯加大。1、農業方面。累計新修梯田6765萬畝,崖里村實現了梯田化,2003年全鄉實現梯田化;建成防雹炮點1處,全鄉農業生產得到了有效保障。建成集雨節灌窖4152眼,戶均1.44眼,農村人畜飲水問題得到了很大緩解;建成何家溝人畜飲水工程1處,修復了雙泉二級提灌,600畝耕地灌溉問題得到了根本解決,建成宋家峴提灌1處。2005年,在沿川部分村社實現了安全飲水工程,揭開了人飲工程的新局面,使人飲工程邁開了一大步。
2、交通運輸方面。新修鄉村道路19條49公里,改造鄉村道路21條116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社社跑三輪。全長220.04米,總投資244.1萬元,首雙公路渭河大橋2003年11月建成正式通 車,徹底解決了雙泉及周邊地區民眾趟水過渭河的歷史。完成了首雙公路的四級達標建設,建成關門河灣、王家岔過水路面兩處,首陽――雙泉――何家溝班車的開通,極大便利了民眾的出行。
3、電力通訊方面。積極實施農村電網建設改造工程,新建農電線路5公里,五個村改造農電線路115公里,實現了村村通電,戶通電率100%。加強通訊基礎設施建設,架通了到鄉政府的通訊光纜,2007年在鄉政府、學區、衛生院接通了寬頻,初步實現了網路化。全鄉共有1300戶農戶安裝了電話,所有的村社都通了電話。建成雙泉廣播電視播轉站一處,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100%。
雙泉鄉4、教育衛生方面。全鄉大力實施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加大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改建新建了癿羊口、胡家門、牛家門、何家溝、麥積、西岔灣、林家屲和中心國小9所國小和國中的校舍,2006年完成了王家岔國小的整體搬遷。改建面積156㎡新建校舍面積3496.4㎡,硬化操場1240㎡。建成國中教學樓、中心國小教學樓和學區辦公樓、國中臨街鋪面,標準化和“六配套”學校分別達到4所和6所。完成了鄉衛生院的排危改造,購置新增了大型醫療設備5套,農民民眾就醫條件大為改善。
5、基層政權建設方面。投資35萬元,建成了鄉政府的北辦公樓和南面平房,維修了北樓和西樓的防水。分年度實施,完成了8個村的村址建設,鄉村辦公條件進一步提高。
特色產業
雙泉鄉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大路村種植的大棚蔬菜已經成為當地民眾脫貧致富的優勢產業。鎮上依託交通便利和水資源豐富等優勢,巧念“蔬菜經”,把種植大棚蔬菜作為大路村的主導產業來抓,依託蔬菜協會在大棚修建、技術推廣、新品種試驗上進行示範引導。同時,協調縣農業局、能源辦等單位,及時為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和沼氣配套項目,逐漸擴大蔬菜種植規模,形成了“大路千畝蔬菜示範基地”,該村有冬暖棚11座,蔬菜示範大棚76座38畝,露地種植辣椒250畝,地膜辣椒套洋蔥1100畝。2008年計畫新建蔬菜小拱棚200座100畝,地膜早熟洋芋500畝示範基地。為增強基地蔬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雙泉鄉組織人員深入隴西、臨洮等地考察取經,積極挖掘南方菜和北方菜大量上市的兩個空檔,形成價格較高的市場空間,進行投資建設,現已形成春提早和秋延後兩種反季節菜系,年銷售達1000噸左右,戶均純收入2200元,畝均純收入2100元左右。
隨著蔬菜產業不斷升級,該鎮通過“雙培雙帶”工程、“一幫三”結對幫扶等措施,擴大蔬菜基地的示範帶動輻射功能。已有5名貧困黨員、11戶貧困戶依靠蔬菜產業脫貧致富,帶動全村300多農戶主動發展蔬菜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