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氏黃顙魚仔魚流水水泥池暫養技術

剛孵化出膜的瓦氏黃顙魚仔魚,卵黃囊較大,不能自由遊動而且喜歡集群在水體的底部,需要在無泥漿、無污染沉澱物的條件下進行暫養,待魚苗發育和不斷吸收卵黃囊後開始自由遊動,體長1.5~2.0厘米後才能放入魚苗池中培育。一般在微流水水泥池中進行暫養。

1、培育方法

(1)將暫養設施清理乾淨經消毒處理好後,水泥池注水深在0.6~0.8米之間,將剛孵化出膜帶卵黃囊的仔魚放入水泥池中,放養密度為1~1.5萬尾/平方米,水溫控制在25℃左右。開始2~3天只注意不斷流水保持暫養池中充足的溶氧。
(2)將流水水泥池清理乾淨經消毒處理後,注水深在0.6~0.8米,將瓦氏黃顙魚產卵後的受精卵連粘聯物體懸在水泥池孵化,待魚苗出膜完後,將魚巢(棕片、網片等)取出孵化池,將原孵化池水體排出,剩下的水體不影響孵化出膜的仔魚為宜,把流水池中雜物慢慢清理乾淨後,溫差不超2℃,再將池水注至原水位即可。

3、餌料投餵

剛出膜的黃顙魚仔魚主要依靠自身卵黃提供營養,隨著卵黃囊的吸收,出膜後2~3天開始平游攝食,待魚苗開始集群遊動的第二天開始以蛋黃與浮遊動物相結合的投餵浮遊動物,如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必須投餵活的浮遊動物。由於此時魚苗口徑小,活餌需用60目的網布過濾,再用0.3%鹽水消毒後投餵。投餵方法為少量多次,投餵時間以每天傍晚為主,以適應仔魚白天集群於池底、夜晚分散全池覓食的規律。待魚苗全部攝食外界營養時(天然和人工培育的浮遊動物),每2天要消除暫養池中的雜物及糞便乾淨一次。

4、水質管理

培育期間一定要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一般除微流水外還需要採用充氣增氧的方式增加池中氧氣,要做到三個“保持”,即保持大流量,小流速的暫養池水體交換狀況;保持水質清新無污染物,水溫穩定狀況;保持仔魚不堆積缺氧而死亡。因為該階段魚苗體質較弱,所以不宜經常清除水泥池底部的雜物及排泄物,而應在水體中投放光合細菌,及時分解污物,定時測定水中的氨氮及溶氧。

5、日常管理

注意觀察魚苗活動狀況,在幼苗未開食之前,通常幼苗在池底四周活動,只要幼苗開始向上活動時,就必須要投餵活體生物餌料。待幼苗生長到1.2~1.5厘米時,要定期進行預防魚病發生,一般採用殺蟲和殺菌藥物交叉預防。

(本文已被瀏覽 2009 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