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埠[安徽壽縣瓦埠湖東岸的小鎮——瓦埠鎮]

瓦埠[安徽壽縣瓦埠湖東岸的小鎮——瓦埠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瓦埠,今屬安徽壽縣。歷史悠久,最初是淮河南岸支流東淝河沿岸一商貿河埠。春秋末,孔子弟子宓(fu)子賤由魯使吳徑此,病卒葬於此,留有宓子墓,後人建宓子祠,稱為君子鎮。漢代曾為成德縣治,晉廢,元朝稱站,明清時稱街。現老街保存較好,古街、古巷、古建築尚成規模,石板路、木格門……古韻悠久。

瓦埠

除了瓦埠街,瓦埠還用於瓦埠鎮、瓦埠湖、瓦埠河、瓦埠區等地理名稱中。

瓦埠起義

起義時間

1931年3月30日,中共皖北中心縣委在壽縣瓦埠發動了農民起義。

起義準備

1931年3月27日,中共巡視員高中林(原名方運熾,一名方英)到壽縣,在瓦埠上奠寺召集壽(縣)、鳳(台)、阜(陽)三縣聯席會議,宣布成立皖北中心縣委,並以壽縣正陽關為皖北中心縣委根據地,管理壽縣、鳳台、阜陽、潁上、太和、沈丘、固始、新蔡、息縣9個縣的工作。會議將要結束時,瓦埠黨支部書記王漢平報告壽縣縣長帶七八十軍警到了瓦埠。會議認為,這是奪取敵人武器,發動游擊戰爭的機會,決定繳縣政府的槍。成立了行動委員會,書記曹鼎,委員楊盟山、魏化祥,薛騫負責軍事指揮。計畫先捉雙廟區區長路奎漢,繳保衛團和地主豪紳的槍枝。3月29日夜,起義隊伍在瓦埠泰山廟集中。由於負責軍事指揮的薛騫貪生怕死,遲遲不敢行動,又因叛徒泄密,雙廟區區長路奎漢逃往壽縣縣城,保衛團分散潛逃。游擊隊追擊時僅繳槍兩支。經會議研究,決定繼續起義,同時撤銷薛騫的指揮職務,成立皖北紅軍游擊大隊,方和平任大隊長,宋天覺任副大隊長,曹鼎任政治委員,魏化祥任參謀長。下設三個中隊,戚連雨、楊守先、孟憲欽等任中隊幹部。

起義過程

3月30日,3400多名起義隊員湧向瓦埠街,在望春園館店門口豎起了鐮刀斧頭大旗,逮捕了10多名地主豪紳,一些未被捉住的地主豪紳則紛紛前來繳械。與此同時,中心縣委還發動民眾收地主家糧食。這次起義共繳獲長短槍130餘支,收糧200餘石。起義震驚了附近的地主武裝聯莊會,他們紛紛聯合起來,向皖北紅軍游擊大隊發起進攻。游擊大隊在劣勢的情況下,為緩和矛盾,把逮捕起來的地主豪紳全部釋放。敵人見狀,氣焰更加囂張。壽縣縣長張相昆和縣自衛大隊袁少義帶著縣大隊直奔瓦埠鎮壓。游擊大隊晝夜堅守三面靠水的張嘴子,英勇奮戰,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但因敵眾我寡,無法突圍。此時,高中林因事又到蘇區去了。瓦埠支部便在魯城召開緊急會議,決定以私人關係向一些開明的地主士紳借槍枝子彈,以“小甸集聯莊會”的旗號,從圩子的東邊“襲擊”,掩護游擊隊夜間突圍。突圍出來的游擊隊化整為零,各回原地。並派宋德淵送信通知游擊隊負責人,不料宋在送信途中被敵捉住,宋堅貞不屈,敵人查不出證據,便放他回魯城。接著瓦埠支部又派曹雲峙化裝成貨郎擔,把信送到。傍晚時分,游擊大隊見圩子東邊出現“小甸集聯莊會”的旗幟信號後,順利突出重圍。游擊大隊突圍後,敵人惱羞成怒,放火燒毀了張家嘴一帶幾個村莊的數百間民房。在這次起義中,第二中隊隊長戚連雨及17名戰士英勇犧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