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琢[漢語詞語]

雕琢[漢語詞語]
雕琢[漢語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雕琢,指過分地修飾(文字、語言);對某事物修改使其更為完善。語出《荀子·王制》:“論百工,審時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備用,使雕琢文采不敢專造於家,工師之事也。”

詞語讀音

拼音:diāo zhuó

注音:ㄉㄧㄠ ㄓㄨㄛˊ

近義詞:琢磨、雕刻、雕飾。

反義詞:樸實。

基本解釋

[carve cut and polish a jade]∶雕刻,使之成器。

[write in an ornate style]∶過分修飾,裝扮。

1.

[carve cut and polish a jade]∶雕刻,使之成器。

2.

[write in an ornate style]∶過分修飾,裝扮。

引證詳解

1.雕刻金、玉、木等器物。
唐羅隱《投所思》詩:“雕琢只應勞 郢 匠,膏肓終恐誤 秦 醫。”
清 唐甄 《潛書·法王》:“如以石為玉,雕琢之工,雖巧雖勤,終為惡器。”

2. 雕琢而成之物。
《荀子·王制》:“論百工,審時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備用,使雕琢文采不敢專造於家,工師之事也。”
李二和《誰是舟船的發明者》:“新石器時代出現了磨製石器,即先將石塊打製成一毛坯,然後再用另一尖石雕琢直至磨光,石頭便成了石器。新石器的出現,使製造工具和多種器物有了可能。”

3. 修飾而刻求華麗。
唐崔塗《過長江賈島主簿舊廳》詩:“雕琢文章字字精,我經此處倍傷情。”
宋歐陽修《六一詩話》:“如周朴者 ,構思尤艱,每有所得,必極其雕琢。”
清袁賦誠《睢陽尚書袁氏家譜》:“九世樞(袁可立子),所與游皆名士,往往賦唅,滋筆立就筆,不務雕琢而渾厚俊偉,直逼少陵。”
清曾國藩《書<歸震川文集>後》:“假 齊 梁 之雕琢,號為力追 周 秦 者,往往而有。”
秦牧《藝海拾貝·核心》:“而那些辭采華麗,‘駢四驪六’,洋洋灑灑,極盡雕琢之能事。”

4. 矯飾,做作。
《韓非子·主道》:“君見其所欲,臣自將雕琢。”《淮南子·精神訓》:“衰世湊學,不知原心反本,直雕琢其性,矯拂其情,以與世交。”
宋 曾鞏 《尚書都官員外郎陳君墓志銘》:“為吏去觚角,絀雕琢,以平易敦樸為務。”
陳獨秀《文學革命論》:“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

5. 猶砥礪。
晉葛洪《抱朴子·崇教》:“先哲居高而不敢忘危,愛子欲教之義方,雕琢切磋,弗納於邪偽。”
南朝 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雕琢情性,組織辭令。”
宋蘇舜欽《應制科上省使葉道卿書》:“以故士皆雕琢節行,緣以文彩,藹藹而進,至使敵國異方,聞風畏之。”

6. 喻羅織罪名。
《後漢書·蔡邕傳》:“夫宰相大臣,君之四體,委任責成,優劣已分,不宜聽納小吏,雕琢大臣也。”李賢註:“雕琢,猶鐫削以成其罪也。”

7. 雕刻琢磨。
《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
宋曾鞏《簡翁都官》詩:“自有文章真杞梓,不須雕琢是璠璵。”

8. 引申指刻意修飾文辭。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於俗不信,適足取辱耳。”琢,一本作“ 瑑 ”。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八篇:“其詞隨語成韻,隨韻成趣,不假雕琢,而意志自深,風神或近 楚 《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