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叢書名: 社會學人類學譯叢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32 ISBN: 7806682031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現代社會中的科層制》內容簡介:社會科學家對科層制結構和動態研究的濃厚興趣有許多來源。最顯著的來源,是現代社會中大規模正式組織的空前發展。在那些組織中,如果要達到組織目標就要發展等級制度,並用它來管理社會機器。當然,決定這樣的組織發展步伐的還是大公司和大工業、大政府、大規模武裝組織,還有近些年發展的大勞工組織。
編輯推薦
《現代社會中的科層制》是由學林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彼得·布勞(Peter M.Blau) (美國)馬歇爾·梅耶(Marshall W.Meyer) 譯者:馬戎 時憲明 邱澤奇
彼得·布勞(Peter Blau,1918-),生於奧地利,在20世紀40年代移居美國。他於1952年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並在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學校執教。至今已發表一百多篇論文、十多本著作,其中有《科層的動力》(1955)、《社會生活中的交換和權力》(1964)、《美國職業結構》(1967,與O·D·I)uncan合著)、《不平等性與異質性》(1977)和《機會結構》(1994)。
布勞的學術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並且超出了社會學的範疇。他對正式組織的研究有開拓性的影響;他對階層的研究給該領域帶來了一個新的方向;他對交換理論的研究至今仍是學者們研究微觀與巨觀社會結構二者聯繫的一個關注點;而他晚年致力於發展的則是一整套關於社會結構的正式理論。
至今為止,布勞已獲得多項榮譽。他是美國文理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哲學學會成員,曾擔任美國社會學學會1973一1974年的主席。美國社會學學會已授予他索羅金獎(1968)、傑出學術獎(1980)、社會學界傑出服務獎(1981)和傑出學術事業成就獎(1996)。
目錄
第一版序言(1956年)
第二版序言(1971年)
第三版序言(1987年)
譯者序言
第一章 為什麼要研究科層制
現代生活的理性化
研究科層制的價值
在當今社會
在民主社會
對社會學家而言
第二章 科層制的理論和發展
科層制的概念
理想類型構造的含意
科層化興起的條件
歷史條件
結構條件
發源時間
特例
第三章 科層制運作
科層制的另一副面孔
在海軍
在工廠
在政府機構
在警察局
工作群體中的非正式組織
組織中的非理性因素
美化的神話
理性決策的限度
第四章 科層制權威
權威的類型
法理型權威
傳統型權威
魅力型權威
專業型權威和科層制權威
是什麼使權威持續?
誰獲得權威?
第五章 組織結構
組織特徵縱覽
組織結構要素之間的關係
規模與結構
管理部門
分散化
特殊的不對稱性
技術與組織結構
第六章 環境中的組織
對環境的理解
環境對組織的影響
適應模型
選擇模型
制度模型
一個沒有回答的問題:社會環境的影響
環境決定論與組織決定論
第七章 科層制的反功能
科層制組織的低效率剛性
科層制特性
科層制反功能的怪圈
另一個怪圈
保守主義和對革新的抵制
社會階級差別的長期性
第八章 科層制的變遷
商業式管理的科層制
新組織原則
新組織形式
多部門模型
多部門模型的局限
從命令型權威到非人格控制
第九章 科層制與民主制
科層制難題
寡頭及其替代
反科層組織實驗
組織民主實驗
我們能倒轉歷史嗎?
進一步閱讀材料
序言
社會科學家對科層制結構和動態研究的濃厚興趣有許多來源。最顯著的來源,是現代社會中大規模正式組織的空前發展。在那些組織中,如果要達到組織目標就要發展等級制度,並用它來管理社會機器。當然,決定這樣的組織發展步伐的還是大公司和大工業、大政府、大規模武裝組織,還有近些年發展的大勞工組織。不過,科層制的特徵在現代生活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體現,譬如許多專注於教育、科研、宗教、社會福利和業餘生活的協會組織。社會生活中的這些變化,不可避免地呈現在社會科學家和普通人的面前。
第二個來源是這些事實所隱含的道德和政治含義。與哲學家、藝術家和許多科層制的“受害者”一樣,社會科學家常常特別關註標準化和常規化、非人格化和可互換性,以及其自身的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