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全株或根、葉。
性味
味辛、甘,性溫。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祛風濕,活血止痛,殺蟲。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偏頭痛,頑癬。
相關配伍
1、治風濕疼痛,跌打損傷,癲癇:(珠蘭)全株30-60g,水煎或泡酒服。(《雲南中草藥》)
2、治皮炎頑癬:用(株蘭)鮮葉揉爛,外敷患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使用注意
孕婦忌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夏季採集,洗淨,切片,曬乾。
二、炮製方法
揀除雜質,整理潔淨,切段。
貯藏
捆壓成件,外加蒲蓆封固,存放於乾燥處。
形態特徵
半灌木,直立或稍平臥,高30-60厘米;莖圓柱形,無毛。葉對生,厚紙質,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5-11厘米,寬2.5-5.5厘米,頂端急尖或鈍,基部楔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齒端有一腺體,腹面深綠色,光亮,背面淡黃綠色,側脈6-8對,兩面稍凸起;葉柄長8-18毫米,基部多少合生;托葉微小。穗狀花序排列成圓錐花序狀,通常頂生,少有腋生;苞片三角形;花小,黃綠色,極芳香;雄蕊3枚,藥隔合生成一卵狀體,上部不整齊3裂,中央裂片較大,有時末端又淺3裂,有1個2室的花葯,兩側裂片較小,各有1個1室的花葯;子房倒卵形。花期4-7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山區叢林中,現各地多栽培。分布於福建、廣東、四川、貴州、雲南。
藥材性狀
全株長30-60cm。莖圓柱形,表面棕褐色;質脆,易折斷,斷面淡棕色,纖維性。葉棕黃色,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4-10cm,寬2-5cm;先端稍鈍,邊緣具圓鋸齒,齒端有一腺體;葉柄長約1cm。花穗芳香。氣微,味微苦澀。
相關論述
《廣西本草選編》:“活血散瘀,殺蟲止癢。主治風濕性關節炎,偏頭痛,勞傷咳嗽,跌打骨折,外傷出血,頑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