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珍珠泉為金代《名泉碑》、名晏璧《七十二泉詩》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所著錄的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居"珍珠泉泉群"之首。以泉水自池底沙際湧出,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如珠如璣,錯落有致,故名"珍珠泉"。又因舊城城南,黑虎泉之西、護城河上有屬"黑虎泉泉群"的南珍珠泉,因而亦稱其為"北珍珠泉"。
詳細介紹
泉水溢水標高26..28米。池中矗立"珍珠泉"石碑,系由原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高啟雲題寫。池北岸立清乾隆帝御碑,碑上鐫刻著愛新覺羅弘曆題詠珍珠泉詩:"濟南多名泉,岳陰水所瀦。其中孰巨擘?趵突與珍珠。趵突固已佳,稍藉人功夫。珍珠擅天然,創見訝仙區。卓冠七十二,分匯大明湖。幾曲繞瓊房,一弘映綺疏。可以滌心志,可以鑒眉須。園流有靈孕,顆顆旋相於。乍如歷海嶠,鮫人捧出餘。又如對溟渤,三五呈方諸。作霖仰堯題,澤物留神謨。我來值暮春,農夫正新畲。看彼芃芃者,欣此涓涓如。安得符聖言,遠近均沾濡。"池南岸建有水榭,上懸匾額"浮璣"為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予昂於1983年題書。池岸白楊挺拔,垂柳依依。池水由玉帶河流入濯纓湖,經院外曲水亭景區溪水流進百花洲,後再匯入大明湖,形成"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獨特的湖泉景觀。
在濟南諸泉中,珍珠泉名氣甚大,與趵突泉不相上下。乾隆皇帝甚至認為珍珠泉要優於趵突泉,他在詩中寫道;"濟南多名泉,岳陰水所瀦。其中誰巨擘?趵突與珍珠。趵突固已佳,稍籍人工夫。珍珠擅天然,創見訝仙區。卓冠七十二,分匯大明湖。"珍珠泉泉池呈長方形,面積達1240平方米,四周設有漢白玉雕刻石欄。池中泉眼甚多,串串銀色水泡自水底翻湧而上,日光相映,如瀉萬斛珠璣。清人王昶在《游珍珠泉記》 中描繪道:"泉從沙際出,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日映之,大者為珠,小者為璣,皆自底以達於面,瑟瑟然,累累然。"明代濟南詩人邊貢曾以"百尺珠簾水面鋪"的詩句讚美珍珠泉,這一比喻十分傳神。明代成化二年(1466),德王朱見潾建德王府,將珍珠泉圈入王府中。清代康熙年間又改成巡府署院。現為山東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地。珍珠泉周圍廣植花木,並建有亭台水榭,假山石橋,景色十分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