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貴州省平壩縣珍珠泉]

珍珠泉[貴州省平壩縣珍珠泉]

平壩縣珍珠泉又名喜客泉、噴珠泉,位於貴州省百泉之縣平壩縣城南5公裡頭鋪村。始建於明代,此泉為一下降泉,泉水從白雲岩斷裂中流出,水質清澈透明,又因流經碳酸鹽岩裂隙,故而多氣泡,靜時氣泡偶或一二串,若人至井旁或言談笑語,或拍手或跺腳,池子四方都會有成群成串的珍珠應聲而出,一串串氣泡自井底冒起,似迎客之到來,滿池粼粼,故名喜客泉。

簡介及人文歷史

平壩縣文物保護單位--喜客泉 平壩縣文物保護單位--喜客泉

珍珠泉屬於喀斯特地貌之岩溶奇觀,井呈半圓狀,,上為泉眼3.4米見方,下依次為洗菜池、洗衣池,均為3米見方,井前現存宣統元年“功德碑”1通。明代地理學家、旅遊家徐霞客曾到此遊覽,稱此井“ 串串寶珠鏈,天下第一泉”並有記述。據記載,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焦希程撰 喜客泉碑記》立於路旁,謂其井“客至語笑,明珠翠玉,壘壘而沸,風恬月霽,晶瑩射目”,“客語在左左應,在右右應。”井旁建泉亭,修祠宇,後毀於戰亂。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雲貴總督甘文琨著《噴珠泉記》嘆“此涌珠璣也,竟同棄於榛莽”,據考證,自明萬曆年間至民國時期,就有《貴州通志》等18種志書對此泉作過記載 。

故事

平壩縣城西南約三公里處,有一個屯堡村寨叫下頭鋪,二百多戶人家,依山而居,山青水秀,壩子平坦,民風古樸。下斗鋪村前有一口神奇的水井,過去稱珍珠泉,現稱喜客泉。這口水井春夏秋冬四季從不乾涸,水清如鏡。下頭鋪人常年飲用井中之水,女子唇紅齡白,面若桃花,身材窈窕;男子則身輕體健,結實硬朗,瀟灑脫俗。取喜客泉水泡茶,清香四溢,滋肺養顏,益壽延年,下頭鋪人大都疾病較少,年壽頗高 。

更為奇異的是:人在井邊笑語擊掌,井裡會噴湧出一串串珍珠般的水泡,連續不斷地擊掌,水珠就連續不斷地噴涌。因此,此井遠近聞名,是平壩古八景之一,占平壩百井之首。清代地理學家、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到過下頭鋪考察珍珠泉,在他的 《徐霞客遊記》里作了記錄,讚賞有加。

貴州省平壩縣珍珠泉 貴州省平壩縣珍珠泉

下頭鋪明清時代稱沙作鋪,下頭鋪原是滇黔古道上的驛站,一條黔中通往雲南的古驛道,出平壩縣城經下頭鋪,向西南方向的安順城蜿蜒而去。歷史上多少達官貴胄、富商大賈、文人墨客曾從古驛道上走過,曾喝過喜客泉水,在民間留下許多美妙動人的故事。

清康熙年間,一京城官員受命到雲南任道台。道台帶著家小及隨從二十餘人從京城出發,一路翻山越嶺風塵僕僕趕往雲南。經黔中古驛道至下頭鋪村,道台的獨生女突呼肚痛,難以忍受,落轎歇息,隨行醫官診斷為寒氣病。此女尚幼,身體嬌弱,又因常年身處深閨缺少鍛鍊,從小落下個寒氣病,此次隨父赴滇一路上風吹日曬,加上山路崎嶇顛簸,不意舊病復發。

下頭鋪清時甚是荒僻,雖醫官診視出病情,卻無處購藥,道台視此女為掌上明珠,一時著急得不得了。身處僻野,前路漫漫,道台無計可施,只得病急亂投醫,差醫官到下頭鋪村里向老百姓打聽是否有治寒氣病的良藥。醫官看到一老農擔著兩隻木桶到村前的一口古井裡挑水,遂走過去打聽,老農笑笑,指著古井裡的水說:“此井名珍珠泉,治病甚有奇效,不妨讓病人喝一些水試試。”

醫官用老農的水瓢盛了古井裡的半瓢清水,讓道台小女飲下。不到半個時辰,寒氣病全消,再無半點疼痛。道台看著清澈如鏡的古井,連說了幾個奇字,謝過老農,上轎西去。

此事過了三個月,忽然有一天,來了十八個軍漢,帶著十八頭騾子,運來一塊大石碑。軍漢出錢讓下頭鋪的人,將石碑立在珍珠泉邊。石碑前圍了很多人,寨里的秀才念那石碑上的銘文,人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來道台到了雲南後,萬事順利,深得民心,很是歡喜。不覺三月有餘,小女的寒氣病又犯了,找遍雲南城裡的醫師,均醫治不好。道台想起他在去雲南的途中,小女犯病,是飲了平壩城邊一口古井裡的水治好的,那口井真是太神奇了!道台讓人製作了一塊石碑,記錄了這件事,差十八名軍漢將石碑運到下頭鋪,立於珍珠泉邊,保護此井不許人損毀。道台讓軍漢隨同帶上十八頭騾子,運十八馱珍珠泉水回雲南治小女的病。

軍漢立完石碑,用騾子運了十八馱珍珠泉水回雲南去了。此後一直未見再來運水,想是道台小女的寒氣病已是徹底治癒了。那塊石碑常年立於珍珠泉邊,一天天,一年年過去,歷經五、六百年風雨矗立不倒,直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鬧“文化大革命”運動,破“四舊”、立“四新”,被“紅衛兵”砸壞了。

自清朝年間立了這塊石碑後,珍珠泉的名氣一天比一天大,遠遠近近的人們都知道平壩有一口水井。南來北往的人從古驛道上走過,都慕名前來觀賞珍珠泉,拍上幾掌,笑上幾聲,讓古井噴涌串串珍珠般的水泡,看一回奇景,然後飲一口井水,帶著一份好心情上路。

幾年後,奇怪的事接二連三地發生:一天,下頭鋪一個婦女清早起來到古井去挑珍珠泉水,木桶取水時打上來一條半尺長的紅鯉魚。寨里的人都來看,那魚的鬍鬚上掛著一隻金耳環,金耳環上寫著“雲南大理”幾個字。有人分析說:這魚或許是過路人從雲南大理帶來放生的。又有人推斷:這珍珠泉古井深不見底,枯水季節不見乾,旺水季節不見漲,一年四季清清澈澈,水源之深之遠可想而知,說不定有一條地下水道直通到雲南大理也說不清呢。眾說紛紜,卻解不開這個謎。

不久後又發生了一件更奇怪的事:珍珠泉古井一下子幹了!井裡再也不冒清水,卻不知從哪裡鑽出來成百上千條水蛇和青蛙,在石井裡亂竄亂跳,讓人看了膽戰心驚。

人們一時惶恐莫名,這珍珠泉古井千百年來可是從來沒有斷過流的啊!怎么一夜之間就莫名其妙地幹了?幹了不說還出現了這么多水蛇青蛙!這是一個什麼徵兆呢?寨老讓寨里人家每戶出一些錢,從平壩城裡請來一個很出名的陰陽先生,請他破解這個謎團,驅除井裡的水蛇青蛙,讓石井恢復清流不斷,明澈透亮的原來模樣。

陰陽先生帶著兩個年青的徒弟來到下頭鋪,兩個徒弟輪換著扛來一個斗大的羅盤。陰陽先生在井邊看看,又到寨里轉轉,對著山地的脈絡爬上下頭鋪寨後的大山,在一堵下頭鋪人稱“人人岩”的人形大岩石前停了下來。他讓兩個徒弟在人形岩石下向著古井的一方擺下羅盤,東按按,西轉轉,陰沉著臉折騰了半天。忽然臉上露出笑容,不停地點著頭說:“是這樣了!是這樣了!”叫徒弟收拾羅盤下山。

陰陽先生對寨老說:“凡通靈石井,必連著龍脈旺地。這正如人的血脈,從心房流出,通過血管達五臟六腑、四肢七竅,如果某一個地方血管被堵,則血脈不通,久而久之,器官枯萎,不復生相。這井顯然是在某個地方被人做了手腳,葬下了家人屍骨,壞了地脈風水。要想解得這珍珠古井的危厄,就要組織寨里人上後龍山,在人人岩一帶尋找有人葬下屍骨的地點。人們從日出找到日落,幾乎將人人岩一帶樹林草叢翻了個遍,就是找不出葬有屍骨的地點。人們都累了,聚集在人人岩邊,唉聲嘆氣,怨天怨地。眼看天快黑了,寨老叫大家回家休息,第二天再接著找。這時,一個睡在草地上歇息的中年漢子突然大聲叫喚起來:

“大家快來看看,這裡有酒香!”原來這人嗜酒,而且酒量很大,二、三斤酒下肚輕易不醉,今天為了找出那葬屍骨的地方,把酒戒了,清清醒醒上山。找了一天累壞了,心想躺在地上睡一會再下山回家,忽然聞到順風飄來一股酒氣。荒山野地哪來的酒呢?莫不是這地下有怪?於是就大聲叫喚。

大家尋著酒氣,找到一叢野草前,有人揭起那叢野草,露出一個裝屍骨的紅衣包。衣包旁邊有一個裝米的小土罐和一個裝酒的小土罐,酒氣就是從這裡飄出去的。原來這一帶有一個習俗:人死後要用裝米罐和裝酒罐陪葬,意即那人到了陰間後有飯吃有酒喝。

寨老讓人們將挖出來的裝有屍骨的布包掛在大廟前的桂花樹上,三天過去沒有人前來認領,寨老只好請來道士做了一場隆重的法事,超度亡靈,另擇地勢葬了屍骨。

珍珠泉古井裡的水蛇和青蛙一夜之間都不見了蹤影,可是,井裡還是一顆水都沒有!人們不知是怎么回事,又把平壩城裡的陰陽先生請來。陰陽先生順著一條有水漬的地溝向東找去,找到三、四里外的謝華寨,看到了一口人稱“珍珠井”的水井。陰陽先生用手捧了那井裡的一點水喝,點點頭說:“是了,是了!”

陰陽先生讓下頭鋪的人用一隻土茶罐裝了珍珠井的一罐水,倒進珍珠泉古井裡。立時,聽到一陣“咕嚕”、“咕嚕”的清水流動的聲音,不一會,清水溢滿了珍珠泉古井,恢復了往日模樣。

陰陽先生說:“這口井與謝華寨的那口井是一對姊妹井,水脈相通,靈氣相連。往後兩個寨子的人要和睦親善、情同手足,並善待大千世界的草木牲靈,多行善修德,天道酬良,此井永不復幹了!”

人們無限歡喜,放爆竹、跳花燈,熱鬧了三天三夜,以示慶祝。寨里人聽了陰陽先生的話,為人不兇惡,鄰里不吵鬧,有理讓三分,和和睦睦,平平安安,還定出了鄉規民約,保護珍珠泉古井,傳為佳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