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裕民[國民黨抗日將領]

王裕民曾用名王國相,山西省朔州市郭家堡村人,國民黨愛國抗日將領。

王裕民(1895—1947),曾用名王國相,山西省朔州市郭家堡村人。7歲時,在家由父執教讀書。後入本村私塾,17歲考入右玉縣高級國小。1916年(民國五年)春,赴大同入省立第三中學,入學半年,因學費不濟輟學。1919年省立第七中學在右玉縣城成立時,再次考入七中讀書。1923年夏,在諸兄的資助下,考入山西大學。在校期間,接受了孫中山先生的三民義思想,擔任了國民黨人苗培成主國的《曉報》校對員,開始了社會活動。

1924年夏,在大革命的影響下,王投筆從戎,同徐向前等人赴上海考入黃埔軍校,為我省首其入學的學員之一。半年結業後,留黃埔軍校學兵連任見習,旋任第三期入伍生第四連排長。1925年春,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第六混成旅軍官教導營任軍事教官。後歷任營副、團副、團長等職。在國民革命軍服役中,他為人正直,不見利忘義,不貪人之功,不委己之過,以嚴治軍,並能與部下同甘共苦,為部下所擁護。北伐戰爭中,他在程潛、林伯渠的直接指揮下,率部參加過德州、定州等著名戰役。戰鬥中,他身先士卒,作戰勇敢,屢建戰功,曾受到通令嘉獎。

1927年夏,應諸同學之邀,赴太原參加了晉軍,任軍事政治速成特務隊隊副,負責晉軍基層幹部的訓練,後任第二軍司令部參謀。1928年,任晉軍軍事整編會整訓處科長。1929年夏,任第一兵監部參謀長。1930年春,馮閻聯合反蔣,王不願參加反蔣戰爭,與同學多人,離並抵南京,入南京陸軍大學高級班深造。數月後調任新兵訓練處第二大隊隊長,負責訓練新兵。新兵歸隊後,他調任南京陸軍大學軍官補習班第二隊隊長。1931年夏,王裕民奉命北上,前征綏西收編雜牌軍隊。所謀未遂,頗覺灰心,只好在晉軍34軍中尋覓一參謀職務。後又任國民黨山西幹事兼太原特區書記。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王裕民曾和徐向前進行過多次交談,他堅決擁護國共兩黨精誠團結,共赴國難,抗擊日本侵略的主張。隨即,出任陸軍第十四團團長,率兵出征,與日軍作戰。次年晉升為陸軍167師501旅旅長,他率部在江西九江與日軍作戰幾晝夜,軍隊雖傷亡重大,但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戰績。戰鬥後,晉升為165師副師長,少將軍銜。1940年春,調任為陝西河防游擊縱隊司令,曾指揮部隊參加了著名的中條山戰役,與日本侵略軍作戰數月,挫敗了日軍妄圖占領中條山,進而控制隴海路的計畫,為確保西北大本營的安全做出了貢獻。1942年王裕民調任第八戰區第一獨立挺進隊司令,中將軍銜。在艱苦抗戰的八年中,王裕民始終站在抗擊日本侵略軍的第一線,他親自組織和參加過忻口、九江、香山、河防、汾南、中條山等60餘次戰役和戰鬥,立下了戰功,成為一名深受人民愛戴和尊敬的抗日將領。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他遵照總部的命令率部收復了夏縣、運城等地,並於1945年11月出任國民黨第一戰區晉南軍事專員。他衷心擁護國共兩黨的《會談紀要》(“雙十協定”),並付諸實施。1946年夏,因積勞成疾,回西安治病。1947年2月,在西安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