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韞

王維韞

王維韞,福州市鼓樓區後縣村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代表作品有:《李鐵拐》、《竹節瓶》、《東方巨龍瓶》、《天女散花》、《大對獅》、《九獅爐鼎》、《荷葉瓶》等。王維韞家庭貧苦,小時唯讀三年私塾。1933年到沈正鎬漆器店當藝徒,學習沈氏漆藝的精華。沈正稿逝世後,其子沈德銘繼承父業,掌管漆器店。此店歷史較久,始創者是福州名漆工沈紹安。傳到第五代沈正鎬時,該店的脫胎漆器已聞名國內外。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王維韞 王維韞

王維韞在店裡,認真跟沈德銘學藝。他吃苦耐勞,心靈手巧,不論掃手、磨漆板、整理蔭房和其他雜事等都做得乾淨利落,頗得工場裡技藝高超的漆工李芝卿、王幼芝、嚴品官、嚴依振、塑工林二司、畫工柯道禧等人的表揚,其師兄肖東旺也很佩服他身勤手巧、做事認真的精神。

學藝之初王維韞,對泥塑很感興趣,經常跟隨林二司學捶泥巴塑佛像,經過三年余時間,不僅會塑造各種人物佛像,同時學會搓貼漆線技術。沈德銘對王維韞很厚愛,為了培養他,親自傳授他泥金銀入漆薄料上色的特技。並常同兒子沈元在夜間教導王維韞學習英語和古文,以提高王維韞的文化水平。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福州漆器產品出口日益低落,沈德銘全家搬到倉前山躲避日機轟炸,將開設的“沈紹安乾記漆器房”交給王維韞和漆工嚴依振看守。這時店裡的技工也紛紛離去,另找出路。到1939年春,乾記漆器店關門停業。這時,王維韞學藝期限已滿,在沈德銘的介紹下,夥同曾依唐等6位老漆工到江西泰和縣“江西手工業實驗所”當漆器技師。該所是愛國華僑黃乃裳之子黃育西創辦的,他對王維韞等人來所很是歡迎。王維韞在所里發揮自己的技術特長,教學生創作大型古銅色浮雕“世界偉人像”、“烽火中苦難的中國”等漆畫,作品完工後運往英國舊金山、芝加哥等地展出,激勵在美華人愛國熱情,促使他們捐款支援祖國的抗日戰爭。

1945年9月抗戰勝利。次年8月,王維韞回到福州。他見到曾二度淪入日寇鐵蹄蹂躪的福州,滿目瘡痍,民不聊生,漆器業奄奄一息,很是痛心。為了復興福州的漆器業,他日夜辛勤地為沈紹安蘭記漆器店、國光漆器店製造產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重視工藝美術這一寶貴民族文化遺產,按照“保護、發展、提高”的方針,進行了一系列挖掘、恢復和發展工作。1951年,中央文化部派美術家陳煙橋、金逢孫前來我省文化局。省文化局藝術處的吳瑞忠、曾際時陪同他們前往沈紹安故局專訪後裔沈忠英和沈玲瑜,參觀了沈正鎬遺留下的許多造型古樸大方、精工細作的漆器作品,這些漆器經過多年的塵封埃積,有的已殘缺支離,當時請沈忠英等整修,以便送京參加《全國民間美術展覽會》展出。因人手單薄,遂邀請王維韞前來先將“李鐵拐”、“麻姑”、“普陀觀音”以及“竹節瓶”脫胎漆器全面髹飾,頓顯絢麗華燦,精美奪目。1953年這些作品選送《全國民間美術展覽會》展出,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參觀了展覽會,對展覽會作品給予很高評價。1954年,又將展覽會作品運往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等國家的首都展出,受到各國人士的好評。

當時,福建省博物館要收藏沈正鎬的漆器遺作,其後裔沈忠英也樂意貢獻。有一件造型優美的大型脫胎漆器“荷葉瓶”瓶底缺座,王維韞精心雕塑蓮花底座,使作品整體顯得高雅協調。1954年,這件作品與“提簟仙子”、“竹根瓶”等送進了省博物館,作為近代福州脫胎漆器“三寶”之一珍藏。

1956年,王維韞與嚴品官等19人組織西郊脫胎漆器工場,製造各種瓶、盤、盒、茶、酒具漆器產品,還創作“毛主席胸像”、“高級“殊地描金彩畫六角瓶”、“古銅色描金山水海棠瓶”等脫胎漆器,受到北京工藝美術服務部訂貨。有的被選到印尼、印度、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等國家的首都展出。

同年,全國各地手工業合作社逐漸轉為地方國營工廠或公私合營工廠。這時,王維韞進入福州脫胎漆器第一合作社,被評為脫胎漆器藝人。1957年,福州第一脫胎漆器廠成立,王維韞轉入該廠設計室任主任,負責創新設計。他在繼承沈紹安髹漆傳統技藝的基礎上,採取各家之長,汲取古今髹漆營養,融於自己創作之中。入廠不久,便創作2.8米高脫胎漆器金浮雕大型“東方巨龍瓶”、“和平頌大瓶”,這是脫胎漆器史上空前規模的產品。此外,他為福建省中醫學院塑造古銅色脫胎漆器“張仲景、華陀、李時珍、皇甫益”4位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胸像。1958年,王維韞套用“陰脫法”創出一模多制的門路,增加漆器花色品種,提高漆器產品質量。1961年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創作“松鶴延年”大屏風,深受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國貴賓的讚賞。

60年代,王維韞為國內外市場創作有各種造型美觀、工藝細緻、富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大鶴瓶”、“大桃盤”、“菊花盒、“異彩餐具”等實用藝術品。高級藝術品的代表作有“九獅薰香爐”、“門蹲獅”以及形神俱備的“李時珍和李果珍幼年時代”、古代科學家“張衡”等作品。70年代,王維韞曾兩次赴湖南長沙複製馬王堆出土漆器,同時大膽套用赤寶砂髹飾技法製成大板塊,裝飾於廣州白雲賓館,為現代建築增添光彩。

80年代開始,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大好新局面下,王維韞解放思想,轉換腦筋,讓自己的創作活動為企業增效益,為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服務。1980年,他創作“濃紅閃光金蒂脫胎瓜盒”獲國家銀懷獎。1981年創作“紅透明金山水之罐”、“菊花晶圓罐”、“刷絲變望圓罐”榮獲國家銀杯獎。1983年,王維韞赴成都參加彭山江口狀元墓出土文物的複製工作,為保護古代文物,重現古代漆器珍品風采作出貢獻。同年,由於工作成績顯著,被評為福州市勞動模範。1984年,他為福州西湖賓館和海南賓館精心創作高達2.25米的脫胎漆器“天女散花立像”,讓國內外賓客得到藝術享受。1986年,他創作的“白菜瓶”、“三桃合”、“刷絲長頸花瓶”獲國(下轉第38頁)(上接第31頁)家金杯獎。1987年,被評為福州市工藝美術特級名藝人、省漆器大師。1988年,在全國工藝美術藝人、專業技術人員代表大會上,被輕工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1989年,他選送“荷葉瓶”、“菊花盒”、牡丹瓶”3件精製的脫胎漆器作品,獻給北京“中國工藝美術珍品館”長期收藏。1990年,他為武夷山市朱熹紀念館塑造1尊高2.8米脫胎漆器古銅色“朱熹坐像”供各方遊客瞻仰。1991年,他創作的“菊花脫胎盒”得福州市如意獎特等獎。他還多次參加和負責北京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室內設計裝飾,大型屏風“松青鶴白東方紅”、“松鶴遐齡”等作品被人民大會堂收藏。

妙技三絕

王維韞的高超髹飾技藝,突出表現在泥塑脫胎、薄料上彩和漆線搓絲上,行家稱之“妙技三絕”。長期以來,他毫不保留地把這些技藝傳給學徒和子女,培養很多製造脫胎漆器的能手和骨幹。由於成績顯著,政府給予享受特殊貢獻津貼,他曾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中央電視台、新華社、福建電視台等媒體都曾作過專題報導和採訪。

履歷及事跡

王維韞曾為全國第六、第七屆人大代表、福州市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福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福建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閩江學院工藝美術系客座教授、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全集現代漆器卷》編委、第一、第二屆福建民間藝術家評審委員會委員、福建民間藝術家聯誼會顧問等。在退休後,經常提起脫胎漆器的創新問題並繼續從事漆器製作。他的事跡被收入《福建工藝美術》、《中國現代工藝美術全集》、《中國工藝美術館館藏珍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福州百科全書》等書籍和報刊上。2005年7月26日逝世,享年84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