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唐代名臣]

王紹[唐代名臣]

王紹(743-814年),本名王純,字德素,河東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唐代大臣。 年輕時,很受名臣顏真卿器重,推薦為武康縣尉。後來常州刺史蕭復闢為從事。包佶任諸道鹽鐵輕貨錢物使時,以為判官。 元和六年(811),征拜兵部尚書,兼判戶部事。 元和九年(814年)去世,年七十二,褒贈尚書左僕射,諡號為敬。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王紹是京兆萬年人,祖籍太原,原名王純,永貞年間為避憲宗皇帝諱而改名,年輕時很受名臣顏真卿器重,依著他的舊名字,給他起字德素,並保奏他任武康尉。後來常州刺史蕭復辟舉他為從事,包佶任諸道鹽鐵輕貨錢物使時,也任命王紹做判官。

當時李希烈仗恃軍隊胡作非為,江淮地方向中央輸送租賦受到阻礙,於是將運路改變為自潁水入汴水。王紹帶著包佶的表章朝見天子,正趕上京師動盪(涇原兵變),德宗避難奉天(陝西漢中),王紹於是督率沿路輸送
的輕貨(絹綾金珠等寶貨)走金州(陝西安康)、商州(陝西商洛)一線,快步經過洋州(陝西西鄉)抵達奉天,德宗親自接見慰勞,對王紹說“禁軍到現在還沒有換上春服,就連朕都還在穿皮裘”王紹俯伏流涕,回答說:“包佶已令臣從小路進奉輕貨約五十萬件。”德宗難以置信:“路途遙遠,經費吃緊,卿所說的進奉,真能指望得上嗎?”五天后王紹所督運的財貨相繼到達,為德宗解了燃眉之急。
貞元年間,任倉部員外郎,時值天災兵禍之後,朝廷下令戶部削減官員俸祿,兼收茶稅等各種雜稅以防備水旱天災,王紹自從進入倉部任職,便獲詔準負責這項工作,後來調任戶部、兵部郎中,也都是主管此事,後提升為戶部侍郎,不久又監管度支。又過了兩年,升任戶部尚書。唐德宗親自料理政事日久,機要大事不由台司做主,自從竇參、陸贄去世後,宰輔之職只是備位充數而已。唐德宗以認為王紹為人謹密,對他非常信任和優遇,王紹主持機務八年,大小政事,德宗多聽取他的意見做決定,王紹未曾泄漏過內容,也不自誇炫耀。

唐順宗即位後,王叔文開始奪去他的權力,拜為兵部尚書,尋除檢校吏部尚書、東都留守。元和初年,遷檢校尚書右僕射、徐州刺史、武寧軍節度使,又以濠、泗二州隸屬他管轄。當時王紹繼任張愔,兵驕難治,王紹整頓軍政,大家都很服從。
元和六年(811),征拜兵部尚書,兼判戶部事。元和九年(814),王紹去世,年七十二,贈左僕射,謚曰敬。

史書記載

《舊唐書·王紹傳》

本家於太原,今為京兆萬年人。舊名與憲宗同,永貞年改焉。少時,顏真卿器重之,因紹舊名,字之曰德素,奏授武康尉。蕭復為常州刺史,闢為從事;包佶領租庸鹽鐵,亦以紹為判官。時李希烈阻兵,江淮租輸,所在艱阻,特移運路自潁入汴。紹奉佶表詣闕,屬德宗西幸,紹乃督緣路輕貨,趣金、商路,倍程出洋州以赴行在。德宗親勞之,謂紹曰:“六軍未有春服,我猶衣裘。”紹俯伏流涕,奏曰:“包佶令臣間道進奉數約五十萬。”上曰:道路回遠,經費懸急,卿之所奏,豈可望耶?”後五日而所督繼至,上深賴焉。

貞元中,為倉部員外郎。時屬兵革旱蝗之後,令戶部收闕官俸,兼稅茶及諸色無名之錢,以為水旱之備。紹自拜倉部,便準詔主判,及遷戶部、兵部郎中,皆獨司其務。擢拜戶部侍郎,尋判度支。後二年,遷戶部尚書。德宗臨馭歲久,機務不由台司,自竇參、陸贄已後,宰臣備位而已。德宗以紹謹密,恩遇特異,凡主重務八年,政之大小,多所訪決。紹未賞泄漏,亦不矜炫。順宗即位,王叔文始奪其權,拜兵部尚書,尋除檢校吏部尚書、東都留守。元和初,遷檢校尚書右僕射、徐州刺史、武寧軍節度,復以濠、泗二州隸焉。時承張愔之後,兵驕難治,紹修輯軍政,人甚安之。六年,征拜兵部尚書,兼判戶部事。九年卒,年七十二,贈左僕射,謚曰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