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力

2013年11月22日,王科力發布了他最後的三條微博。 家人走後,王科力要去病房的洗手間,“我攙扶著他,能感受到他的雙腿幾乎使不上力。 ”回到病床上,王科力側臥著擦乾眼淚,對尚婧說,“我心裡平安喜樂,我要睡了”。

人物生平

1982年9月24日,王科力出生在河南商丘市民權縣郝莊村一個貧困家庭,子女中,只有王科力和弟弟王清政得到讀書的機會。
2000年,王科力考上了合肥工業大學,但因家境拮据,讀完大一便被迫退學。不甘心,復讀一年後,申請到助學貸款,2002年9月,他坐在了中國政法大學的教室里。
2013年4月,這個剛過30歲的小伙子被確診為肝癌晚期,此時距他加入網站的主創團隊剛四年。

主要成就

王科力一共發了5024條微博。
一位讀過他大部分微博的網友評價:5024條中,前5021條是留給這社會和時代的;最後3條留給了他自己和所有知道他名字的人。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這是指導我對人世百態看法的一個金原則,人生苦短,這是我恣意人生的一個最重要理由。”——《病中碎語》
他微博關注的內容涉及時事、法治、歷史、經濟……他將很多行業知名學者的言論記錄下來。
作為共識網的內容總監,王科力負責稿件的審核與上網,多年關注時事政治、社會熱點事件。在同事眼中,他並非中庸之人,“在微博里,他關注民生、針砭時弊,發出一個‘草根’的聲音,他是個戰士。”一位同事說。
王科力喜歡與一些時評人、作家討論當下社會問題,歷史學者雷頤與他結識,是在趕赴一個專題訪談欄目的路上。“堵車了,我們在同一輛車裡交流,小伙子很有觀點。”雷頤說,作為“草根”,他是位有鑑別力的思想者。
5024條微博中,有一個明顯的分界線:2013年5月6日起,他在微博里消失了半年多。而此前的3年,他平均每天就會發一條。
那半年多里,沒在微博、微信、校內等各種社交平台寫過一個字,他患了被稱為“癌中之王”的肝癌。
2013年11月22日,王科力發布了他最後的三條微博。
他被一句話深深觸動:這個世界上唯一值得探討的問題,其實是苦難的問題。
在這三條微博里,他提到了“感謝、愛、恐懼、權勢”的字樣。很多網友讀後,感覺一個人生命末期的這些文字“平靜,有重量。”
“生命神奇,不要悲傷。”是他留給這世界最後的聲音。

個人生活

不要對離別太過悲傷,不要對生命太多沮喪,因為我們對生命一無所知;更不要對上帝太早失望,因為我們對上帝的旨意還知之太少。——《病中碎語》
同學嘲笑、無奈輟學和就業歧視,王科力面對著成長時期經受的挫折。
生活中,他不敢獨自面對黑暗。
“小時候的經歷,讓他在內心深處恐懼被遺棄和被孤立,這種恐懼表現在怕黑。”妻子尚婧說,2009年以前,為了省房租,他獨自居住在昌平區北七家的一座平房裡,每晚都會開著燈睡覺。
2011年,王科力與相戀9年的尚婧結婚,婚後,兩人省吃儉用,醞釀著買一間屬於自己的小房子,再要個寶寶。尚婧也盤算著,她會治好丈夫怕黑開燈睡覺的“病”。
尚婧說,相識的2888天裡,即便日子清貧、居所簡陋,即便生活里沒有玫瑰,但她仍然滿足、快樂。
去世前一周,王科力把家人從醫院全部“趕”回家,只留尚婧陪床。家人走後,王科力要去病房的洗手間,“我攙扶著他,能感受到他的雙腿幾乎使不上力。”
在空間狹小的洗手間裡,王科力坐在馬桶上,兩人四目相對。
“我就想在一個只有你和我的空間裡,跟你告一個別。”王科力說著,伸出手抱著尚婧。
尚婧還記得丈夫的雙臂划過自己後背時的感覺。“他很虛弱,但努力地抱著,兩人哭了很久。”
回到病床上,王科力側臥著擦乾眼淚,對尚婧說,“我心裡平安喜樂,我要睡了”。

人物評價

很多同事回憶起還在辦公室里的王科力。
樂觀、體貼、貧嘴、謙遜,可以因為一條稿子跟同事反覆爭執,可以在寒風乍起的清晨跑很遠的路幫同事買早餐。
“他辛苦,他自得其樂,他說自己就是吊絲,他用自嘲的方式來確認自己的存在。”同事李木子說,在年輕人居多的網站,這個內容總監是“最不像領導的領導”。
工作之餘,王科力喜歡組織同事們聚會,在自己租的房子、單位附近的小飯館,大家把酒言歡、玩殺人遊戲。
“永遠總想著別人,又很怕麻煩別人。”袁訓會評價這位校友兼同事,“病重那段時間,我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一天晚上,他突然給我發了一條微信,是關於頸椎保健方法的,他知道我頸椎不好,自己病重還惦記著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