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芝[第八師一四八團特色養殖示範基地主任]

王秀芝[第八師一四八團特色養殖示範基地主任]

王秀芝,漢族,1960年出生,1976年,她國中畢業後在棉紡廠當了一名工人,1983年11月,她不幸被脫絨機軋斷了右小臂,從此成為只有一隻手的殘疾人。30年來,她克服困難,自主創業,勤勞致富,幫扶他人,用拼搏譜寫出一支自強不息的讚歌。

個人簡介

王秀芝今年54歲。1976年,她國中畢業後在棉紡廠當了一名工人,1983年11月,她不幸被脫絨機軋斷了右小臂,從此成為只有一隻手的殘疾人。1995年,一直靠工廠照顧和救濟的王秀芝,做出了大膽的決定,那就是不靠救濟,自己創業,讓父母、兒女過上好日子。2014年4月榮獲全國自強模範。

創業之路

王秀芝今年54歲。1976年,她國中畢業後在棉紡廠當了一名工人。

1983年11月,她不幸被脫絨機軋斷了右小臂,從此成為只有一隻手的殘疾人。

1995年,一直靠工廠照顧和救濟的王秀芝,做出了大膽的決定,那就是不靠救濟,自己創業,讓父母、兒女過上好日子。一次,丈夫出差到東北,打聽到養殖馬鹿是一個掙錢的好路子,回來後,把東北人養殖馬鹿的詳細情況告訴了她,她動了心。回家動員父親把家裡的幾十隻羊賣了,帶著這些錢去南疆買回了三頭鹿。試養一年後,效益很好。嘗到甜頭的王秀芝產生了擴大養殖規模的念頭。她和丈夫借遍了親戚朋友家,押盡了家當貸款,終於籌集到15萬元資金。有了錢,王秀芝就打報告,申請在九連戈壁荒灘上劃地建鹿場。王秀芝按照和丈夫一起設計的圖紙開始建圈舍。為了節省開支,她只僱傭了兩個師傅,自己靠一隻手當起了小工。
7月的高溫天氣,烈日酷暑,乾一天活的她,渾身疼痛難忍。一天又一天,她拖著殘疾的身體,咬緊牙關堅持著。10天下來,她累得瘦了6公斤。手上打滿了血泡,大臂脫了幾層皮。丈夫心疼,要她不要再親自幹了,可她說:“為了我們家能過上好日子,也為了不讓人把我當成廢人,再苦再累我也要堅持”!就這樣,她硬是苦幹五十多天,帶人蓋起了2棟磚混結構600平米的鹿圈。隨後,她跟著丈夫從南疆又買回12頭馬鹿。鹿進圈了,她興奮地說:“我終於有了自己的養鹿場了”。鹿以吃草為主。王秀芝想,要想把鹿養好,還要減少成本,必須有草料地。團場把養殖場旁的40畝黑鹼灘劃給她作為牧草地。經過兩年半時間的土地治理,到2004年,40畝鹼灘終於變成了綠油油的苜蓿地。也就在這一年,王秀芝養鹿場圈舍面積達1000平方米,年存欄馬鹿、梅花鹿40多頭,她的創業夢想開始實現了。鹿買到了,鹿圈建好了,草料地也有了,剛喘口氣的王秀芝又遇到了難題。一天,王秀芝發現一頭公鹿拉肚子。由於對馬鹿的習性不了解,缺乏經驗,團場獸醫治了兩天也未見效。情急之下,她只好從南疆請人來給鹿治病,不但報銷來回機票,還支付了高昂的治療費,但最終因治療不及時,馬鹿死亡了。這一事件不僅造成經濟損失1萬多元,對王秀芝也是一次重重的打擊。父親的埋怨,母親的擔憂,周圍人看笑話。面對壓力,王秀芝沒有產生動搖。在總結教訓的同時,王秀芝明白了:創業光有熱情和幹勁不行,還必須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術。她暗下決心,今後要自己學會給鹿治病,儘快提高管理鹿場的能力和水平。

2003年,王秀芝到石河子廣播電視大學報名,自費參加了“畜牧獸醫管理”函授大專班學習。除了在學校的學習,在家的時候,她常常拿著書對著馬鹿一站幾個小時,觀察、記憶,把書本知識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功夫不負有心人,王秀芝終於順利地取得了畢業證書。在幾年的培訓和實踐中,她逐漸掌握了一套養殖知識和技能,鹿的一些常見病都能夠很快地診斷,打針、輸液也都自己乾。。為了把養鹿事業做得更好,王秀芝大膽地在改良品種上下功夫。她從東北引進優良種鹿進行雜交。經過6年的摸索,終於繁育出個頭大、耐粗食、抗病能力強、產茸量多的優良鹿種。

2004年,王秀芝和丈夫專門參加了在庫爾勒市舉辦的特產養殖交易會。他們提供的產品一上展台,就吸引了很多客商的眼球。產品銷售到韓國和國內的大連、廣州、青島等十幾個城市。

2010年,王秀芝又向師殘聯申請貸款100萬元,將養殖場面積擴大到2000平米,年存欄馬鹿240頭。她還以提供種鹿入股方式,在八師152團和六師新湖農場與人合作辦起了養殖分場。還在石河子將軍山下開辦了特色養殖觀光和鹿產品餐飲農家樂。養殖規模的擴大和經營品種的不斷增加,使鹿場的經濟效益越來越好,年利潤達到120萬元。

2013年,丈夫退休後,王秀芝又說服他投資購買了加工設備,加工出鹿茸片、鹿茸粉、鹿血酒、鹿腎酒、鹿鞭等十幾種鹿產品,全部通過質監部門認證,產品的附加值一下提高了近3倍。2013年春,王秀芝果斷地在石河子市開設了專賣店,並註冊了“九千歲”鹿產品商標。王秀芝是一個厚道人。經過十幾年艱苦奮鬥,她的養鹿產業越來越大,名氣也越來越大,上門訂貨的客戶也越來越多,有了回報社會的條件。她多次對丈夫和兒子說:“各級領導為鼓勵我們,多次來看望、指導;團場為支持我們,劃土地,給貸款;還在供水、供草上提供支持,還為養鹿場投資3萬元修建了1公里道路。現在咱們有條件了,應該回報社會了”。

2011年1月的一天,王秀芝在八師醫院護理病重的父親。聽說八師唯一的一位老紅軍不慎摔斷了腿。王秀芝就立刻趕回家拿上新鮮的鹿肉和鹿茸,送給這位老人家。老人服用鹿肉和鹿茸一個月後,竟能夠慢慢地行走了。老人拿錢感謝,但她卻分文不取。

2013年7月,王秀芝參加了八師殘聯舉辦的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班。她拿出3公斤鹿茸膠囊,贈送給15位身體比較差的殘疾人,讓他們滋補身體,並鼓勵他們掌握一技之長,走自強致富之路。正常人找工作難,殘疾人找工作更難。為了幫助團場殘疾人解決就業難題,她的養殖場所用的12名工人,全部都是殘疾人。除管吃管住外,每人每月1500工資。

2013年11月,兵團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楊璞斌,考察了鹿場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兵團殘聯也在這一年為鹿場掛上“扶貧助殘基地”的牌子。
一四八團19連李國珍夫婦都是殘疾人,也想發展養鹿,但既缺乏資金,又不懂技術。王秀芝聽說後,請他倆到養殖場參觀,實地學習馬鹿的飼養和管理。之後又與他們簽訂了“提供優良鹿種,傳授養殖技術,幫助設計圈舍,包銷全部產品”的協定。

2013年5月,王秀芝指導李國珍夫婦建起了80平米圈舍。還以每頭優惠4000的價格,為他們提供了10頭成年鹿。在王秀芝熱情的幫助下,李國珍夫婦很快從養鹿中獲得了效益。
王秀芝自強不息,勤勞致富,奉獻愛心的事情感動了很多人。近幾年,到她鹿場學習參觀的人每年都有十幾批,她也多次應邀參加創業報告會。

2013年11月,中殘聯副理事長魯勇到她的鹿產品店參觀後,稱讚說:“幹得不錯,給殘疾人作出了榜樣”。王秀芝靦腆地說:“幹得還不好,貢獻也不多,但我有決心幹得更好,將來幫助更多的人”。
為了做大馬鹿養殖事業,王秀芝和團場初步達成意向協定,計畫今年在該團10個連隊發展馬鹿養殖,示範帶動一批職工通過馬鹿養殖走上富裕路,目前,已經簽訂協定的職工有8戶。“爭取到2015年年底,全團馬鹿養殖戶再增加20戶,戶均收入15萬元以上”。王秀芝自信地說。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