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67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物理系,
1976.12-1978.5月在英國牛津大學大氣物理系進修。
1985年晉升為研究員,
1993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曾任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所長(1997--2001) 。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大氣輻射、大氣氣溶膠和氣候變化等領域的研究。
在大氣輻射、大氣成分遙感探測、大氣氣溶膠的物理化學特性和來源分析以及大氣溫室氣體濃度變化及其對氣候的影響等領域的研究中成績卓著,特別是在大氣氣溶膠和大氣溫室氣體領域造詣較深。
生平成就
1.首先發現並研究了大氣氣溶膠中矽和硫元素濃度譜分布的雙峰特徵,論證了氣溶膠元素濃度譜分布雙峰特徵的普遍性及其形成原因,
2.首先論證了中國北方無酸雨的主要原因是鹼性氣溶膠的存在。他發現了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複雜的日變化規律,並從稻田甲烷產生、轉化、輸送機制出發給與了理論解釋。
3.主持完成的"北京地區氣溶膠物理化學特性和來源的判別分析"獲 1987 年度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被國內外同行多次引用;
4.主持完成的"中國甲烷排放源的觀測研究"獲 1992 年度"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5.主持完成的"稻田生態系統甲烷產生、轉化、傳輸機理研究”獲1999年度"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6.主持完成的"農田溫室氣體排放過程,機理和觀測技術研究"獲200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一成果改變了國際學術界對稻田甲烷排放的認識,並寫進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第一工作組科學評價報告。
7.1993 年 12月他被選為"國際全球大氣化學研究計畫 (IGAC)"的科學指導委員會 (SSC) 的委員,
8.1994 年 2 月該委員會全委會上又一致推舉他為5人執行委員會成員。該執行委員會的委員都是國際上很有名望的科學家。
9.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160 多篇,專著二部,與他人合著四部,主持翻譯出版專著三部,獲國家發明專利一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一項。
主要著作
"中國稻田甲烷排放",科學出版社,2001。
"大氣化學",氣象出版社,1991初版,1999第二版。
"地球大氣溫室效應增強的前因後果",
《發展與抉擇》第八章,科學技術文獻出版,1991.
"大氣化學組成的變化及其引起的氣候與生態環境的變化"(《當代氣候研究》第五章,氣象出版社,1991),
"煤煙型城市污染大氣氣溶膠"( 與趙德山合著 ),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1。
"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大氣氣溶膠的來源",《大氣科學》Vol.8, No.4;
"北京地區的非酸性降水和氣溶膠", 《氣象學報》,1984,Vol.43, No.1;
"中國甲烷排放源的觀測研究",《大氣科學》,1993, Vol.7,No.1;其中"大氣化學"專著第一版已由台灣明文書局出版繁體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