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錫烈士陵墓

王孝錫烈士陵墓

王孝錫烈士陵墓坐落寧縣太昌鄉西南1公里處的鳳甜公路西側,陵墓占地667平方米,四周築有青磚圍牆。整個陵墓花草簇擁,松柏掩映,莊嚴肅穆,幽靜安詳。墓前的紀念碑呈寶塔形,底座長寬各5米,碑體高5.8米,正面上方刻有陝西省原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孫作賓的題詞—“王孝錫烈士永垂不朽”,中間鐫刻著“王孝錫烈士之墓”7個大字,背面碑文記載了王孝錫烈士生平。

建立背景

為了緬懷先烈,激勵和教育人民,1985年10月,甘肅省民政廳批准並撥款,寧縣人民政府在太昌修建王孝錫烈士陵墓。王孝錫同志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在甘肅的黨員和革命家,他對黨赤丹忠心,工作熱情負責,密切聯繫民眾,創建了隴東第一個農村黨支部,領導並開展了一系列革命鬥爭,表現了大無畏的革命英雄氣概。他是寧縣人民的好兒子,黨的好黨員。他短暫光輝的一生,很值得後人去學習、去弘揚。他的革命精神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教材。

相關人物

革命烈士陵園裡的王孝錫紀念碑 革命烈士陵園裡的王孝錫紀念碑

王孝錫是甘肅省早期黨員和革命活動家之一,是甘肅第一個農村黨組織的創建人。

王孝錫,字遂五,1903年出生在寧縣太昌鎮。1922年從平涼省立二中畢業後,考入西安國立西北大學。在該校黨組織的影響教育下,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投入反帝反封建鬥爭,經受了考驗和鍛鍊,於1925年6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暑假步行返鄉,沿途宣傳進步思想,並成立了寧縣青年社,提出“改造社會,改造人生”的口號。

1927年3月,王孝錫受黨的指派,與另外三名同志以“特派員”身份,到蘭州整理國民黨甘肅省黨部黨務,並開展中國共產黨的活動。他擔任中共甘肅特別支部組織部長及國民黨甘肅省黨部青年部長、甘肅督辦公署政治部主任、甘肅政治委員會會長等職,利用合法身份,和其他同志一起,宣傳、組織民眾,和國民黨右派勢力進行鬥爭,發展黨的組織,組建起工會、農會、婦女會、青年社等民眾組織,創辦了進步刊物《婦女之聲》,使甘肅的革命鬥爭出現了新局面。王孝錫也很快成為蘭州政治舞台上的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王孝錫等人被迫於6月離開蘭州。8月,遵照黨的指示,回到寧縣太昌,與任鼎昌、王曉時等人會合,先後成立了中共寧縣支部執行委員會和中共太昌臨時區委。區委下轄寧縣、涇河川、長武3個支部,有黨員29名,王孝錫任書記。他組織民眾取得了抗捐抗稅,驅逐貪贓縣長的勝利,參與領導了陝西旬邑暴動,按照陝西省委指示,派任鼎昌整頓恢復了平涼黨的組織。

王孝錫受黨的指派, 通過深入農村調查和理論研究,形成了以貧苦農民為革命的主要力量,建立革命武裝,暴力奪取政權的思想,並著手改造當地農民武裝,付諸實踐。王孝錫在以寧縣為中心的陝甘邊界地區的活動,引起國民黨當局的驚恐不安,1928年11月26日王孝錫在寧縣太昌不幸被捕,12月30日在蘭州英勇就義,時年僅2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