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培

王兆培

民國21年,兆培與王灼祖、陳光樺等人組織福州市醫師公會,以提高開業醫師的社會地位,一時名醫雲集。 1951年3月,兆培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52年起他放棄了個人行醫,任大眾醫院院長。 1989年9月17日,兆培在福州病逝,享年100歲。

兆培6歲入私塾,後就學於漳州中西學堂和漳州府中學堂。光緒三十二年,赴廈門就讀於鼓浪嶼救世醫院醫學專門學校。翌年,兆培經革命黨人施明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他在醫院組織“自立會”進行反清革命活動。翌年,當地清政府查緝革命黨人,兆培避赴台灣,到總督府醫學校習醫,暗中聯絡革命同志。宣統二年(1910)奉命創建同盟會台灣分會,兩年內發展會員71人。
宣統三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兆培回到漳州,與陳西等人共同組織學生軍,協助革命黨人起義。十一月十一日漳州起義成功,兆培參加漳州議事會。民國元年(1912)3月,他以公費生資格赴日本,進東京慈惠醫學專門學校學習,被選為福建留日學生會會長。這期間他結識了孫中山,於民國3年加入國民黨。民國5年4月,兆培畢業,先後在東京慈惠醫院、帝大醫院擔任醫師。
民國7年兆培從日本回國,定居福州倉山陶園街(今公園路30號),在福州清鄉處任醫師。翌年,“五四”愛國運動爆發,福州學生上街參加反帝、反軍閥的示威遊行,遭到李厚基的鎮壓,兆培以收留醫治為名掩護學生,而被撤去清鄉處醫師職務。去職後,兆培和妻黃則瑜在家中開設兆培醫院。當時社會上新法接生的人才缺乏,許多婦女死於分娩,遂在醫院設立產科講習所,無償培養助產士,至抗戰前夕,因局勢動亂而停辦。民國11年,霍亂蔓延,倉山地區也有許多人染病身亡。兆培在醫院內設立施診部,為民眾免費注射防疫針,並在夏天施茶,向民眾宣傳衛生常識,有效地控制了倉山地區時疫蔓延。民國16年底,他兼任福州戒菸醫院院長,積極向政府提出要從各方面宣傳戒菸的好處,但未得到支持,遂辭去院長職務。民國21年,兆培與王灼祖、陳光樺等人組織福州市醫師公會,以提高開業醫師的社會地位,一時名醫雲集。兆培聯任第一、二、三屆理事長。民國22年,為了方便城內居民就診,兆培在肅威路設城內分診所,每天下午門診。兆培對前來求醫的病人,不論貧富貴賤,都認真為其診治。他堅持救死扶傷的醫德,貧不計資,深受當地民眾的讚譽。
抗日戰爭爆發後,兆培積極參加抗日活動,擔任福州防護團副團長,組織搶救因日機轟炸而受傷的民眾。民國29年,福州地方法院聘他兼任法醫,任職期間他受理大小案件500餘件,為不少受害者伸冤,福建醫學院也聘他為法醫學教授。民國30年,福州第一次淪陷,維持會長林赤民邀他任衛生局長,兆培嚴詞拒絕,佯病臥床。民國32年,他與王灼祖、陳光樺等人利用日本博愛醫院舊址,成立合組醫院,方便台江市民就醫。翌年,福州第二次淪陷,兆培到永泰避難,生活非常清苦,他仍對抗日游擊隊員和負傷民眾實行免費治療,並積極支持3個兒子就地從軍,參加抗日戰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兆培當選為福州市人民代表。1951年3月,兆培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52年起他放棄了個人行醫,任大眾醫院院長。1957年改任市紅十字會副會長。1962年被選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福州市委員會副主委。隨後,他又連續擔任第三、四、五屆政協福州市委員會副主席,並任福建省政協委員及常委。1980年當選為市人大副主任。同年又被選為省民革副主委,還擔任民革中央顧問、監委等職。1989年9月17日,兆培在福州病逝,享年100歲。
沈幼蘭(1890~1964)
沈幼蘭,原名正鐸,福建侯官縣(今福州市)人。清光緒十六年(1890)一月生於一個脫胎漆器藝人家庭。其五世祖沈紹安創建脫胎漆器,世代相傳,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幼蘭小時念過私塾,14歲時因家境貧寒,到堂兄沈正恂開辦的“恂記”脫胎漆器店學藝,19歲出師,精通上色薄料,留在“恂記”當技工,很受正恂的器重,讓他兼做經營管理。宣統二年(1910)清政府在南京三牌樓舉辦“南洋勸業會”,幼蘭也隨往參加。他目睹我國手工藝品薈萃的盛況,親身感受到沈家脫胎漆器的身價與聲譽,暗下決心,一定要將祖傳的工藝技術發揚光大。此後,幼蘭立志獨自創業,他努力鑽研脫胎漆器藝術,連妻子用的七星櫥都改作陰房使用。經過幾年努力,幼蘭具備獨立經營的能力。
民國4年,幼蘭離開“恂記”自行開業,沈家以幼蘭庶出,不讓他在城裡開業,於是他隨帶一批脫胎藝人、技工到倉前山塔亭路開辦“蘭記”漆器店,利用五口通商後倉前山成為外國人聚居地的優勢,同外國人開展營業。當時塔亭路外國人辦的洋行較多,沈幼蘭以婚、喪、喜、慶等各種名目宴請洋人及社會名流,精印各種“蘭記”漆器店的宣傳卡,在顧客中廣為散發,使“蘭記”名牌優質漆器名重當時。
“蘭記”開業後,他為使“蘭記”漆器產品在質量上壓倒同行,在技術設計方面不惜重本,廣泛徵求名人字畫、名貴陶瓷、古銅器等,作為藝人創作的借鑑,以求廣開思路,不斷創新。每年盛夏,幼蘭就到外國人避暑消夏的市郊鼓嶺設立臨時營業部,抓住每一時機爭取業務,並在國內外建立商業網,上海、廈門、香港、西貢等地都設有代理機構。
由於幼蘭經營有方,“沈紹安蘭記”的產品在國際、國內都享有極高的聲譽,民國13年在英國倫敦博覽會和在美國費城建城一百五十周年展覽會上獲得頭等獎牌和獎狀。民國18年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的工商工業交易會上獲得特等金牌獎,同年在上海勸業會上獲得頭等獎狀。民國22至27年,“蘭記”漆器的博古掛聯、黃洋木菊花掛聯、煙匣花瓶、脫胎壽星、錦地花鳥圖屏等先後在美國、巴拿馬、舊金山博覽會及北京、杭州、上海、廣州、青島等地國貨展覽會上獲得特等獎狀等。據民國22年12月《福州便覽》記載,當年福州脫胎漆器行業中資金在一萬元以上、僱工達30人,僅“沈紹安蘭記”一家,為福州最大的漆器店。民國26年抗日戰爭全面展開,社會動盪,手藝人謀生更加艱難,且同行競爭激烈。沈紹安的“蘭記”、“德記”、“恂記”為在競爭中求發展,三家統一價格,一致對外,試圖壟斷漆器市場,但是受戰亂影響,“蘭記”漆器店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處於蕭條,僅能勉強維持。
中華人民共和成立以後,沈幼蘭漆器店首先回響政府的號召,進行公私合營,於1952年改名為“公私合營脫胎漆器公司”,幼蘭在公司內任管理職務,兼上色工作。
1956年,福州漆器行業4個生產合作社併入公私合營脫胎漆器公司,成立福州第二脫胎漆器廠,幼蘭任副廠長。下半年,成立福州工藝美術研究所,幼蘭應邀在所內從事創新設計工作,並被評為上色藝人。如今,福州第二脫胎廠的“地球牌”漆器,仍標榜其前身為“沈紹安蘭記”享譽國內外。“沈紹安蘭記”生產的“金錦鼎爐”、“壽星”、“李鐵拐立像”和仿古銅“立體觀音”等珍品,現藏於福建省博物館。
幼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市人大代表、市工商聯委員、省政協委員,1964年3月病逝,享年74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