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二媽文化信仰習俗

東山縣銅砵村媽祖婆山(也叫淨山)山下有座古廟名叫“淨山名院”。“淨山名院”始建於明朝萬曆十七年間(1589),崇禎年間重修。清嘉慶戌午年間寇亂遭毀,丁丑年擴建重修。民國年間和文革時期再次遭毀,於乙丑年(1985年)由台胞、新加坡華僑捐資重建。廟宇坐北朝南,依山而築,面對台灣海峽。其院碧瓦飛檐,精緻雅觀,保留著明朝院廟的建築風格,廟內供奉著唐朝開漳聖王陳元光第二女兒陳懷玉的神像(稱柔懿夫人)。院外多有勝景,如“虎洞泳”、“鶯拍桃”、“珊瑚灘”等,與馬鑾灣景區相映成趣,景觀幽美。
明朝末年(1661年),銅砵村村民攜帶柔懿夫人(台灣稱“玉二媽”)護航跟隨鄭成功征台收復台灣,因此,淨山院柔懿夫人分靈台灣,成了台灣十三座“玉二媽”廟的祖廟。今分布在台南、嘉義、台中、雲林、高雄、台北、桃園、基隆等地,其信徒達20多萬人。由於兩岸人民對“玉二媽”的共同信仰和崇拜,淨山院香火旺盛,台灣信徒經常到淨山院尋根問祖,舉行民俗信仰交流活動。
“玉二媽”神話傳奇對於研究大陸和台灣的地緣、人緣、神像以及兩岸的民俗信仰有著突出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它展現了中華民族文化創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有著閩台民俗文化的鮮明特色,同時通過開展民俗信仰交流和聯誼活動,增進兩岸人民的思想感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