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的想像力與語言的詩意性,讓你享受在閱讀中。
作為一名散文實驗者,蔣藍已經走出很遠。在他的散文里,找不到浮腫的浪漫主義,虛張聲勢的文化至上主義或者高歌猛進的英雄主義。他經常以自身的感官印象(比如視覺,或者聽覺印象)作為他的寫作題材,諸如他在《閱讀》上發表的《那隻半夜怪叫的雞》,以及在《布老虎散文》上發表的《死亡的字型演變史》《有關警報的發聲史》等,注意採集某些令我們司空見慣卻毫不在意的符號。當那些符號進入他自身的價值系統之後,其意義空間就會發生奇異的轉向。在他的題材與主題之間經常有著巨大的反差,所以當我們進入他的文本的時候,通常會覺得自己進入了一個深邃莫測的迷宮,我們無法預測腳下的路會將我們引向哪裡,不可能提前知道,最後的出口在哪裡。他的寫作目的並不在於對他的感官印象進行複述,不是炫耀景情再現的技巧,而是讓那些散碎的印象在經過思想的整合之後,變成他自己的武器。在童年記憶或者日常經驗的表面之下,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句子裡的寒光,他的文字徹骨冰涼。他的散文與眾不同,這不是因為他的生理感官系統具有某種特異功能,而要歸因於他的思想向度。儘管他無法打造一把手到病除的手術刀,但已經從自己渺小的個人經驗里,透視出某種深入骨髓的集體病變。
作者簡介
蔣藍,詩人、新散文代表作家。人民文學獎、布老虎散文獎、中國西部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寂寞中的自我指認》(2012,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愛與欲望》(2012,中國青年出版社)、《復仇之書》(2011,成都時代出版社)、《人跡霜語錄》(2011,中國書籍出版社)、《香格里拉精神史》(2009,合著,人民出版社)、《思想存檔》(2007,中國工人出版社)、《動物論語》(上下卷)(2008,重慶出版社)等文學、文化專著30餘部。散文、隨筆、詩歌、評論入選上百部當代選集。曾任《青年作家》主編,現供職於某報業集團,中國“非馬美術館”文化顧問。
蔣藍最喜歡詩人佩索阿的一句話:“不能成為什麼,但能想像什麼,這是真正的御座;不能要求什麼,但能欲望什麼,這是真正的皇冠。”
圖書目錄
木質斷片(代序)
一切的玫瑰
尖叫的曼陀羅
菩提樹下
葵花的修辭學
蘋果花,花開兩朵
流年已似手中蓍
芒果的精神分析
葦草的經脈
艾草上的端午
燈草以及燈草客
桃花深處炮聲隆
杜鵑花落杜鵑啼
辣椒的歷史味蕾
從瑤草到淫羊
鄉愁的味道
石門子的蘭花軼事
一片藿麻引發的血案
戰地風來草木腥
在植物與動物之間首鼠兩端
腦漿與槐樹
竹的蟬翼
茶尖上的大千世界
毒藥史:厚黑歷史的極端之花
賜死的毒藥儀式
序言
法國詩人讓·科拜爾寫道:“一道孤獨的水柱/在黃昏花園/的石塊之中/燃燒。”在水的燈盞下,樹是黑炭的姐妹,樹舉起了篝火,讓花草取暖。
樹向火焰學習。樹取材於火焰某次出神時遺留在空氣中的身影。樹填補了火離去後的空洞。樹的根須,攥住了火的花邊蕾絲。我在樹陰下,看見燒焦的樹葉在雨中復活。樹葉攀援到最高點,它們舉起了燒天的背面。
這樣的詩思,被巴什拉納入到他的火焰譜系學當中。其實,這遠非個案。僅在被譽為俄羅斯“偉大的牧神”的普里什文筆下,這樣的燃燒之木葉段落甚多。諸如《綠焰》和《秋燈》,“木葉一直在燃燒,在暗淡的背景中燃得那么耀眼,看著甚至有刺痛感”。椴樹渾身黑下來,僅僅是為了讓最後一片木葉掌燈。
時不時地,一縷突然的垂柳從我臨睡時分滑過,這很容易就將我拽入夢中。垂柳一直在滑動,無始無終。每一根青絲一般的柳條在水面打開了它的紋理。它並不柔軟,一度分岔,我簡直無法理清哪裡才是它的主脈與方向。就在這焦急的時刻,垂柳逐漸把我拉出夢境。每一次這樣醒來,我就聞到樹膠的味道。
我預感到有某種危機在高處搖晃——
它是否跌落,它還會停多久,一直困擾著我。當我為避災而遠遠站開時,才發現,不過是一朵奇怪的花,翻著古怪的葉瓣。從豹子的雙瞳,游弋到了尾巴。
卡夫卡短篇小說《木桶騎士》的目的(也許不一定有目的)是,木桶執意將一個生活中的低能者斷然送上天空,飄飄然卻買不到一點取暖的煤。它暗示,這樣的夢遊者可以在處處碰壁的現實中造夢,是真正的造夢者;造夢者與現實是格格不入的。因而,出自最勢利主義之手的木桶,讓失敗者成為了騎士。現實的功用與飛翔的高度成反比。 一個人虛弱到無力把痛苦“擰成一股繩”而扔出體外,那就只好把痛苦收拾好,堆成一堆柴,寄放行李一樣放置到能夠承擔得起的部位。一個虛弱的人抱著痛苦取暖,倒在十字街頭。像種子那樣信仰頭頂的星光。
我在休耕。我的土地舉起悲哀的手。綠苔蕩漾,將樹葉的火光盡力吸吮。我將再一次被犁鏵剖開,讓土地深處的火星,結成莊稼葉片的夜露。
星斗在上,法的律令讓悲哀無邊而平躺。
我久久凝視從木柴上跳起來的火。它不像是黑暗的組成部分,倒像是接近遊歷者的即興之舞。在結尾處,火褪去了裝束,用白骨返回灰燼,偶爾還伸出一根來撥弄頭頂的灰,將自己掩蓋得不露一絲痕跡。火回到了一種悟的出神時分,在半醒半睡中,灰燼如黑暗的城堡,佑護那睡眠。火從來沒有動用暴力使黑暗屈服。火是用舌頭來喚醒黑暗中最乾燥的咽喉。
十幾幅各種花姿的《向日葵》畫作,均為梵谷在法國南部所作。在法語裡,向日葵的意思是“落在地上的太陽”。梵谷的向日葵不是明快、充滿希望和幻想的向日葵,而是歇斯底里的,就像在極度缺氧的高原渴望飛速衝刺。梵谷的世界裡,一切對象都充滿了強制與反強制的生命。但向日葵既非回春之藥,也非讓夢躺下來的草甸,與其說梵谷是喜歡太陽,不如說,他把自己作為燈芯,燃著從向日葵那裡採集來的火。用火點燃火,用火來熄滅火,用火來反對火。在他舉起耳朵來與太陽對壘時,他甚至可以掏出內臟,火種那樣擲出去。他說:“我越是年老醜陋、令人討厭、貧病交加,越要用鮮艷華麗、精心設計的色彩為自己雪恥。”
火焰具有辣椒的造型,收攏之後的火是蜷縮的洋蔥。植物的旗幟動盪火,這就使得一些古代部落或當代性焦慮主義者視辣椒、洋蔥為刺激性器的仙藥。狂的辣椒,蛇的紅信,又回到了本喻。就是說,性慾是植物性的。
所謂“極端植物”,是在於我的經歷中,這些植物與我相遇,更在於它們的色、香、味方面超越尋常的越軌之處。如魯迅先生所言:有一種“越軌的筆致”。距今十年前,我完成了60萬字的動物詩性之書《動物論語》後,決心繼續寫一本植物之書。這本《極端植物筆記》算是這一心愿的部分實現。
2013年1月4日雨雪紛飛時節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