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中文名: 英格瑪·伯格曼評論
從影片的表現形式來看,《狼的時刻》更像是一篇有關精神問題的診斷報告而非通常意義上的情節劇,也因此充斥影片中不明意義的象徵也令本片成為伯格曼所有影片中最晦澀的一部。根據女主人公的倒敘細節來看,影片事件發生順序已經不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而是按照她心理的順序重新組合生成,也使得對於本片的觀看有些像在做拼貼遊戲。通過女主人公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男主人公的行為很大程度來自於其自身的想像的投射,事件也許並未真正發生,只是他內心滋生的魔鬼,其對於“不明之惡”的敏銳觸感化為一種無以明狀的焦慮,使得他每天陷於某種無法擺脫的痛苦之中,三次詭異的“犯罪”場景(與人私通,毆打他人,殺死少年),兩次遭遇攻訐和侮辱的聚會,使得他痛苦的根源問題變得漸漸清晰起來,痛苦來自於其所建立的藝術家形象與社會輿論的矛盾性,被藝術家誇張的想像力放大了的矛盾,這種想像力最終竟成為摧毀生活的恐怖力量!
但是,片尾妻子的總結性陳述不僅沒能使得我們找到影片矛盾的根源問題,反而令我們感覺到其妻子的精神狀態同樣充滿了問題,影片臨近結尾處以撕下自己臉孔留下空洞的女人暗示,用言語來表達影象,與其說在某種程度達到目的,不如說是只是在變形和扭曲事件的真實性。
也因此我們似乎可以斷定,從其由第三人稱敘述者到“事件中心”的參與者這一點來看,妻子很有可能從精神上認同並繼承了他的行為。幾次明顯的鐘擺聲中,第一次丈夫與妻子相聚尚為正確的時間;但到了第二次,丈夫回到家裡妻子藏起日記時,時間已經被導演無效化了。而從導演的鏡頭闡述方式來看,以上內容或許只是妻子通過此種方式認同丈夫精神行為而虛構出來的,接下來發生的一切是真是假便越發無從推斷,“長期生活在一起的夫妻會因為試圖去理解對方的精神而變得越發相象”到此刻有了結論。
“狼的時刻”指人生最黑暗的一刻,“這是許多人永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刻,是噩夢最真實的時刻,是失眠的人無法擺脫最強大焦慮的時刻,幽靈和魔鬼最肆虐的時刻,是很多孩子出生的時刻”。所有人都會面對這樣的時刻,至於“狼的時刻”何時才會過去,內心的魔鬼何時才能驅除,導演並未給出任何答案。
影片的結論於是變得更加混淆不明。在這部影片中,伯格曼更多地是分析和結論而非提供解決方法,也許對這種未明“惡感”的恐懼正是導演本人內心深處想法的流露。
選段
</strong>題記:謝謝你,鏡子碎了,碎片映照出什麼?―――劇中約翰台詞
黑暗裡傳來木工做活的聲音、錘子的敲擊聲、電刨的聲效,一切的音效如同戲劇大幕拉開前的嘈雜,導演運用的間離的手法,讓我們在劇情和幻覺里奔走。
一聲:開麥拉,導演引導我們進入了電影的場景,這樣的開頭是獨特的,表明了博格曼一生對戲劇的痴迷。
艾爾瑪喃喃自語地面對鏡頭,講述著在島上的往事。猶如戲劇舞台上的獨白,凝重而憂傷,電影讓我們介入了女人對往事的回憶。
多年前,她和丈夫來到了這個怪石嶙峋的孤島,簡單、快樂的生活著,丈夫喜歡在陽光下畫著妻子恬靜的模樣。
不久,妻子發現外出寫生的丈夫有些怪異和憂鬱,到了晚上總是給她看一些夢魘里的圖景,而賢淑的妻子則總是描繪著兩人未來的相守和親密,直到丈夫不知何故地昏昏地睡去。
一日,艾爾瑪遭遇了一個神情古怪的老婆婆,老婆婆告訴了她一些匪夷所思的話,好奇的艾爾瑪聽從了婆婆的話打開了床下丈夫的日記本。
日記里丈夫詳盡記載著他和島上城堡主人梅堪的相識以及和昔日戀人邂逅和維羅尼卡講的咒語。
博格曼以幾個鏡頭表現了約翰為色慾控制和個體在欲望里的必然沉落。而在約翰參加城堡聚會時快速的搖移鏡頭讓我們看見了那些面目古怪的城堡成員,妻子艾爾瑪驚魂未定注視著這些言談舉止怪誕的人們。
晚餐後城堡里的木偶戲莫扎特《魔笛》的表演具著象徵意義,它表現了生命在黑暗和光明里的掙扎和追尋,也同時告訴我們人形世界和沒有生命力木偶(上帝指引和撒旦誘惑)的本質差別。試圖以這樣的方式呼喚生命看清自己的處境。而對於莫扎特主題的對話其實是導演對此的自我識辨,大量的特寫和戲劇式的布光烘托著環境氣氛,有著戲劇式的雕琢和凝重。
約翰夫婦回家的路上,妻子的表白是暗示著人性的擁抱是戰勝撒旦誘惑唯一可能,但是,人心往往是無根的浮萍,在慾海里沉落。丈夫已經將心給了色魔,妻子的規勸,他沒有任何表示。博格曼以大雨將至前的呼嘯風聲的自然音效來表達人性的自我爭鬥,這樣的表現方法是導演一貫的內心外延的手法,增加了衝突和對抗性。
也深了,孤獨在心裡泛濫,火柴的光斑無法照透心靈的全部,約翰告訴了妻子在懸崖上殺人的事,這個段落許多讀解都是以同性戀話題入手的,可是,我認為博格曼在此更想表現的是生命本性的殘忍和不可預測性。而這段經過處理的高反差鏡頭充滿夢魘的感覺和絕望。
而現實在這個午夜被隔離了,早上,城堡里的訪客帶來了一把槍,這柄槍讓約翰做出了選擇,影片走向了神秘主義…
約翰再度回到城堡後發生的一切博格曼想表現的是生命在肉慾里的沉淪,那個親吻老婦腳的鏡頭充滿著色情的意味,也將生命難以抵抗誘惑的窘迫表現出來了,在這個方面,博格曼顯然是悲觀的。
當約翰背叛髮妻而和去城堡找尋舊情人維羅尼卡幽會時,他的靈魂就被心魔控制著,色慾使人忘乎所以,不計後果,最終將生命引向悲劇。約翰沒有向神靠攏,而是向魔鬼的誘惑投懷送抱,這是人性軟弱和人性墮落的體現,也讓他自食其果,留下孤獨的妻子承擔他的過錯造成的結局。
約翰讓心在慾海里沉落,城堡的鬼魂們將此當成了約翰加入他們的儀式,當我們放棄自己的約守和操行時,魔鬼必然帶著美麗的面具將我們附錄,自己,只有自己才能選擇命運的將來。
城堡里的一切,博格曼在其回憶里表明他只是在探索和實驗,有些無的放矢,男爵走上天花板和老婦撕下臉皮以及將眼球扔進酒杯的戲連導演自己都無法理清(可以參考《博格曼論電影中《狼的時刻》一節》)。
艾爾瑪對著鏡頭的發問是那么的悲涼:在愛的世界裡怎樣才是恰到好處?!
電影自始至終是一種心靈的設問,有著對人類墮落本質的思索,而博格曼作品裡傑出的女演員莉芙·厄爾曼出色演出了內心世界的波動和彷徨,大量的特寫鏡頭是十分考驗演員功力的。
2004年7月7日 星期三 22時20分於七七事變紀念日 寒鴉精舍蒼茫夜色
影片資料
《狼之時刻(Hour of the wolf)》 1968瑞典導演:英格瑪 伯格曼 (ingmar bergman)
編劇:英格瑪 伯格曼 (ingmar bergman)
演員:馬克斯·馮·賽多、莉芙·厄爾曼、厄蘭 約瑟夫森
獎項:1969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1968國家評論協會獎(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女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