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約翰

牛頓·約翰

約翰·牛頓(1725-1807年),生於倫敦,11歲時隨父親出海。後加入海軍,繼而從事販賣奴隸的勾當。一次在海上遇險的經歷使他的生命發生了改變。1764年成為奧爾尼(OIney)教區的副牧師。1780年成為倫敦聖瑪麗伍諾斯教堂(st. Mary Woolrloth church)的牧師。他的傳道滿有力量,並且一生堅決反對奴隸貿易.這些都深深影響了年輕的威伯福斯。 約翰·牛頓在1760年出版了第一部作品《講道集》;1764年出版了書信體自傳並因此書聲名鵲起:之後他還出版了許多作品,如講道集、詩歌集等。他著名的詩歌除了《奇異恩典》之外,還有《榮耀錫安》等。

牛頓·約翰

牛頓·約翰 牛頓·約翰

“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

如此恩典,使我敬畏,我心已得安慰;

初信之時,即蒙恩惠,真是何等寶貴!

許多危險,試煉網羅,我已平安經過;

靠主恩典,安全不怕,更引領我歸家。

將來禧年,聖徒歡聚,恩光愛誼千年;

喜樂頌讚,在父座前,深望那日快現。”

(共六節)

上面這一首“奇異恩典”可以說是作者牛頓 . 約翰的自傳。他雖然是一位偉大的布道家,又是聖樂詩人,無論是他所寫的聖詩或講道,都有極大的感力,他一生都不能忘記,他原來在罪中生活,作罪奴隸;那是蒙神恩典,才把他從禍坑內和淤泥中拯救出來,所以他口唱新歌(共寫了二百八十首聖詩,似乎以“奇異恩典”這一首為代表作。 )

經歷

他在七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但虔誠的母親在生前不斷為他得救禱告,也盼望他能做牧師,終於在三十年後才得見果效。他幼年隨父親航海,染上水手放蕩惡習,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後來被徵兵,曾逃脫又被捉回。以後利用海運做販賣奴隸生意,想不到因鬧出事來,自己反在非洲淪為奴隸,備受痛苦,幸虧父親知道,派人把他救回。在他乘船途中,忽遇大風浪,船幾乎沉沒,他知道自己一生離棄神,於是認罪悔改,得以平安回國。重生以後,生命有了奇妙改變,獻身終生為主所用。

由於他學歷太淺,唯讀了兩年的書,所以不夠資格被按立牧師,但他並不灰心,仍努力自學,除研讀神學以外,他學希臘文,希伯來文等。經十六年努力,終於獲聖公會按立為牧師,被派往奧爾尼工作。因為他有重生的經驗,為人謙和,滿有愛心,聖潔自守,在屬靈生活上又繼續不斷地追求,所以講道十分有能力,許多人從他得到幫助。他在那裡大見果效之後,又應邀去倫敦工作,並出版了一本講道集,名為“彌賽亞”,很受歡迎。

他竭力主張傳福音,領人信主耶穌得救,與有些教會重儀式不同(有的墨守教會中的規矩,例如若非會友請求,牧師不能自動去探訪他們)。他除了主張廢除奴隸制度以外,也推動教會家庭化,把福音帶到每一個人的家裡,他工作無論怎樣忙碌,都樂意與人個別的交談,以便在特別的問題上幫助人。他的講道也影響了許多牧師,使一些人大發熱心,竭力向海外宣揚福音。牛頓的屬靈兒子多馬?司各脫,是牛頓等人所籌組的“教會傳道會”的首任秘書,海外差傳之父威廉?克理受他講道的影響極深。

當時英國著名的國會議員偉爾伯弗思,因對信仰問題心中起掙扎,遂寫信給牛頓,約晤之後,從他談話中獲益極大,於是他們成為好友。牛頓不勸他放棄職位,只鼓勵他盡忠職守,同時堅定自己的信仰,使他自己在與神交往之中,感覺到神把整頓社會風氣的責任交託了他,結果把十八世紀的頹廢社會煥然一新。倫敦的一班“上流人”受到這風氣影響,也使福音運動日見興盛 。

布道特點

他講道的兩個特點是:一、注重談話式,二、關心聽眾的需求,用生活實例解明他所講的道。可能因為他本身曾犯罪又蒙拯救的經驗,所以能以過來人的身份講述一切。他生活體驗非常豐富,直到八十歲的時候雙目失明,不能讀經,但照樣用口傳道。

他在八十三歲離世以前,自己寫好墓志銘:“牛頓 . 約翰,生長英倫,離經叛道,罪惡沉淪,放逐非洲,身經大劫,蒙主恩佑,履險如夷,且膺聖職,年八十三,辭世安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