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卜蓀是中國老一輩研讀英國文學的學者所熟悉的名字,他在中國教過書,有王佐良這樣的學生。燕卜蓀的詩歌在20世紀英語文學裡占有重要地位。羅伯特·洛厄爾把他同哈代、奧登等相提並論。有人說他有約翰·多恩的遺風。燕卜蓀的詩有玄學,有憂鬱,有社會政治諷喻,有愛情,有失意。
《威廉·燕卜蓀詩歌全集》收詩人身前發表過的全部詩歌作品,另有幾首他死後被發現的篇什。編者哈芬登根據詩人未發表的文獻寫了“序”,作了注,說明手稿的來源,所指和文本之間的關係。有些註解還是燕卜蓀自己作的;編者認為這給詩作本身增添了意義。
燕卜蓀的詩歌大抵作於並出版於1940年前後。作為詩人,他的影響力甚大。30年代嶄露頭角,50年代成為青年作家的偶像。他24歲上出版的批評文集《朦朧的七個類型》甚得推崇。燕卜蓀在劍橋受過教育,曾任教東京大學、北京大學和英國謝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1952年到1971年退休任英國文學系主任)。1979年受爵位,1984年死於倫敦。
2001年6月21日《紐約書評》刊登燕卜蓀1947年寫的評論薩特劇作《禁閉》和《蒼蠅》的文章。這兩本劇作有斯圖亞特·吉爾伯特的英譯本NO EXIT和FLIES。《紐約書評》的編者按提供了許多信息,這裡不妨一提:1946年春到1947年春,美國詩人兼批評家RANDALL JARRELL在給《國家》(THE NATION)當文學編輯,燕卜蓀是他的書評纂稿人之一。在東京和北京任教結束後他於1939年回到英國,整個二戰期間為BBC工作。他共為《國家》評論過4本書,其中包括卡夫卡的《變形記》。JAR-RELL把薩特的兩個劇本寄給燕卜蓀不久,燕就回北京接著教書了。1947年5月2日,燕把寫好的書評寄紐約,等稿子到的時候,JARREELL已不再負責文學版的編輯工作。新編輯考慮燕的文章對薩特有微詞,未與發表。此稿現藏耶魯大學。